张建海,余 江,杨淑梅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 257000)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开始在临床上推广。2010年 6~12月,我们对 30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了加速康复外科技术,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病变患者 60例,年龄 <60岁。全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技术:①术前准备;观察组术前1 d给予流质饮食,聚乙二醇电解质导泻,术前2 h口服 10%葡萄糖 200ml。对照组手术前日晚服硫酸镁导泻或清洁灌肠,禁食 14 h,禁水 6h。②术中处理 :观察组采用提高室温等一系列保温措施,控制补液量,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及速度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手术应激。对照组不采取保温措施,给予传统补液量,不预防手术应激。③术后处理:观察组采用静脉泵镇痛,鼓励患者手术当日在床上活动四肢,第 2天拔除导尿管并下床活动,有肠蠕动后可进水,尽早进食流质,并尽快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床上及下床活动时间、活动量自由掌控,待肛门排气后开始饮水,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对比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住院时间观察组为(7.56±1.24)d、对照组为(8.06±1.56)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为(20.46 ±8.23)h、对照组为(26.56±9.64)h,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为(8.91±1.23)h、对照组为(12.52±2.85)h,术后进食时间观察组为(16.58±2.58)h、对照组为(24.68±2.36)h;除住院时间,其余指标两组相比,P均 <0.05。两组均无活动性出血、感染、肠道电灼伤、膀胱及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
讨论:加速康复外科是近年来兴起的外科理论,其观念是围手术期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以便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往认为,术前肠道准备可以使肠腔空虚,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但研究发现,肠道准备可导致细菌易位,术后腹腔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上升。长期以来,腹部择期手术患者从手术前 1日晚开始禁食、禁饮,目的是避免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呕吐、反流和误吸。现在许多研究表明,术前进流质至麻醉前 2 h是安全的。在本资料中,观察组术前 2 h饮用 200ml碳水化合物饮料,可缓解患者口渴感、饥饿感和焦虑情绪,未出现因饮用葡萄糖水而发生呕吐的情况。寒冷刺激以及术中大量凉液体的输入可增强患者的应激反应,术中低体温也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在搬运患者途中注意保暖,术中采取提高室温、输液加温、温水冲洗等保温措施,术中控制补液量,可以显著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保温、具有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以及降低分解代谢的作用。充分止痛是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进食的必要前提,是减少手术应激的重要环节。通常,术后给予患者肌注盐酸哌替啶,止痛效果好,但会延长术后肠麻痹时间。本观察表明,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可以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术后早期进食既能促进肠蠕动,又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以往认为腹部手术后患者须肛门排气后才能进食,现在认为患者在麻醉清醒后 5~6 h可少量进水,术后 1 d少量进食流质,尽快恢复到正常饮食。本资料中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提前 3.6 h,进食时间提前 8 h,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技术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