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过程,被概括称之为理、法、方、药四个环节,这其中“方“与“法”的关系,在方剂学配伍理论中被先贤形象的称之为“方从法出”。然今之医者临证组方之时却普遍存在着“药从法出”的时弊,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医临床组方疗疾的疗效。对此笔者试图通过发微的方式,对方剂与治法关系的真正含义做一“抛砖”之议,以探讨这一中医理论的深刻内涵,意在维护中医临床治疗的高效。
1 方从法出的含义 要想深刻认知中医方剂学中“方从法出”理论的含义,首先就要对“何为方剂”这一问题加以探究,只有在真正获知什么是“方”的本质之后,方可进一步明了到底应该是“何从法出”的问题。
1.1 何为方剂 方剂首先应是“一组药物”,然而方剂与中药虽然同是一组药物,但对疾病的治疗疗效却是截然不同的[1]。前者疗效显著,且药力平和而无副作用;而后者却疗效有限,毒副作用明显。因此可以说今天采用方剂的模式治疗疾病,是在古代前辈千百年来用中药治病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巨大飞跃。究其造成这一巨大疗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奥秘在于同是两组药物群,但在构成方剂的药物之间存在着独特的相互关系,即“配伍”关系,这些配伍关系通过历代临床实践千锤百炼的验证,和无数先贤千百年的艰辛整理,最终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生动形象的以古代官宦制度君、臣、佐、使的方式,将其升华形成了方剂学组方配伍规律理论体系。
正是这些特殊设计的药物“配伍”关系,使药物组合间发生着规定的组合碰撞。其中有些配伍可使方中药物的药力被一次次的正态强化,发生着 1+1不等于2的升提,如君臣药、佐助药、引经药和调合药的药物间协同强化配伍关系;同时有些配伍又对方中药物的毒性、副作用进行着多方位的修正,如佐制药、反佐药的药物间的制约弱化配伍关系等[1],从而完美的构成了一组强效、低毒的药物组合“方剂”。因此应该这样深刻认识“方剂”的本质,即方剂的本质不是一组简单的“药物”组合,而应是一群特定的“配伍”组合。前者仅是“药”,后者方是“方”。 只有如此思辨,于是方、药之别,则了然于心中。
1.2 何从法出 从上所述可知,理解“方从法出”组方理论的内涵会有两种认识:一种是从字面上较为浅显的理解方剂和治法的关系,即我们常说的“法”是组方的依据,而“方”是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的一组功效与规定治法相吻合的药物群。这一理解的错误在于,仍然将方剂的构成限定在药物的概念上,只不过是通过一些规定,缩小了制方的药物群罢了,这是当今医者方、药概念相混的典型代表。
而另一种认识则是力图更深刻的从事物本质上来理解方剂和治法的关系,它要求首先要真正明确方剂的本质是“配伍”,而不仅仅是一组被限定后的“药物”。因此方剂则不应被望文生义的理解为,是由一组功效与治法相吻合的药物所组成的药物群,而应是从更深刻的角度认识到,方剂是由多组“配伍”关系所构成的“配伍群”。故而在此基础上,“方从法出”理论的本质就得以升华和挖掘,即应该深刻的理解为其真正内涵不应是“方”从法出,而应正确认识到是“配伍”从法而出。进而表明了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应为为:在治法的指导下,将多组按配物理论构成的,具有一定配伍关系的对药、组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与法相适应的“配伍群”,这样的一组药物形式才能被称之为“方剂”。笔者认为只有这一定义才能真正较好的表达出了方剂与治法两者关系的精髓
2 药从法出的时弊 然细观今之医者每于处方之时,必首冠以何方为主组方,后以诸药加减变化之。而细揣所处之方,实则均不外乎“以药组方”之制,这种诸药杂合成方的现状,使“方从法出”理论流于形式。这一“药从法出”的时弊,使中医以“方”治病的疗效降至回远古以”药”祛疾的水平,结果是势必使中医临证疗效大打折扣,使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先辈们辛勤总结的宝贵经验付之东流,因此对此流弊的纠正,实应为首务之急。
2.1 有法无方则为堆药 目前临床医生诊病、立法、处方之时,流行“以何名方为主组方”之说,然问其该方有何具体配伍要点之时,必以仅囿于死记组方的几味药物来概而释之,而对该方中的有关“配伍”思想则全然不知。这样的“以药代方”组方现状,实际上就是使“方从法出”的概念被偷换成“药从法出”,于是组成方剂不再是配伍规律的组合变化,而是简单的药物“味数”的变化,和药物“重量”的增加。这种丧失了以“配伍”思路制方精髓的现状,导致了目前临床制方治病之时“有法无方”,“仅有药物而无配伍”的可悲状况。
2.2 药从法出国医之殇 “药从法出”的核心就是“无方”,它使中医治病从药到方的大飞跃又转为从方到药的大倒退。其主要危害有三:一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的极大降低。从上述方与药本质区别的论述可知,在配伍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组合,经过药物间的碰撞,可以激发出巨大的药力,并可有效地制约掉药物组合时产生的各类毒、副作用,使全方疗效显著而药力平和。反之则疗效有限而毒、副作用巨大。二是诱导了错误的继承方式,即死背方歌,不明配伍。这样就误导后学以为方子就是一组药物的堆砌,形成“方剂”就是“一组药物”;“一组药物”就可构成“方剂”的错误认识,这样就将方剂的学习方法引入到了错误的歧途。三是严重障碍了方剂学的发展,即如此组方思维模式,其弊病是将方剂流于一组固定的、不变的、僵化的药物形式。于是则使“方为死方”不能变化,即丧失了在原方“配伍”思路上不断发展出新的“配伍”思想,以不断开发创新出新方剂的基础。
总之“药从法出”的流行时弊,导致中医理论概念肤浅,临床疗效不断被弱化,学生继承形成错误观念,祖国医学发展如此现状,实乃国医之殇。
3 结 论 “方从法出”的核心应是“配伍从法而出”,而今于此 ,概念不明,谬误百出。 “药从法出”的弊端是将方剂组成简化为“药物堆砌”,这就表明当今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的理论被流于表浅化、简单化,于是人人可以泛泛学之的时弊泛滥,导致各类有损中医的事件频发,国医备受国人质疑。另外由于今之医者缺乏深入的、钻研性的学习,进而大大降低了对祖国医学理论水平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致使今之中医临床治疗疗效每每欠佳,招致了中医缺乏科学性的非议。如此种种现状,实应引起吾辈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思考。
[1] 徐大鹏.方剂学组成探幽 [J].陕西中医,2007,28(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