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残胃吻合口胃镜活检分析

2011-04-13 07:58李月君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皮化生大部胃镜

李月君

收集72例残胃吻合口胃镜活检资料。男48例,女24例;年龄20~79岁,平均46岁。原发病:胃溃疡24例,原发性胃癌20例,幽门梗阻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例,胃穿孔3例,胃息肉及平滑肌瘤9例。临床表现:上腹胀痛62例,呕吐28例,烧灼感42例,呕血及黑便30例,腹部可触及包块12例。手术方式:毕罗Ⅰ式手术24例,毕罗Ⅱ式48例。镜检发现病变距手术时间4~38年,平均16年。胃镜检测结果:本组病理证实,轻、中度浅表性胃炎48例,萎缩伴肠上皮化生10例,高或低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乳头状腺癌2例,复发癌4例。

结果显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仍以炎症最为常见,本组占72.2%,这是胃大部切除后,去除了大量的壁细胞,胃的泌酸,加之胆汁返流,造成了胃内的低酸或无酸环境,从而导致胃内细菌生长迅速,在这些细菌的作用下,可导致胃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及黏膜糜烂、溃疡形成。本组患者炎症、溃疡的发病率较高,证明了这一点,提示在治疗上应采取与治疗原发病不同的方法。本组恶性肿瘤14例,约占20%,比例也较高。有研究证明:胃切除术后增加了胃十二指肠返流机会,因此下消化道的菌群可随返流入胃,在残胃内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的游离酸,而游离酸是已证实了的致癌物,长期升高可引起残胃癌的发生。因此,对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应定期随访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特别是在术后中晚期,最好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胃镜常规检查。残胃的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处理原则和预后是截然不同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在临床上要注意同一阶段的发病特点,要警惕残胃癌和复发癌的发生。特别是术后1年以后出现黑便、消瘦、进行性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吞咽困难等表现时,要积极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应注意多方向、多部位、多块活检,对于取活检困难的部位,可结合刷取细胞学检查,以提高阳性率。

总之,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治疗已不可缺少,通过内镜治疗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无内镜检查条件的,可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气钡双重造影、胃液分析、胃脱落细胞检查、粪便潜血试验等以免漏诊、误诊。

猜你喜欢
皮化生大部胃镜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75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实现“三医联动”需大部制改革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