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有为,孙 琳
患者,女。于出生后第2天淋浴时家长发现右小腿腘窝下内侧有一大小约1.0 cm×1.0 cm包块,无皮肤潮红,无压痛,无发热,无哭闹,下肢无活动障碍,进食可。开始家长未在意,出生1个月时发现在原包块附近出现另一个大小约为1.0 cm×1.0 cm的包块,至当地县医院就诊,行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良性脂肪瘤”,未给予治疗。包块进行性增大,出生2个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右小腿MRI示 “右小腿背侧腓肠肌肿胀,横断及矢状位T2WI见其内一不规则高信号影,内有多个线样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改变,最大断面4.0 cm×2.5 cm,皮下脂肪变薄。”诊断意见:“右小腿软组织肿瘤性病变,不排除血管瘤。”遂至某大学附属医院行右小腿包块切除术,术后病检“软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不排除白血病侵犯”,免疫组化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2周至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时查体:体温正常,未触及肿大的表浅淋巴结,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右小腿腘窝下内侧可见一长约8 cm手术切口瘢痕,愈合良好。血常规:WBC 3.40×109/L、RBC 3.17×1012/L、HGB 82 g/L、PLT 236×109/L。 骨髓涂片示粒、红、巨三系增生,未见淋巴瘤细胞。腹部彩色多普勒示肝脾无肿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纵隔CT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先天性原发性右小腿软组织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IEA)。入院后给予标准CHOP方案6疗程,定期随访至今已7年无异常。患者生长发育良好,已上小学二年级,智力正常。
儿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高,为儿童所有肿瘤的第3位,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70%,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及富于淋巴组织的器官,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少见,但先天性原发性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尚未见报道。本例预后好,尚在继续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