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1-04-12 21:32:0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0期
关键词:炎症性病患者实验组

袁 媛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护理部,江苏扬州,22500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且病程迁延,需要长期治疗,生存质量受损[1-2]。该病病因未明,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长期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情感、功能状态、社会能力及其人生观等方面均发生影响。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及生物制剂的应用,如何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治疗,以及如何提高这一群体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炎症性肠病问卷作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手段,探讨通过对IB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60例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入选病例符合2004年亚太地区消化疾病会议制定的IBD诊断标准[3],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7~62岁,平均34.5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心理应激能力和经济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卫生知识宣教,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于6个月后对两组IBD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追踪调查比较。

1.2 调查方法

应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估60例1B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IBDQ量表包括32个定性和半定量的问题,测量IBD患者生活的4各方面,其中肠道症状(10个问题)、全身症状(5个问题)、情感功能(12个问题)、社会功能(5个问题)总分32~224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IBD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评价我国IBD患者的生存质量[4]。

1.3 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各进行1次IBDQ测评,入院时实验组患者为(157.81±35.71)分,对照组为(158.09±37.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为(171.18±32.16)分,对照组为(159.45±31.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干预能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从而减轻不良生理反应。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干预

由于病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尤其是排便次数的增加,给患者的精神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多困扰,易产生自卑、忧虑,甚至恐惧心理。本次调查应用了支持性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在取得信任的基础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对疾病的恐惧,帮助患者做好自我心理调适,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疾病,自觉地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均应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一定的家庭支持,通过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帮助患者缓解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的情绪,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帮助患者确立期望值,增加生活幸福感。

2.2 行为干预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合理营养是IBD患者康复的关键,但应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应注意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有富含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并供给足够的热量,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避免食用冷饮、水果、多纤维的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豆制品和乳制品。急性发作期患者,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应注意良好的就餐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以增进食欲。部分患者因病情限制,可采用静脉营养,保证机体获得足够的热量,同时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以达到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定期检测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电解质和清蛋白的变化,了解营养状况的变化。

症状护理指导:腹泻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冬季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状的减轻。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外涂鞣酸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有无黏液及脓血,为完善治疗提供依据。急性剧烈腹痛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适当的体位,遵医嘱用药,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和伴随症状[5-6]。如出现腹绞痛,腹部压痛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应警惕并发肠梗阻,需及时通知医师;慢性疼痛的主要处理方法是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能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提高痛阈和对疼痛的控制感。具体方法:①行为疗法,指导式想象(利用一个人对某特定事物的想象达到特定的正向效果,如回忆一些有趣的往事可转移对疼痛的注意)、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等;②局部热疗法,可给予腹部热敷,从而解除肌肉痉挛[7]。

用药指导:根据不同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指导患者尽可能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协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加、减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如疲乏、头痛、发热、手脚发麻、排尿不畅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师,以免延误病情。相当部分克罗恩患者表现为激素依赖,多因减量或停药而复发,所以需要长时间用药,应注意观察如库欣综合征、精神神经症状、诱发或加重溃疡出血、骨质疏松等激素不良反应。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或巯嘌呤作为维持用药的患者,用药期间应监测白细胞计数,注意观察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如应用柳氮磺吡啶(SASP)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粒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应嘱患者餐后服药,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象[7]。

出院指导:在对住院患者进行上述护理干预的同时,对出院患者通过电话回访、定期随访等方式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出院患者留有责任护士或护士长的电话,护理人员定期主动地关心、询问患者各项康复情况,患者在生活中遇到困惑和不适也会第一时间与护理者联系咨询,通过日积月累地沟通,建立起护患之间深厚的感情,共同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维护最佳生存质量。

[1] 白姣姣,姚健风,王一倩,等.炎症性肠病患者所关注分级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3):24.

[2] 朱建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炎症性肠病的回顾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4):70.

[3] SANDA B E.From symptom to diagnosis:clinical distinctions among various forms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J].Gastroenterology,2004,126(6):1518.

[4] 周 薇,尤黎明,李瑜元,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1.

[5] 莫 静,王美峰,丁霞芬,等.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1):45.

[6] 张彩虹.MIC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2):195.

[7]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3.

猜你喜欢
炎症性病患者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06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14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