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桂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智力因素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而又决定智力活动效率的一切心理因素,它由三种成分组成:一是个性意识倾向性,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需要”的表现形态,诸如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二是情绪和意志;三是气质、性格与认知方式。
非智力因素有动力作用、定型作用、补偿作用。学生的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始终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优秀者的成绩要高于智力相同的非智力因素不良者,而非智力因素不良但智商高者的成绩要低于非智力因素优秀但智商较低者。由此可知,非智力因素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施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的提高,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好情绪得到保持,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把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比如,不少新生因到不理想的高职学校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认为自己到了不好、不理想的学校,从而对学校、对环境不满,有抵触情绪,有些同学认为反正到了这样的学校,没有什么好的前途,从而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发现这种苗头,要及时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很多事情都是既有利又有弊,就看自己怎么看。比如象这次录取到不理想的学校,不利的就是不能去好的学校,在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上跟好的同学直接竞争。但是,这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有利于脱颖而出。因为高职高专更加注重教学的针对性,注重理论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有利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时结合往届优秀毕业生的事例来鼓励他们,让优秀榜样的作用鼓舞、引领他们前进。通过及时的工作,不少同学的情绪渐趋平稳,逐渐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从而间接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抓住四个方面,其中兴趣和习惯最重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在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相关研究表明,培养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保证完成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实践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提高,学习热情高涨,学习风气日趋浓厚,自制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天天阅读,坚持纠错、努力做到独立完成作业等等,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心理学认为:人在确立目的和实现目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通过意志努力来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克服困难的行为称之为意志行动。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朝这个目标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了奋斗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学习的热情,才会对学习有持久的动力。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A级证或B级证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必须要考得的一张很有份量的证书,相当于本科生的英语六级证或四级证,但相当一部分层次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差,150分的题,很多同学的成绩在50分以下,要过B级很不容易。这时就要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实践表明,有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学生成功率更高。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始终起着动力、促进、引导、维持和加强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1]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徐锦芬,占小海.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1):4-8.
[5]李海彦,刘珍龙.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激励策略[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