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瑞
(昌黎县文联,河北 昌黎 066600)
中共创建的“立其基”者李大钊
董宝瑞
(昌黎县文联,河北 昌黎 066600)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李大钊;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20世纪30年代中期,研究思想史的著名学者郭湛波在《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1]3而李大钊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最突出和独特的贡献,就在于他“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是“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立于基”和“导其先河”者。当时,李大钊认清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认识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研究辩证法、唯物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深厚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对李大钊的思想最早产生较大触动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发起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的江亢虎在上海组建的打出“社会主义”旗号、试图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接轨的政党——中国社会党。1912年12月,即将走出天津北洋法政学校的李大钊,受到中国社会党北京总部总务干事陈翼龙的思想感染与影响,在北京加入中国社会党,并于1913年春天成为天津支部执事,初步感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魅力,接触已经在西方一些国家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潮。1913年冬天,李大钊到日本留学后,有了接触各国社会党资料的机会,也了解到万国社会党的活动性质,并参加了日本的社会主义同盟组织的某些活动,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因此一下突破种种局限,对“马尔克派之主义”(马克思主义)发生浓郁的兴趣。直至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对西方的种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形形色色的“革命”的探索一再碰壁之后,李大钊才从俄国革命党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悟出社会主义革命之真谛,在中国率先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高高地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开创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留学日本,是李大钊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站,也是他的思想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只是,从李大钊当时的思想情况看,他在中国社会党被取缔之后到日本留学,并非受到当时在日本业已形成一定声势的社会主义宣传运动吸引,而主要是“自视缺然,不足所储”,准备“游学日本,专研社会经济学,研考民生凋敝之原,探所以抑强横扶羸弱者,归而造德蚩蚩”[2]52去了。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国内形势一再发生变化,先是日本强迫中国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事发,后是袁世凯悍然复辟帝制,这使得他并未能拿出多少时间静心读书。在国难当头之际,李大钊义无返顾地投身反对“二十一条”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以至因旷课过多被早稻田大学“除名”。1916年春天,失去学籍的李大钊在东京郊区专职筹办中国留日学生总会会刊《民彝》杂志,静心涤虑,奋笔写出奠定他在新文化运动重要地位的论述《青春》和《民彝与政治》,集中表达了他在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时萌生的新的思想与理念。其中在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时发表的《青春》,集中反映了他的新的历史观、宇宙观和人生观。在《青春》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的创造青春之中华的理想。李大钊于1916年5月由日本回国后,在为实现创造青春之中华理想而奋斗时不断遇到挫折。1917年8月,张勋复辟事件爆发,他避走上海4个多月,面对中国究竟向何处去这个根本问题,思想一度苦闷到了极点。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使他终于看到了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新曙光,思想方向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标志李大钊思想方向发生重大转变的文章,是他在1918年7月15日出版的《言治》季刊第3册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早在1917年春天,李大钊就对俄国爆发的二月革命产生浓郁的兴趣,接连在《甲寅》日刊发表《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俄国共和政府之成立及其政纲》、《俄国大革命之影响》等文章,直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的成功足可“厚我共和政治之势力”[3]560。但他对同年11月7日俄国又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却未能及时撰文评介。这当和那时的不少国人一样,一时弄不清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真正原因,无以发表比较确切的见解。非常难得的是,就在李大钊为弄清这个问题开始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之际,他被章士钊推荐到北京大学出任图书馆主任,进入方兴未艾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工作。这不仅使他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也使他有了研究国内外新的思想及学术成果的优越条件。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以后,李大钊利用工作之便,广泛搜集、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认真思索俄国十月革命将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李大钊写于1918年春、夏之交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就是他研究俄国十月革命不同凡响的重大意义的思想结晶。在这篇文章中,他把发生在20世纪的俄国十月革命同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进行比较,认为“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的“俄国今日之革命”,“是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是“非可同日而语”[4]55-56的革命。李大钊在重新观照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历史,悉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新的表现形式及其性质、特征之后,敏锐地认识到,“时代之精神不同,革命之性质自异”,人们不仅不应像当年对待“法兰西革命”那样,对“俄国今日之革命”也“惊骇而为之深抱悲观”,反而应“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4]56-69。充分肯定“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的俄国十月革命,同法国大革命一样是“影响于未来世界文明之绝大变动”,“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是当时的中国报刊发表的公开为俄国十月革命礼赞的文章。这表明,在1918年夏天到来时,李大钊已经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的非凡意义,其思想已经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视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并触摸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主义。
就在这一年夏天,思想正处于新旧观念决绝阶段的李大钊,第一次到自己家乡附近的河北省昌黎县五峰山韩文公祠避暑。他利用在五峰山度假的静幽环境,潜心研究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继续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革命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选择中国革命新的道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工作。最能体现李大钊在1918年夏天进行事关中国革命方向和道路的理论思索的文章,是他是年11月在北京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群众集会上发表的演说《庶民的胜利》和继而写出的专述《Bolshevism的胜利》。在《庶民的胜利》中,他借谈世界大战究竟是谁的“胜利”的话题,明确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4]101-102。在《Bolshevism 的胜利》中,他讲的更加明确,说“这次战局终结”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20世纪新潮流的胜利”,是“列宁(Lenin)的功业”,是“马客士(Marx)的功业”[4]105-106。同时,他还详细介绍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说:“Bolshevism就是俄国Bolsheviki所抱的主义。”“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Marx)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他们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全世界无产庶民对于世界资本家的战争。”[4]107进而,他明确指出:“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世界革命中的一个,尚有无数国家的国民将连续而起。”“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为此,他还充满胜利的憧憬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4]106-110《Bolshevism 的胜利》的写出,表明李大钊不仅已经看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而且已经基本认同“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Marx)为宗主”俄国革命党人所实行的“布尔什维主义”(Bolshevism),认识到“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的“革命的社会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并势必会成为中国革命的现实。他的这些思想,在其于1919年2月在《新潮》、《晨报》等报刊接连发表的《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战后之世界潮流》等文章完全表露出来,如他一再指明“现在的时代是解放的时代,现在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现代政治或社会里边所起的运动,都是解放的运动”,“有了解放的运动,旧组织遂不能不破坏,新组织遂不能不创造”[4]149,“这过激派的势力,今后将弥漫于世界”,“今日的世界,大有Bolsheviki的趋势”[4]156,等等。这充分表明,在发表《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时,李大钊已经准备把“革命的社会主义”引入中国,准备开中国的“Bolshevism”之先河了。为此,完全可以说,李大钊在1918年的入冬时节,“登高一呼群山应”,“微言如闪首传真”,开始发轫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李大钊的思想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以后,开始结合国际上在1918年开展的纪念马克思诞辰100周年活动,努力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论。1918年冬天,他与陈独秀等人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转年春天,他帮助《晨报》副刊开辟“自由论坛”和“译丛”等专栏,以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为名,广泛介绍和宣传马克思的学说。同时,他开始着力搜集和寻找日译本和英译本马克思著述,准备撰写介绍马克思主要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准备把由他负责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新青年》第6卷第5号计划于1919年5月出版,由于“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致使李大钊无法抽暇专心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专号”延至9月刊印。1919年7月下旬,李大钊再次到昌黎县五峰山避暑,利用假期写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学说的长篇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的这篇文章长达26000多字,包括序言在内共分11个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由于文章较长,《新青年》分两期载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的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成熟与深化。
这一年夏天,李大钊在到达五峰山后,先写出标明“寄自昌黎五峰”的与胡适论战的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亮明了自己全面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和所极力倡导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中,李大钊在详细论及“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应该一面宣传我们的主义,一面就种种问题研究实用的方法,好去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4]307-308等见解之后,阐明了自己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出的“根本解决”思想,指出:“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可是专取这唯物史观(又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第一说,只信这经济的变动是必然的,是不能免的,而于他的第二说,就是阶级竞争说,了不注意,丝毫不用这个学理作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那经济的革命,恐怕永远不能实现,就能实现,也不知迟了多少时间。有许多马克思派的社会主义者,很吃了这个观念的亏。……这实在是现在各国社会党遭了很大危机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承认,遇着时机,或须取一个根本解决的办法,而在根本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才是。”[4]310这封公开信是李大钊当时真实思想的集中写照,表明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研究与思考,不仅“觉得布尔扎维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而且比较准确地认识和接受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准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也就是说,他已经接受马克思的“阶级竞争说”,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后,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革命青年的思想,是通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轨道转移的;就连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的思想,也是由李大钊的这一卓越工作,开始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并与李大钊一起寻找中国革命“根本解决”的办法,于1920年春天与李大钊南北呼应,共同筹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的。
1920年2月,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由北京去天津转行上海后,曾与人同到根据俄共(布)中央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及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指示,同中国革命者建立联系的天津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俄文系讲师鲍立维,商谈成立“社会主义同盟”事[5]。1920年3月,经鲍立维介绍,俄共(布)党员荷荷诺夫金到北京大学找到李大钊。出生于哈尔滨、汉语讲得很好的荷荷诺夫金带来共产国际远东局“在中国创立一个共产党”的建议,李大钊把这一建议往上海写信转告陈独秀,陈独秀同意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与李大钊一起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6]。1922年4月,化名“吴廷康”、在李大钊牺牲后曾用笔名“魏琴”在195期《向导》周刊发表《悼李大钊同志》的维经斯基一行到达北京,与李大钊等人会见,继而经李大钊介绍,转赴上海会见陈独秀,介绍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情况,指导并帮助李大钊和陈独秀展开发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0年五六月间,陈独秀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李大钊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经过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
在这一时期,发起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的李大钊继续身先士卒,带头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1919年12月起至1921年7月,他先后发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五一May Day运动史》、《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理恺尔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下之实业》、《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俄罗斯革命之过去、现在及将来》、《俄罗斯革命的过去及现在》等文章和讲演,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大量理论建设和舆论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表明,是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开展,从而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的。也正是李大钊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一直起旗帜作用的陈独秀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影响和团结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既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也奠定了组织基础。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立其基”者,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
[1]晋荣东.李大钊哲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史事综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5]梁冰弦.解放别录[N].自由人报.(1951-11)~(1952-01).
[6]彭述之.彭述之选集:第1卷[M].香港:十月书屋,1983.
Li Dazhao is The Found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ong Baorui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Changli,Changli Hebei 066600,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found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Li Dazhao took the lead of approving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of Russia thoroughly in China,and he was the first to advocate Marxist Materialistic Historical Concept,laying an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unding of CPC.Meanwhile,he became the first candidate of founding CPC in the eyes of those who were sent by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Far-eastern Bureau of the Russian Communist Party(Bolshevik).From this point of view,Li Dazhao,who“achieved most in historical research”and“first and most thoroughly advocated materialistic historical concept”in modern China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and the first to found CPC.
Li Dazhao;materialistic historical concept;Marxism;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231
A
1672-7991(2011)02-0014-04
2011-04-21;
2011-05-25
董宝瑞(1949-),男,河北省卢龙县人,文学创作二级,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李大钊生平与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