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现*

2011-04-12 11:56郭立昌路宝利
关键词:世界精神发展

郭立昌,路宝利,赵 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a.体育系,b.图书馆,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现*

郭立昌a,路宝利b,赵 娟b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a.体育系,b.图书馆,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涵盖的如崇尚和平、追求变革等诸多内核对于现代社会意义深远。面对世界一体化与多元化共存的局面,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挖掘,尤其是祖国统一、和谐中国、和平共处、与时俱进、智慧共赢、责任意识等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现,诠释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价值和发展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时代性表现;全球境界

近年来,中国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是应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或是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之《学界三魂》中指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因此,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研究其时代性表现,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以及凝聚思想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共同心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爱国主义最集中的时代表现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

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全面把握。在中国文化当中,“以天下为己任”是知识分子永恒的追求。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流淌在仁人志士的血液里。如,汉代苏武、宋代岳飞、清代林则徐都是光辉典范。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永恒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爱国热情与理性成熟的统一,赤子之心与方式多样性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的统一,爱国主义这种重要的情感,也是国际主义的基础。

祖国统一大业的时代课题。统一是几千年来民族形成的共同心理。同为炎黄子孙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国家统一成为必然。因此,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统一的。即使战争也多数为统一而战。追求统一就是追求和平,任何分裂中国的行经必将遭到唾弃。今天,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众望所归,因此,要恪守《反分裂国家法》,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

做好本职以承担民族复兴重任。中国正处在战略发展的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渗透,全民族必须凝聚起来,以世界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以全民族共同创造的心理和姿态,方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1]。因此,爱国就要有主人翁的姿态,关键要完成本职工作,核心任务是共同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以高度智慧抵制各种侵略。今天,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民族侵略依然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持久而潜移默化,决不能掉以轻心;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资源掠夺,要保持警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垄断,要给予清醒认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剥夺现象严重,要高度重视;对世界范围内的粮食、能源等各种危机,要做到未雨绸缪;面对教育国际化中人才流失,要以战略眼光维护国家教育安全。

以成熟理性反对错误认识与言行。爱国主义是一种永恒的情感,同时具有多样性与时代性特征;爱国主义需要智慧与理性,爱国要有一个成熟的心态;爱国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要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不顾国情,不顾全局,心血来潮的盲目的爱国行为是危险的。所有为分裂制造的借口,都将最终给国家与人民造成灾难,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共同追求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典型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与孟子的“人和”都是经典的论述。家庭讲究和睦,生意讲究和气,建筑讲究协调,美学讲究对称,伦理纲常讲究秩序。当今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多样性的思想”、构建“和谐世界”等都是和谐思想的时代表现,都是对传统“和文化”的扬弃。

全面把握和谐的深刻内涵。和谐是一种优质的状态,不平衡必然造成动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首先强调“和”的重要性,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相信和平是解决争端、化解矛盾的最好手段。其次讲“君子和而不同”,强调事物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中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基本内涵,即:“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和谐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当今世界存在着多种危机与不平衡,和谐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生存与发展的和谐。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世界;一个实现文明对话的世界;一个反对同一化与单边主义,提倡和推进多边主义,主张多样性的世界。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要坚决反对一些大国诸如“天赋使命”的神话。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谐是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兼容并包的思想对待世界。追求和谐,需具备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风范。蔡元培在北大提出著名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精神和同化能力,从其发展脉络和外族文化传入并中国化的过程就明晰可见。儒家思想为显学,但从不压抑道家、墨家甚至外来佛教等思想。兼容并包就是在保持自身特色基础上,理解与尊重世界多样性,吸收世界的优秀文明,在吸收与碰撞中发展自己。今天人类的大家庭,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共谋发展,共同生活。无论来自何方,无论何种文化,必将走向世界范围内的宽容与融合。保守复古、全盘西化的思想早已受到批判,但仍应值得警惕。

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盘古开天辟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宗脉源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和“五行”的思想又进一步深化了此理论。尽管糟粕存在,但其合理内核依然夺目。天与人构成了有机的世界,其彼此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影响。今天,生态文明已成为人们一种理念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天人合一同时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其中涵盖的系统思维是中华文化的有益内核。当代许多国家急功近利的增长方式,是需要摒弃的。[2]

三、和平共处,礼仪之邦的共同情感

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道德文化,道德成为民族文化的最高范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成为君子追求的最高标准。“仁爱”、“慎独”等都是君子的重要道德原则。与古希腊神相比,中国的古代圣贤“三皇五帝”皆是慈爱为民的形象,如其德如天的舜帝千古流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是此种精神的典型诠释。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由于愚昧无知而恐惧大自然,因恐惧而产生了自然崇拜。以此为分界,中国与西方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西方文化发展为宗教本位,中国塑造了重视世俗人伦的哲学世界。诸如孔子“未知生,焉之死”,这种对死亡存而不论的意识淡化了中国人的宗教情怀。所以,中国文化重视现实世界、人的修养、人情世故和祖先崇拜,世俗人伦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由于对彼岸世界的淡化,使炎黄子孙没有把理想高悬于天空,而是置于深厚的大地上。无论发生什么,中国人都可以从容面对、都可以履行人之为人的责任,在现实中构建自己的物质与精神家园。

世界进入信息化社会,物质与功利主义泛滥。道德、良知、诚信、友爱、理解成为全世界共同追求的语言。以此为规则,人类才能够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只有如此,人类才能象海德格尔所描述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文明中国的道德走向是从重视私德,走向私德与公德相结合、批判糟粕与批判“资本主义病态”相结合、道德建设与人格健康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具有“血浓于水”的人本情怀。中国人注重感情,尤其是重视亲情。因此,在《论语》中才有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描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切为了孩子”也是中国式父母的生动写照。在中国,感情是最高的伦理标准,感情是道德的第一尺度。感情相对于外物具有最大的价值。“感情至上”的最重要价值是“仁者爱人”,从爱家人开始,然后推己及人。注重感情,人就不会异化、人间就会有温暖、人就会走向幸福;要弘扬健康的情感理念,感情不能违背原则,感情不能大于法律。坚持以法治国,辅以合情合理。[3]

中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在中华民族经典中,从周公制礼开始,就有了著名的《仪礼》、《礼记》,礼仪之邦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尊老爱幼、和气谦让、宽以待人等都应该成为人类永恒的品质。开放的世界,决不能丢掉这些珍贵的遗产。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永恒追求。第一,爱好和平首先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平共处;第二,面对各种和平争端,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力求双赢;第三,共同开发,共享资源,共同承担责任,共同谋求发展;第四,杜绝用各种手段侵占不属于自己的各种资源。今天的世界,依然不太平。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维护全球安全稳定。

四、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共同思维

中国人崇尚刚健有为的民族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刚健有为,积极入世,从古代帝王到贫民百姓皆如此。士阶层“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报国志向,“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追求皆是此种精神的鲜明体现。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品格,体现了人唤醒自身内心力量的主动精神、面对困难与艰险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立功、立德、立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是其生动的写照。

艰苦奋斗与勤劳坚韧是中华农业文明的特质。中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至今大禹治水的故事还广为传诵。中华儿女在与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治水工程和著名的“中国式精耕细作”,也逐步形成了农业社会的特有生存文化。勤劳光荣,懒惰可耻;节俭光荣,浪费可耻;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千百年来,中国人逐步内化出对苦难的巨大承受力。艰苦奋斗与勤劳坚韧的品质是千秋万代炎黄子孙图强积累的结晶。在民族复兴的今天,须与享乐主义、挥霍无度以及意志消沉等不良思想做持久的斗争。

中华文化素来具有革新精神,《大学》开篇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群经之首《周易》之“易”即“变化”。革新精神首先表现在适应变化、善于变通;革新精神本质即改造环境的文化心理,董仲舒献给汉武帝的“天人三策”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主导改革的最好范例;革新精神还表现在困难面前的锲而不舍,对于“怀抱天下的大丈夫”来说,这是天职所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商鞅、韩非、王安石等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近代变法图强的“维新志士”,尤其是中国革命与改革开放,都表明了革新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主流。由于中国近代保守而否认中国文化的革新精神是不公正的[4]。

今天的中国,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祖国统一,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一刻也不能丢掉改革的精神。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必须打破常规,继续以革新的精神解决改革当中遇到的问题。另外,许多问题是国际性的、全球性的,这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依赖新的理念、新的制度、新的技术。革新作为中国文化永恒的精神要一直弘扬下去。

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科普图书《寂静的春天》,生动地描绘了因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斗争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了系统思维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是“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只片面、单一的重视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和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都是错误的。除了由于工业化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外,今天的世界还不太平,自然灾难、能源危机、粮食安全、疾病泛滥、恐怖主义等时刻在威胁着全人类。针对这些,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建立和谐世界。[5]

五、智慧共赢,世界繁荣的共同愿景

中国是智慧民族的杰出代表。中国的重要经典《周易》、《老子》、《韩非子》、《孙子兵法》本身就是辩证法与智慧之书。在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智者和历史典故,智慧是五千年文化所逐步积淀起来的精髓所在。中国智慧作为农业文明的特质,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中国智慧与科学精神不同,科学精神求真,中国智慧求胜;第二,中国智慧一般不涉及自然领域,而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第三,中国智慧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具有多角度和多层次,比如,在境界上谈最高智慧是德,在方法上谈最高智慧是老子“反者道之动”。

时代需要新的大智慧。世界是彼此联系的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世界紧紧地绑在一起。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世界上,只有登高望远,与时俱进;放眼世界,合作共赢;才能在合作中寻找各自更大的发展空间。智慧是方法,智慧是创造。今天的中国,无论在治国与外交、人与自然、生存与发展、竞争与合作、经济与社会诸等方面都遇到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每个问题都需要这个充满智慧的民族用卓越的智慧去解决。屏弃小聪明,戒除急噪,戒除急功进利,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作风去面对问题;以大国的胸襟去考虑世界;寻求多赢,科学发展才是智慧的最高境界。[6]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主题是“对话合作,互利共赢”。就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粮食安全及救灾合作、可持续发展、国际和地区形势、加强不同文明对话等议题交换意见。胡锦涛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论述了亚欧大陆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和调整。亚洲政治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能源、粮食安全问题突出,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亚欧大陆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整个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亚欧携手、合作共赢是最好的选择。在共同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今天,共同承担风险,合作共赢的思路已成为世界的共识。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世界共同繁荣阐述了重要思想。今天的世界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许多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甚至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国际恐怖势力、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和合作;积极促进和保障人权,努力普及全民教育;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广泛开展南南合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六、责任意识,全球境界的共同胸襟

崇尚境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标志。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不谋私利;伯夷和叔齐“饿死不食周粟”的精神:表现在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高尚的情操,为尊严可以失去生命;孟子所描绘的大丈夫形象:表现在穷能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庄子“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高洁人格与逍遥境界:表现在崇尚自然,内心自由,不为外物所役。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相对于富贵的恬淡,是相对于束缚的心灵自由;境界是一种品格,是面对大我与小我的选择,是面对舍与得的从容;境界不光体现在个人,还有国家和民族。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走自己的路是一种境界,为人类造福是一种境界,为世界负责是一种境界。今天人类已走入现代化,崇尚境界的中华民族必将把这种优秀文化升华为大国精神,全球境界。[7]

改革开放30多年,有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华民族又焕发了青春与活力,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引擎。据统计,中国目前的军事力量世界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内市场规模世界第三,科技力量世界第二,占全球商业500强比重世界第二,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世界第一,世界第一金牌数,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拥有五座以上,经济上与欧盟,美国形成世界经济大三角。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8]

美国前任副国务卿佐立克最先提出了“中国责任论”。实践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第一,中国办好了自己的事。中国解决了13亿人口温饱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贫困人口减少了近3亿,使全球贫困人口的总数大幅下降,联合国高度评价中国这一贡献。第二,根据国际规则承担并履行了责任。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已参加了近300个国际条约、130多个国际组织。第三,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共同挑战,勇敢地承担了责任。第四,在促进和平与发展中的责任。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面对世界贫困人口增多,中国政府作出了庄严承诺。大力发展对非合作,寻求互利共赢,这就是履行中国在促进世界发展中的责任。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与贡献。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而且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国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4月19日《经济日报》刊登《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访新加坡经济学家陈光炎教授》文章,陈光炎教授经过认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中国贡献论”。其主要观点:中国产品物美价廉,让全世界民众受益;中国产品有助于减少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中国的高储蓄率有助于降低世界资本市场利率;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市场机会;中国游客已成为许多国家旅游业的重要主顾,一些国家甚至将中国人的旅游观光视为启动当地经济复苏的“发动机”。要高度警惕“中国威胁论”,任何限制中国发展的论调和行为,都是不明智甚至是有害的。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时代需要全球境界与全人类意识。现代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从信息技术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首先,从我们生存环境的视角,提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970年4月22日,世界第一个地球日。第二,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淳朴的农业生活方式和理念被全球境界与全人类意识代替是时代的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地球村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第三,作好地球公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世界各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其本国自然资源的同时,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第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按照国际规则,来履行自己的责任。第五,具有全球视野与全球思维。以全球意识应对全球问题;以世界的眼光整合全球资源;打造民族精品,建立全球品牌;立足自主创新,参与全球创新;第六,拥抱世界的和平中国。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是最好的诠释。以广阔的胸襟去吸纳世界的文明,把中国关于人类和谐、和平与繁荣的未来梦想与世界人民一同分享。

[1]谢承仁.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8-102.

[2]张凯之.中华思想史[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89 -144.

[3]商聚德,刘荣兴,李振纲.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26-56.

[4]刘永佶.中国文化现代化[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89-125.

[5]包海兰,包荣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5(1):51-54.

[6]孙秀江.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11.

[7]贺建云.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4):23-24.

[8]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EB/OL].[2011 -05 -20].http://www.docin.com/p-214854060.html.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of the Times

Guo Lichanga,Lu Baolib,Zhao Juanb
(a.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b.Library,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and the connotation it covers such as worshiping peace and pursuing changes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society.Facing the situation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co - exists with diversification,the focus on national spirit,especially the menifastation of the times,such as the reunification of our motherland,a harmonious China,the peaceful coexistance,advancing with the times,win-win with wisdom,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reponsibility illustrates the precious value of spiri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

spirits of the Chinese nation;manifestation of the times;global state

G03

A

1672-7991(2011)02-0119-05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全球化趋势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08020146)。

2011-05-17;

;2011-05-31

郭立昌(1969-),男,河北省滦南县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世界精神发展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