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利益均衡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2011-04-12 08:02:50王慧祝苏东
关键词:精英草莓体制

王慧,祝苏东

(1.福建江夏学院人文传媒系,福建福州350108;2.福州大学学生处,福建福州350108)

在探讨对应三农问题的各种策略中,农民组织化建设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路。从世界各国农民的成功发展经历来看,农民组织化也是农民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1]改革开放以来,不乏创造力的中国农民进行着自我的组织化,即在农业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雏形。

本研究基于陕西某村所做的农民协会发展历程的调查,通过对乡村精英在协会发展的过程中行为关系的观察,提出了理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新视角——社会学领域中的精英理论。研究乡村精英之间在怎样的条件、背景下进行怎样的互动,在具体的互动中采用了怎样的互动策略,企图说明他们对各种条件的把握以及建立了怎样的利益关系,并探讨此种利益关系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维持、发展、转换的影响机制。

一、乡村精英研究视角

精英理论认为,精英是在自己的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一般指的是 “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社区成员,他们往往是在权力、声望和财富等方面占有较大优势的个体或群体”。[2]按照掌握资源的类型把精英划分为掌控正式资源的体制内精英和掌握传统资源及其他资源的体制外精英。[3]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指以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主要干部为代表的干部群体。体制外精英主要指在村庄中有一定政治社会影响力的村民,包括宗族头人、宗教领袖以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富裕起来的经济能人等。[4]

在多数的村落中,体制内精英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控制着村庄中的公共资源。在当代他们的角色是不确定的,一般会随着自己的利益时而作为 “赢利型经纪”,[5]时而又是村民 “利益的保护人”。体制外精英所包含的几种类型中,经济能人具有普遍意义,主要包括专业户、个体工商户、乡村企业管理者等。经济能人的涌现不仅超越了体制的局限,也超越了经济结构的局限,使单一的农业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化。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能人的生长持肯定态度,并予以扶持。政府对乡村经济的大力支持,使经济能人获得了强有力的政治依托,村民自治,使经济能人有了进入农村社区公共权力领域的可能。但调查发现也有不少经济能人并没有从政的意愿,或者由于原政治精英的强势并没有机会进入,这些精英的目的只是更好更快的致富以及带动乡民致富。

在本文所研究的草莓协会案例中,合作组织的发起人就是体制外精英 (经济能人),而体制内精英也在合作组织的成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协会成立——精英合作的结果

W村是陕西省中部的一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50人,246户,土地为80公顷。由于地处高塬水位较低,再加上黏性土质固水性差,村中土地全部为旱田,其中有一半面积在种粮食,另一半种植经济作物,如草莓、猕猴桃、桃子、苹果等。全村每年有二百多人外出务工,这成为多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村共分为三个组,草莓种植户多集中在第三组。草莓并非村中的主导产业,却是第三组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W村的草莓协会全称是 “Y区草莓协会”,成立于2002年元月,现任会长WLW在协会的成立与运营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WLW,退伍军人,曾经协助一位农业科研单位的老师在Y区推广沼气技术,后转向苗木繁育。1998年,该老师培育出草莓新品种丽达,交与WLW试种。两年后成功,由W开始推广。他首先想到了本村村民,但由于自己的影响力不足又不是村干部难以取得村民的信任,草莓推广难度较大。

当时镇政府鼓励各村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并组织村干部到外地的草莓生产基地考察学习。之后,村委带头由村长LRD、三组组长WFCH等五户带头种植草莓,当年收益较好,在他们成功的带头示范下,村民也开始要求种植。2000年秋末,大棚草莓下苗 (培育草莓苗)的前夕,村里四十一户共筹集资金五万元交给WFCH(三组组长),由他负责统一购买竹竿和塑料薄膜等设备。为了赶上当年的种植时节他们还说服村民毁掉了3公顷左右的小麦。WFCH自己也建了一个温室中棚(0.03公顷),共投入资金2100元。全村第一年(2000末,2001年使用)共建这种中棚52个,总投资达10万元。

草莓苗全是由WLW提供的丽达,每棵0.1元,每个中棚大约需要这种草莓苗300~500株不等。种植技术也是由WLW提供,主要通过随苗附带的文字资料及其现场指导解决。当年春季,多数农户的草莓获得了丰收,再加上价格比较好获利颇丰,平均每个中棚的收益在1500到2000元之间。农户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第二年,全村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3公顷。W在卖草莓苗子的同时,热心的帮助种植户建棚、下苗、防病等,逐渐成为草莓种植的中心人物。

由于村里的这个项目是在镇政府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后的举措,所以受到了镇政府的重视。在政府、WLW、农户都有意的情况下,成立草莓协会就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在2002年元月的农闲时节,Y区草莓协会成立大会,区管委会的领导及镇政府的一些领导出席。WLW任会长,LRD(村委主任),WFCH,RHCH(外村草莓种植户)三人为副会长。第一批入会的会员为30人。从协会的成立经历来看,体制外精英WLW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私人关系网络引入草莓新品种,发家致富,为村民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村民致富的积极性。但迫于其个人力量的弱小,他的威望还不足以成立一个合作组织。体制内精英也有发家致富的愿望,再加上乡镇政府的行政要求,他们冒着风险首先主动引种新品种草莓,成功后又组织村民共同发展,成功的先例再加上自己合法的组织性权威,为协会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制内外精英各施所长,分工合作,促进了该协会的诞生。他们的合作是建立在利益共享基础上的,WLW可以在草莓种植面积扩大的前期出售草莓苗以获利,体制内精英既能自己致富又能很好的完成乡镇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治任务,种植户也在此过程中受益,各方利益的均衡共享使得协会成立异常顺利。

三、发展困境——精英利益的冲突结果

该协会本身也存在先天不足,基础较为薄弱。草莓的种植面积较小,在销售方面无法吸引有实力的大客户;在生产资料的需求上也无法形成一个大的买方降低生产成本,这种现状在现在市场经济中仍然同其原来分散的农户经营一样处于弱势。组织化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但这是所有组织发展初期的共性,造成协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还是精英利益的冲突。

WLW被指定为会长后,立即被乡镇政府树立为致富典型加以推广,他也因此赢得了荣誉和利益。相比之下,村委的精英则显得暗淡无光。乡镇政府的介入使得体制内外的利益平衡被打破。体制内精英认为政府抹杀了他们的功劳。在访谈中,WFCH一直强调村委人员当初带领大家种植草莓时的辛苦与压力,丝毫不提及WLW的功劳,语气中透露出强烈的委屈与不满。失宠的体制内精英因此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态度,对协会的事务不再热心,退而经营自己的私家产业。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该村像多数北方和西部的村庄一样属于低经济社会分化和弱社区记忆的村庄,体制外精英缺乏真正在整个村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并非某些村庄中有实力的 “高大威猛型”[6]精英。因此只有体制内外精英的合作才能组织调动足够的村庄资源维持协会运行。仝志辉、贺雪峰认为在此类村庄中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达成合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任何一方的缺失对组织的发展都将是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协会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的分裂陷入困境。

(一)无资金支持,自我发展后劲不强

从国外成功的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的发展来看,他们资金的获得主要有政府资助、企事业捐助、会费、组织本身的收益等。[7]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合作组织通过政府支持和信贷方式获取资金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会员自筹、外部股金和自我资本积累就成为合作组织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其中,会员 (社员)自筹一般是农村组织发展初期的首选方式。它要求参加组织的会员按自愿原则或捐献或入股作为组织的活动经费,有的组织承诺壮大以后以一定的形式返还。这其实是要求农民在还没有受益的情况之下先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在农民眼里只有政府,及管理自己的直接 “上司”村委才有权力收费,其它任何的人与组织的收费行为都不免有 “骗人” “坑农”之嫌,无法取得村民的信任。一般来讲,体制外精英不具有合法的筹集资金的能力。假如村委在协会工作方面不支持或者不积极就会使协会的工作举步难艰。资金筹集是自愿性的,但广大农民对此认识不足,轻易不会进行投资。村民平时较为拥护体制外精英,但在涉及自身经济利益时还是顾虑重重。多数会员认为 “只要协会能发挥作用就完全可以交纳会费”,但看不到实利的农户不会轻易交纳这笔没有兑现保障的经费。

(二)协会矛盾重重

1.协会 (会长)与会员的矛盾

一些会员与以会长为代表的协会也有隔阂。这源于会长自己的产业——草莓育苗。由于他在出售价格方面,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没有差别,致使一些会员感觉不到 “会员权利”,对协会没有归属感。2003年,W以每棵1元的价格出售一种新品种,很多农户认为 “价格太高,W赚钱太多”。当年由于风灾、病灾农户并没有获得收益,自然迁怒于W。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会员与农户对协会的认识错位,他们认为协会就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应该无偿为自己服务,根本没有意识到协会是专业种植户的自治组织。

2.种植户 (多数为会员)与政府的矛盾

2003年,当地下了一场大暴雨,又刮了一阵狂风,吹破了几十个棚膜。当时镇政府派人来统计了三十个受灾最严重的大棚,承诺每个大棚有480元的赔偿救济款。可到笔者去调查时这笔答应的赔偿款还迟迟未到位,农户对这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转而猜测纷纭,认为这笔钱被村委或协会扣留。这不仅加剧了协会与农户的矛盾更使乡镇政府的威信降低。政府在发展农村社区经济时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行为也使农户对其丧失信任。2001年底大棚扩建,镇政府答应提供无息贷款,但前提条件是得到贷款的农户在建大棚时必须加建一面砖墙,建设成整齐划一的标准温室大棚,而这种 “加墙大棚”对种植草莓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加建一面墙就会使每个大棚的成本增加100元,很多农户因此而放弃了贷款。

这里体现了精英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矛盾。普通的体制外精英仍是谋求私利的,面对乡镇政府的失误,体制外精英也缺乏与政府沟通交涉的能力。现行制度下,体制外精英不具有和政府平等对话的合法政治身份。而作为具有此合法身份的体制内精英此时处于消极状态。作为大众利益代表者的精英没有担负起责任,这时受损害的就是普通会员。

(三)内部组织制度不健全

协会内部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无分工,造成大量的功能缺失。几乎所有的事务由会长一人来做,三位副会长有其名无其实,“我们和平时一样做自己的事,协会的事由LW一人来做”,“都成他私人的协会了”。协会既无有效可信的财务制度,又缺乏民主管理制度。这是组织负责人与普通会员之间矛盾的根源之一。W会长用自己的资金做草莓宣传,例如在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上展览W村草莓,但农户并不领情,认为他的行为完全是为一己私利。会长颇感委屈。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类精英的分化是导致合作组织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组织理论认为,理性组织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维持运行提高效率的。[8]而在组织形成的初期规章制度不健全,核心人物 (领导者)就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该协会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对协会有影响力的势力分化成对立的双方,以村庄体制内外精英为代表的双方的利益分化造成了协会的不团结。

此类村庄中精英原本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分化状态,因建立合作经济组织而需要接触,需要联合。起初为了共同的理想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同心协力建立了该区唯一的一个农民合作组织。[9]后来基层政府以善意的目的介入却造成了体制内外精英的利益失衡,再加上精英们缺乏为村民服务的精神,致使协会陷入了发展困境。如何有效地协调各精英的利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是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描述了一个在没有绝对权威精英的村庄发展合作经济时所面临的困境。这种类型还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主导类型,尤其在北方和西部的农村。从国内发展较为成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看,体制内外精英的利益均衡,普通成员和组织骨干,组织与村两委的利益均衡,才能使组织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其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村民自治的组织,[10]但在现有体制下无不与乡镇基层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介入对组织发展的影响极大,可以很好地促进也有可能阻碍其发展。因此基层政府在介入或者扶持组织发展时要有策略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而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而不干预。

再次,提高村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科学认识,通过组织实践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只有广大的农民具备了合作的基本素质,合作组织的发展才真正有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不少学者提出要改革农村的金融政策,这当然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最后,培养专业的组织运营人才。国内合作组织的发展,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可以考虑从外界输入人才或者对村庄中的精英人物进行科学的再教育。具体方式可以组织适当的培训班,或者送去专门结构委托培养。通过对市、县、乡主管农业的领导、经济组织负责人分期分批培训,培养出一些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导合作组织发展的干部,又能培养出一批具体管理经济组织的负责人。

[1]蔡立湘,彭新德.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J].农业科技管理,2003(2):48-51.

[2]李婵.农村社区精英演变综述[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3):60-63.

[3]仝志辉.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8-19.

[4]金太军.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战略与管理,2002(2):105-114.

[5]杜赞奇,王福明.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57.

[6]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58-167.

[7]胡宗山,付强.国外农村合作社:历史、经验与借鉴[J].社会主义研究,2006(5):104-107.

[8]周雪光.组织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235.

[9]万江红,徐小霞.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评述[J].农村经济,2006(4):125-127.

[10]喻国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6(1):53-54.

猜你喜欢
精英草莓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4
草莓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0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世界汽车(2016年8期)2016-09-28 12:11:11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0
空腹吃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