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双国,贾 春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重视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2010 年12 月,麦可思信息管理公司在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结果时,提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衡量办学的标准。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培养的结果为工作导向”。因此,需要深入探索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创新途径,努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实训是高职教育中用来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实际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是高等教育中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 因为职业学院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去从事科学研究,而是去企业参加工作,作为职业化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类似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实训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实训”教学模式产生和发展,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主要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教学等)。 实训教学包括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训教学。 校内实训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计算机上机练习、校内实训车间训练等,校外实训有认识实习、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1.2.1 教学要求的“必需、够用”性
高职实训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 “必需、够用”应体现在必须具备基本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上,体现在学生适应岗位变化的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上,体现在强化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上。
1.2.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由于教学目标的职业导向性和教学要求的“必需、够用”性,高职院校应明确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并使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个性相适应,实行弹性课程组合。
1.2.3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教学应当更加强调实践性,体现学生参与的互动性,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操作。 这就需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学业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
1.2.4 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实训教学目标呈现出具体化、多样化的特点。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具有足够的机动灵活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和谐发展,实现专业、就业、创业的贯通[1]。
2.1.1 沿袭传统观念,偏重理论教学
突出表现在沿袭旧的管理方式,在制定的教学运行管理方法、教师教学工作量等方面,都较多地倾向于理论授课人员。
2.1.2 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
高职教育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及其与本科院校偏重理论教育和技工学院偏重技能练习的区别,还没有引起高职院校足够重视。 高职院校召开研究实训教学的工作会议较少;还没有设置专门研究实训教学工作的部门;对实训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实训教学的标准、管理办法等还没有细化;实训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还没有更新。
2.1.3 实训教学的管理部门设置较多、衔接不够
多数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管理模式。 即教务处负责校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计算机上机练习的教学管理;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负责校内实训教学管理;工学结合办公室负责校外参观、认识实习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实训教学的实施由各系承担。 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出现了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联系不够、教学进度衔接不紧,整体实训教学管理松散的现象[2]。
2.2.1 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与实训教学衔接不到位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专业理论培训内容,主要由技工学校的教材内容组成,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现用的教材内容差别较大。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实训教学的项目、内容、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实训教学实践衔接不到位。 存在着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内容较浅、标准降低的现象。
2.2.2 实训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承担学生操作技能实训的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学院鼓励“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 但是,各专业实训教师的技能传授水平有待提高,实训教师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未建立。 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新进的教师学历较高、实训操作技能较低的反差现象突出;(2)部分教师职称较高,但因专业不对口或对承担的实训项目不熟悉,呈现理论讲授水平高、实际操作技能传授水平较低的反差现象,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3)对实训教学较熟悉的具有实验师、高级实验师职称的实训教师,占教学人员的相对比例较低。
2.2.3 校内实训教学模式陈旧,有待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技能开发与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
现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安排、“填鸭式”的实训教学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实训教师传授技能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从学生就业、爱好等的个性特点出发,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观能动性的实训教学模式还在探索[3]。
2.2.4 实训教学过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实训教学实施过程涉及实训授课教师、实训教学内容、实训场地、设备仪器、材料损耗等因素,实训教学计划安排具有临时性的特点,经常出现的实施时改变实训教学时间,调整、更换实训教学人员,临时布置实训场地,压缩材料损耗数量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2.2.5 存在实训教学内容安排标准降低的现象
依照学院制定的学分制教学计划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衡量,实训教学授课、实训技能练习存在降低标准的现象,造成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过、成绩比较高、技能水平低的反差现象。 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2.2.6 存在实训教学授课质量降低的现象
高职院校强调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主要是为了鼓励授课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进行技能培养。 但是,有的系在安排实训教学时,片面理解“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在安排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又让“双师型”教师承担校内实训课、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计算机上机练习,校外参观、认识实习等多项实训课任务,使任课教师顾此失彼。 因而不能保证实训授课教师的到岗,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应当“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3.1.1 整合校内资源,解决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问题
应围绕提高学院实训教学质量这个目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统筹规划、周密安排,整合校内实训教学资源。 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不能只考虑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得失,而应顾全大局,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从人、财、物诸方面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学院加强统筹协作,形成合力。
3.1.2 建立实训教学专管机构
针对实训教学实施过程涉及实训授课教师、实训教学内容、实训场地、设备仪器、材料损耗等因素,发生问题几率较高的现象,学院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主管日常实训教学运作。 该机构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解决实训教学、实验室建设等的重大问题。
3.1.3 设置校级实训教学创新研究项目
为了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应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鼓励有关人员在实训教学方法、实训教学模式、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设置科技攻关、教学改革等研究项目,进行创新研究[5]。
3.1.4 进行高职实训教学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目前仅进行了专业理论方面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方面的精品课程,国内高职院校尚未设立。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突出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实训教学,设置实训教学精品课程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精品课程建设,应围绕专业人才的技能达标要求,重点培养职业技能,探索技能传授方法,开发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技能“绝招”。
3.1.5 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的管理机制
应尽快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的管理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以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至于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可以依照学生就业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区(市)政府举办的技能大赛和行业举行的技术比武等。 通过层层“比武”、层层选拔,全面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3.2.1 成立校级实训教师资格考核委员会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理论课授课能力,通过学历教育(目前一般为硕士学历)即可具备。 而实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训教学的物质条件,通过实际技能培训和下企业锻炼等途径,形成职业技能的经验积累,才能具备。 那些学历高、职称高没有经过实践技能培训与锻炼的师资,是不具备实训教学能力的。 所以,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特点,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校级实训教师资格考核委员会,专门负责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3.2.2 制订考核标准
根据学分制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项目标准,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传授要求,打破学历、资历等身份界限,对全体专业教学人员,按照专业实训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培训、考核。 考核合格的教师,学院发给实训教学岗位资格证。 实行实训教学岗位等资格准入制度,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
3.2.3 严格进行实训教学岗位资格的考核、选拔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资格考核选拔,应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科学的用人导向,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格局。 在这方面,应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激发广大教师“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增强办学活力[6]。
学生是实训教学的主体,是实训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实训教学模式的创建应当立足于学生。
3.3.1 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观能动性
依据教育学理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因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观能动性。
3.3.2 建立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训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和学生自己发展目标,建立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技能实训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授课时间”的教学模式。 选择之前, 学校将授课教师的相关信息发布于学院教学管理网页上,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所学专业、任课能力、科研成绩,以及掌握专业高技能的业绩等。 彻底改变“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实训内容、统一的授课时间”几年不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实训教学模式[7],激发学生学习专业高技能的积极性。
从另一方面说, 授课教师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也能激发其认真备课、授课,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完成规模建设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 年)已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量建设确定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本文探索了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方面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牛双国. 高职和谐实训教学方法研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0-62.
[2] 陈革.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6):7-9.
[3] 王苏凤.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2-35.
[4] 雷瑞庭. 电工实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45-47.
[5] 张荣. 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4-35.
[6] 吕恬生. 抓住机遇,立足发展,建设一流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6-8.
[7] 田东. 实施启发式的开放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