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康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 福清 350300)
组块理论认为:短时记忆中,对于无意义材料,若不作任何复习,人们对感知的信息只能记住其中的5—9个单位,这就是记忆广度。而且单位越多越不容易记忆,这个更大的信息单位就是组块。本文将阐述以汉语为母语学习者的这些组块的四大本质属性:实用性,联系性,分解性和习惯性。
单词的内部特征包括词形,词性,音节长度等,其中音节长度是单词的重要内部特征之一,英语单词从音节角度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Coles(1982)在研究中认为单词的音节长度对单词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单词长度越长,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多(转引自黄洪志,2007)[1]。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必要的策略记忆音节长度较长的单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必要的学习策略可以是组块记忆策略。Phillips(1981) 发现单词的音节数量会影响到单词的记忆效果,而这种影响随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高而逐渐消除(转引自黄洪志, 2007)[2]。这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指使用策略。Laufer(1997)认为在记忆单词时,如果较长的单词包含了学习者所熟悉的词素,那么就没有理由认为这类单词特别难记(转引自黄洪志,2007)[3]。较长的单词包含了学习者所熟悉的词,这些学习者所熟悉的词素就包括,字母组合,辅音连缀,前缀,后缀,中缀,自由词根,沾着词根等英语词汇的构成部件,属于宋德生所说的前两种。Best有关记忆广度的一次研究表明:一名记忆力正常的大学生通过组块记忆并且把所给的材料与自己的运动知识结合起来使短时储存容量从典型的 7个增加到80个。当他被要求提取材料时,他也是利用组块化提取,并且每一组的容量是 3-5个项目,该研究说明短时储存中词汇记忆需要有效的组块记忆策略和联想记忆策略(转引自刘凤鸣, 2003: 4)[4]。组块化记忆策略就是将一个长单词多达十来个字母,利用英语词汇本身的字母组合,词根,词缀等部件,分为较少的组块,一般分为三个组块左右,从而实现组块化提取,由此可见组块学习策略的实用性。
Taft(1981)的词的分解储存表征假设认为:词汇是由词素成分构成的,构成词汇的词素就是词的基本单位,词汇是以词素形式在人的头脑中加以储存的[5]。对于英语词汇而言,学习者大脑中储存的既有字母,字母组合,辅音连缀,也有由字母,字母组合和辅音连缀组成的单音节词,前缀,后缀和词根等词素,也就是组块记忆中的组块。学习者在接收听或阅读时,会先将词汇分解为不同的字母组合,辅音连缀,单音节词,前缀,后缀和词根等词素,从而对目标词进行拆分后理解。同样,说或写时,我们先通达上述个别的词素,再把它们结合为合成词,实现了拆而后和,即是对构成该词的词素进行分解储存或提取,而非以完整的词的形式进行储存或提取。Caramazza等人(1988)提出的扩大处理词素模式认为,就学习者而言,储存或提取词汇时,对熟悉的词的储存方式是以整词为单位的;对不熟悉的词,则是以词素为储存单位的[6]。组块就是储存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一个熟悉的单词本身就是一个组块,所以对于熟悉的词汇不必分解储存。英语学习者努力去学习的单词当然是学习者不熟悉的单词了,借助已学知识去记忆新单词,就要分析新的单词,这些新的单词的构成要素,比如字母组合,辅音连缀,词根,词缀等就是词素,所以这不熟悉的词是以词素为储存单位的,而这些词素也就是记忆新词汇的组块。
汉字的表意理据性和多词素特征使其倾向于分解储存,也就是说汉字的特点支持其以分解储存方式在大脑中进行储存。在母语为汉语的背景下,会受母语思维的影响,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词汇学习不可避免会受汉字储存方式的影响,使得英语词汇的分解储存倾向得到加强。此外,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多为成年人,完善的认知能力使其更倾向于把词分解为词素进行储存,从而加强了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组块学习策略的分解性。
连通理论是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它从大脑的神经科学角度提供了解释语言迁移现象的有效方法。王初明(2001) 该理论认为,人脑天生具有寻求和建立事物之间联系的倾向。也就是说,人类先前学得的知识呈网络状储存在大脑中,并且呈现层次性,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下一层次包含上一层次的特征,每个层次内部各个知识点也相互联系,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不同层次,每一层次内部知识点之间靠节点联系,激活一个节点,就可以顺延激活与其相连的几个节点,后续学习的知识点必须找到自己在整个网络中所处的层次和伙伴,对号入座。反过来说,在学习新知识时,大脑很自然地会去寻求新知识与以前知识的相似点,在寻找过程中从而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认识和加工,达到学习的目的[7]。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寻求与先前知识的联系的过程,网络中每个节点可以看成一个个组块。
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是在课堂环境下有意识的学习,教材的编纂都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先学字母,字母组合,辅音连缀,再学一些简单的单词,其中多为单音节词,难度依次加大,接着学习词根,词缀等,最后学习难度较大的单词,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也有按照词频顺序安排先学的一些高频较难词汇,但是,这也遵循认知科学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先前学习的内容为后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些字母,单音节词等也就成了学习多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组块。由此可见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实际上是在向包括汉语在内的先前知识寻求联系的过程,是将新的大组块分为小组块融入整个英语词汇组块网络的过程。
外语习得主要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同时,寻求事物之间联系是大脑的一种特性,学习外语时,学习者必然会将所学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之前,大都已学过汉字,因此汉字的学习经历就必然会对英语词汇学习产生影响。虽然英语的word不等同于汉语的字,但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字的方式可以迁移到英语word学习中。汉字的基本笔画构成了独体字,偏旁部首,独体字,又由这些构成了汉语复杂的合体字;英语的单词构成了单音节词,前缀,后缀,词根,中缀,又由这些构成了英语复杂的双音节,多音节词,派生词,合成词等多为双音节,多音节词。根据基本结构单位对比,汉字笔画相当于英语word中的字母,汉字中的部件:偏旁,部首,独体字相当于英语word中的字母组合,辅音连缀,音节,前缀,后缀,中缀,词根。
中国人学汉字从“横 (-)、竖 (|)、撇 (ノ)、捺 ()、点 (、)”等基本笔画开始,然后记住“一、二、三、四、五、人、口、手、足、大、小、多、少”等独体字,然后学习基本的造字单位:偏旁部首,最后学习最复杂的合体字。但是当我们学习合体字时,我们就不会死记硬背了,会借助于已经学过的独体字与偏旁部首。比如学“竦”字时,就可以分为“立”和“束”两个部分进行记忆,极大减轻了记忆负担。同理,对于英语word,我们也可以先学字母,再学字母组合,辅音连缀,单音节词,前缀,后缀,中缀,词根,最后利用学过的单音节词,前缀,后缀,词根来学习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组块就是利用已知经验将若干个小单位联合成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前缀,后缀,词根,单音节词等就是学习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组块,所以组块学习策略符合以汉语为母语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习惯。
英语词汇组块策略具有四大本质属性:实用性,联系性,分解性和习惯性。大脑天生具有寻求和建立事物之间联系的倾向,采用组块式学习词汇,就是将新单词与网络中的组块信息联系起来,使之融入整个网络,从而提高认知能力,降低词汇,尤其是长词的记忆难度。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大脑网络中储存的有字母组合,辅音连缀,单音节词,前缀,后缀和词根等词素,这些词素有利于新单词的学习,而这些词素就是组块,因此组块学习策略符合认知原理。
[1]黄洪志.词长因素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1):28-33.
[2]黄洪志.词长因素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1):28-33.
[3]黄洪志.词长因素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1):28-33.
[4]刘凤鸣.试论英语词汇学习的心理认知过程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1-5.
[5]Taft,M.Prefixed stripping revisited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81(20):2.
[6]Caramazza, A., A.Landenna&Romani.Lexical access and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J] Cognition.1988(28):297-332.
[7]王初名.解释二语习得,连结论优于普遍语法 [J].外国语,20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