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雄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精神
潘家雄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的职业精神。
思想政治;教师;职业精神
教师职业精神是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立场和以学生为本的现实立场,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塑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良好的职业精神。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风。爱岗是对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热爱本职,就是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强调要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包含两层涵义:一种是为谋生而敬业。许多人是抱着强烈的挣钱养家发财致富的目的对待职业的。这种敬业道德因素较少,个人利益色彩增加,有时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影响工作;另外一种是因为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而敬业,这是最高层次的敬业,这种内在的精神,才是值得提倡、发扬的敬业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强大动力。爱岗与敬业精神是相通的,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爱岗敬业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的优良品质,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我们要“敬事而信”和“敬业乐群”;要做到尊重职业、精通职业、献身职业。
尊重职业。尊重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标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热爱和尊重是职业成功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积极的态度,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重的情感,才能维护它和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悦和快乐等肯定性的体验,在职业活动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一个教师确立和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事业心,真正的尊重职业,把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看成无比神圣的。这种敬重职业的事业心,包含着决心成就事业的高尚情感、忘我品格、实干作风和奉献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上升为事业,不断增强作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通职业。每个教师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业,都希望自己的职业活动有价值、有意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当好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发愤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驾驭、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要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
献身职业。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对于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以忘我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种最大的幸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职业劳动和创造,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不可否认,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较为淡薄,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认识模糊,自我价值评价不高、,提升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自觉性不强,引发观念模糊和思想不稳定,对待教学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要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青年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爱,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
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会真正的爱教育事业,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要用爱心、善心、平常心、责任心为学生托起一片爱的天空,以优良的人格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渴望得到尊重、关心、爱护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只有尊重、理解、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才能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把教师的要求当作真正的爱护和帮助。教师若不爱学生,他就不会为培养学生而尽其全力,教师若不爱学生,学生自然会对教师失去信任感,严重的还会产生反感,出现反抗行为。这样,教师讲的话学生就听不进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乃至知识技能就很难产生影响。
关爱学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成长。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小小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认为,学会关爱学生,不仅是指对学生单纯的照顾和帮助,而是指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其一生成长的引导。教师的爱是教育的爱,所以学会关爱学生就是学会爱学生,实质上也是学会更好地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理解教育奥秘的钥匙。为人师者,必须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从师德的角度说,师爱是人类超凡脱俗的大爱,凝结着师者最高尚的情感,是教师灵魂的精髓。身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位“教书匠”,而更该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结合的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它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自己的劳动特点和价值,理想和信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所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每一个青年学生。当代大学生可塑性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行为作风等等,都会对学生获得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个人行为上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示范,严谨治学。师德的力量往往体现在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高深的知识中。在师德建设中,我们既要加强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培养,更要相应地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使我们培养的接班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教师,要适应知识更新加快的需要,必须不间断地学习,由一次性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注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新知识,才能肩负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创新型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特殊类型,在整个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美国学者英格尔斯说过:“如果没有观念的现代,那么,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人格特征、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一贯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诚实苦干,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工作中心,营造和探索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科学的育人方法;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对知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紧跟时代步伐,在求真务实中开拓进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职业精神的精辟概括。这种职业精神就是有爱心、有责任心、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现代美国著名教育家诺丁斯,则把教育称之为“关怀”学生,也要教育他们学会“关怀”,这就需要培养关怀的信念、态度和价值。前苏联教育家乌中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在大力倡导社会文明、弘扬优良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冲击,职业意识、敬业精神有所下降,有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不负责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美好的教师形象去吸引、感染、教育学生,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师德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强调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更新师德理念、提高责任意识、尊重每个学生,在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1]林红.强化专业意识与职业精神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山东大学校报,2009,7.
[2]徐州市教育局德育办.新时期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2008,12,24.
[3]沈红宇主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Abstract:On account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fessionalism that these teachers should hav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teachers;professionalism
Teachers’Professional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Pan Jia-xiong
(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Hianan 572022)
D627.6
A
1008—6772(2011)01—0032—03
2010-12-18
潘家雄(1961-),男,海南文昌人,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