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超国家组织及其诸种形式辨析

2011-04-11 17:51:18胡为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首脑会议成员国国家

胡为雄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区域性超国家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形成,这是当代社会政治结构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式。所谓区域性超国家组织,是指至少由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利益,实行某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而组成的区域性治理机构。它有别于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类全球性治理机构和组织——尽管这都是超国家组织,但不属于区域性治理组织。换言之,区域性超国家治理机构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家、跨地区的经济共同体或经济协作组织大规模迅速发展而导致政治合作的产物,主要是国家政府间的集团组织。这种区域性国家组织,其参与的各主权国家在协作过程中会主动让渡出部分权力,同其协作国共同处理一些国际事务。

区域性超国家组织发展极为迅速。到目前为止,全球较重要的政府间组织超过了500个,规模较大的组织有欧洲联盟、非洲联盟、美洲国家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等。这些组织虽然是区域性的,但影响远非局限于某一区域。这些超国家治理形式各有特点,有的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配合密切、高度统一,如欧盟;有的政治联盟色彩较浓,如非洲联盟、美洲国家组织;有的正在从较为松散的组织走向更加密切合作,如东盟;有的是跨洲、跨地区的,且其初始目的是为协调打击恐怖主义,如上海合作组织;有的则是在原有的统一国家基础上重新组合起来的,如独立国家联合体。

全球范围内各类超国家治理的政府间组织还有很多,较著名的有七国集团、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国际能源机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以及英联邦、法兰西共同体等,这些组织有的侧重经济协作、有的侧重政治联盟,有的侧重军事合作。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概述和辨析。

一、高度统一的联合形式

在区域协作性的超国家组织中,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最为典型,它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从经济合作走向了政治合作,并且达到较高程度的统一。从欧盟的发展看,它首先是在经济上进行合作,为着经济一体化建立了关税同盟和欧洲货币体系,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和加强科技合作等。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6国在巴黎签订建立煤钢联营协定。1955年5月,有关安全互助的《西欧联盟条约》生效。1957年3月,参加煤钢联营的6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3月,在斯特拉斯堡正式举行欧洲议会。1967年7月,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74年12月,欧洲共同体国家与政府首脑决定建立欧洲理事会,在政府首脑一级定期举行会晤。1975年12月,欧洲理事会决定直接选举欧洲议会。1985年12月,欧洲理事会在《欧洲单一文件》中决定改革共同体机构,扩大共同体职权,逐步建立内部统一市场。1992年2月,欧洲共同体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为完成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进一步政治一体化奠定了基础。1992年12月,欧洲内部统一市场正式建成。1996年12月,欧洲理事会通过稳定法,规定对违反财政预算纪律的国家实行制裁。2002年1月,欧洲联盟国家的共同货币欧元纸币与硬币正式投入流通。欧盟的这种共同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欧盟成员国已增至27个,总人口达4.8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盟开始进行防务合作,到了90年代上期,欧盟逐步走上政治联合的道路,并力求实行统一的对外政策。2007年10月,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了《里斯本条约》以取代1992年签署的《欧盟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常任欧盟理事会主席职位,取消目前每半年轮换一次的欧盟主席国轮替机制;将目前的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和欧盟委员会负责外交的委员这两个职权交叉的职务合并,统归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一职,全面负责欧盟对外政策;从2014年起,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将加强;欧洲议会的权力将增强,将更多政策领域划归到以“有效多数表决制”决策的范围,以简化决策过程。《里斯本条约》2009年11月获得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的批准,并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1]2009年11月19日,欧盟27国领导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特别首脑会议,选举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以及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当晚,经过27国领导人投票选举,比利时现任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当选首任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来自英国的欧盟委员会现任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女士当选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2]这次选举将是欧洲一体化道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欧盟不仅有力推动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欧洲的长期稳定。显然,在超国家治理方面,欧盟这种区域一体化的形式也许为各区域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或方向。同时,它也将可能形成一种新的联盟国家的形式。

二、政治联盟色彩较浓的组织形式

非洲联盟、美洲国家组织等组织的政治联盟色彩较浓,但相比之下,前者的政治结盟的色彩更浓一些,后者由于成立历史较为长久,在演化过程中渐渐成为综合性组织。

非洲联盟(简称非盟)是非洲的国家间联盟组织,共有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等53个成员国 (1984年11月非统第20届首脑会议上非统组织接纳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后,原成员国摩洛哥遂宣布退出,至今仍未加入非盟。此外,毛里塔尼亚2005年8月被非盟暂时中断成员国资格),总部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的前身是非洲统一组织,成立于1963年5月,简称非统组织。其宗旨是: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与团结,调整并加强非洲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文教、科技、防务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保卫非洲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与独立,肃清非洲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1999年9月,非统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 《苏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届非统首脑会议决定正式向非盟过渡。2002年7月,非统组织在南非德班召开最后一届首脑会议,并举行非盟第一届首脑会议,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的宗旨是:在非洲国家与人民间实现进一步的统一与团结;维护成员国主权、领土完整与独立;加快非洲大陆政治与社会经济一体化;在涉及非洲大陆及其人民利益事务方面制订并捍卫非洲共同立场;根据《联合国宪章》及《世界人权宣言》,鼓励开展国际合作;促进非洲大陆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发展和促进共同的贸易、防务和外交政策,以确保非洲大陆安全并加强谈判地位;在现有及未来的地区经济共同体中协调政策以逐步实现非盟目标等。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战乱及创造一个有效的共同市场,并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国家的管理非盟的机关。

非盟主要机构有非盟首脑会议、执行理事会、泛非议会、常驻代表委员会和非盟委员会、和平安全理事会。首脑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非盟的共同政策、监督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向执行理事会和委员会下达指示等。非盟成立以来,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合作的非洲,消除地区贫困、促进非洲大陆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和平。它积极落实2001年发起的 “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外资及援助,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对于地区冲突和战乱,非盟进行积极调解,以维护地区安全与和平。在地区和国际政治舞台上,非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用一个声音来说话。[3]

美洲国家组织是美洲的国家间联盟组织,其总部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共有35个成员国。1889年10月~1890年4月,18个美洲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第一次美洲国家代表会议(通称“泛美会议”),并成立“美洲国家商务局”常设机构。1901年,该机构改称“美洲国家国际事务局”。1910年第四次美洲国家会议将这一名称又改为“泛美联盟”。1948年3~5月,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召开的第九次美洲国家会议上,通过了《波哥大宣言》,即《美洲国家组织宪章》,同时将原先的组织名称确定为 “美洲国家组织”。加拿大、圭那亚及欧洲一些国家和亚洲个别国家对它派有常驻观察员。[4]美洲国家组织形成之初偏重于商务活动,在60多年的发展中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政治组织。美洲国家组织的主要机构有大会、常设理事会、经社理事会、教科文理事会、司法委员会和人权委员会、总秘书处、外交部长协商会议等。美洲国家组织在地区治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也曾被美国用来干涉拉美国家的内政,并借以排除欧洲国家的势力。例如,古巴因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并持反美立场,在1962年被取消成员国资格。

三、从松散走向密切合作的形式

亚洲的一些超国家治理组织比较松散,远不像欧盟那样高度统一,例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东南亚的国家间联盟组织。东盟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即《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此后,又有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加入,成员国共有10个。东盟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另外,还有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5]东盟的宗旨是:(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4)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东盟的组织机构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此外还有半官方和民间机构。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并负责召集,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如1994年7月成立东盟地区论坛,1999年9月成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同时,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中国、印度、俄国和欧盟形成对话伙伴关系。2003年,东盟正式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由“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组成的东盟共同体。与此同时,东盟与中国发展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2007年11月,东盟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东盟宪章》,这是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为建立东盟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成为东盟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东盟宪章》明确规定:东盟共同体将由上述三大支柱构成,将使东盟拥有一个目标、一个身份、一个声音,共同应对未来挑战。 2010年10月,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及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系列峰会在越南首都河内成功召开。 以“从愿景到行动,迈向东盟共同体”为主题的系列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东盟宣言》、《河内宣言》,以及实施海上搜救合作的文件,决定从2011年起邀请俄罗斯和美国加入东亚峰会。[6]不过,东盟还远不是一个高度同盟的组织,一些国家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时发生纠纷。例如,泰国和柬埔寨因为领土之争,2011年曾发生局部军事冲突。

四、洲际合作的组织形式

在亚洲及欧洲,还有新产生的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洲际合作的超国家治理机构。1996年,中、俄、哈、吉、塔五国总统在上海会晤以后,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使五国之间的合作得到迅速发展。它从解决边界争端转向地区安全,继之扩大到联手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加强地区经贸合作,并从地区安全问题扩展到国际安全问题。2001年6月,“上海五国”又接纳了乌兹别克斯坦为新的成员国,并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6年2月,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会见了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讨论了上海合作组织与巴基斯坦作为该组织观察员国今后加强合作的问题。穆沙拉夫表示,巴基斯坦高度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希望早日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该组织框架内的各项合作。2006年6月,伊朗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列席峰会,也表现出了对上海合作组织积极的合作态度。

上海合作组织转向了更大范围的合作。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标志其功能的扩大,它对各成员国自身以及本组织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八次会议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地区性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深化本组织经济和人文领域务实合作。这次会议还有观察员国印度、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的代表和东道国客人阿富汗的副总统以及有关机构负责人出席。2010年11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在塔吉克斯坦举行时,其经济合作更加务实,在能源、交通、农业,财政和金融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合作内容。中国总理温家宝就加强上合组织务实合作提出了重要建议。[7]上海合作组织这种区域性的治理作为超国家治理的形式,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五、维护地区共同利益的组织形式

有一些超国家治理组织成立较早,但其作用是维护地区的共同利益,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是西亚和东非的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宣告联盟成立。阿盟现有22个成员国。[8]阿盟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协调彼此的活动。成员国相互尊重联盟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用武力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同时,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阿盟的组织机构主要有首脑会议、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阿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缔结了一些加强各方面合作的条约、协定,在处理阿拉伯国家间分歧和解决本地区国家间冲突、维护石油生产国的权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是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政府间一体化组织。其前身是1960年2月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80年8月,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1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签署了 《蒙得维的亚条约》,宣告拉丁美州一体化协会成立,总部设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和开展经济合作,并在不断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础上最终建立拉美共同市场,实现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协会允许成员国中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共存共处。[9]

六、大国解体后的重新联合形式

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是欧亚大陆的国家间政治联盟,这是一个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较为特殊的组织。1991年12月,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别洛韦日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随后,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的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等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苏联解体。苏联共有11个加盟共和国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国(格鲁吉亚曾在1993年12月加入独联体,2009年8月正式退出)。[10]独联体的宗旨在章程中有明确的规定:独联体以所有成员国的主权平等为基础。独联体不是国家,不拥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它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族际和谐、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务。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军备监督和军队建设方面实行协调的政策,采用包括观察员小组和集体维持和平部队等手段保证独联体内部安全。当成员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以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成员国应立即进行协商,协调立场,采取相应措施。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总部设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市。

七、第三世界国家的松散联盟的形式

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中,存在一些深有影响,但组织较为松散的超国家治理组织,例如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有113个成员国,联合国中约2/3的会员是它的成员国,它设有协调局、工作组、联络组、委员会、不结盟安理会核心小组等组织机构。1961年9月,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等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宗旨,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全球经济新秩序。巴西等16个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11]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的关注重心开始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利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组织结构看,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没有总部及常设机构,在起初甚至连定期的会议机制也没有,到后来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至2006年已举行过14次首脑会议。首脑会议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不结盟运动的代表性也不完全,例如,中国和巴西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它的正式会员。虽然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遍布全球各洲,但很难说它有很强的全球性治理色彩。

八、经济功能突出的联合形式

在一些超国家治理的组织中,有不少属于经济型的联合,其成员国也超出某一区域,例如77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能源机构就属此类。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权益的组织,联络处设在日内瓦。1964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发表《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1967年10月,77国集团第一次部长级会议在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举行,通过“阿尔及尔宪章”。77国集团的成员国后来不断增加,现在共有成员国130个,但其名称仍然不变。多年来,77国集团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共同利益的代表,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主持的谈判中达成了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在促进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及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2]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五国的代表1960年9月在巴格达开会成立,以联合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它现有1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维也纳。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13]

九、军事协作的组织形式

军事协作组织最著名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外还有华沙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美国与西欧等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与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等。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加强集体防务。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的战略同盟,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苏联解体后,北约开始东扩,现有28个成员国。[14]但北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由美国操纵的军事工具。

华沙公约组织(简称华约)是当年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的“华沙公约”,共有苏联、波兰等8个成员国。苏联解体后,1991年2月,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特别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年4月起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同年7月,华约正式解体。[15]

十、带有殖民遗迹的联合形式

有些超国家治理的组织带有殖民主义痕迹且是跨区域的,如英联邦、法兰西共同体就属此种类型。英联邦前身是英帝国,由英国及其自治领和其他已独立的前殖民地、附属国组成,其根源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该联合体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的合作可得到最好的民主。1949年英联邦总理会议通过“伦敦宣言”,称联邦让所有的成员国“平等而自由地联合”。由于英国已不再是英联邦的主宰,英王只是英联邦的名义元首。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英联邦没有权力机构,是一个政治经济磋商和合作组织,它共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成员国53个,总人口20亿。[16]

法兰西共同体是法国与其前殖民地的独立国家的联合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效仿英国组成“法兰西联邦”,1958年9月又将“法兰西联邦”改为“法兰西共同体”,总部设在巴黎,共有12个前法属非洲的成员国。它规定这些国家在内政、经济等方面有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等由法国控制。法国总统代表共同体,它主要由外交部长会议和合作会议进行联系。现留在共同体内的有中非、加蓬、乍得、塞内加尔、刚果、马达加斯加6国。[17]从其功能看,英联邦和法兰西共同体发挥的地域性影响也不小,让世界不可小视。

十一、很多超国家治理组织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其功能日趋复杂

全球范围内各种区域性超国家组织还有很多,有的组织曾占有很特殊的地位。例如,处于地球北部区域的七国集团,它被称为富国的俱乐部,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的发展。七国集团指的是美、英、法、德、意、加、日西方7大工业国(通常称G7)。1975年11月,在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倡议下,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为共商克服经济危机的对策,在法国的朗布依埃召开有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等6国首脑出席的最高级经济会议,会后发表了《朗布依埃宣言》。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在波多黎哥首府圣胡安召开时,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后,这7个西方工业国家举行的最高级首脑会议通称为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1998年在德国科隆举行的第23届首脑会议上,俄国正式成为会议的全权成员。由此,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展到八国集团首脑会议。[18]1999年9月,八国集团扩展成为20国集团,它由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加上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和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组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除西方发达国家外,还需要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12月,20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举行20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20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2009年9月,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洲联盟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宣布,20国集团(G20)将代替八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媒体评论说,20国集团“升级”,反映当今世界现状,凸显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尽管20国集团成员来自各大洲,但它毕竟不是一个全球性组织。

此外,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洲共同市场、中美洲国家银行、非洲开发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等一些区域性组织或区域性金融和贸易组织,这些组织的功能不仅超出了国家范围,并且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色彩。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演变,这些超国家的区域协作组织或国家间的组织和国际行为主体也在不断产生、发展、分化或解体。例如,新产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除上海合作组织外,还有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1997年成立),而伊斯兰8国组织首脑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等等。同时,一些区域协作组织在消长过程中发展了,有的则解体了。例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随之解体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成立,1991年6月解体,然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却扩大了,并且继续在东扩(美国总统布什2008年4月在参加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北约组织首脑会议时,表示支持原俄罗斯联邦的成员国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又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温哥华会议接纳了俄国等3国新成员,这使它差不多成为一个跨三大洲的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扩大趋势,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访问拉美期间就曾表示欢迎各国加入该组织。东盟正式接纳缅甸和老挝为成员,这基本上实现了大东盟计划;而上海合作组织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肯定也会增添新的成员和观察员。与此同时,这些发展势头强劲的超国家范围的区域化组织,其内部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从发展趋势看,超国家治理不过是全球治理的一种过渡形式或混合形式,但全球治理不一定导致全球政府的出现,而可能将是这样一种前景:国家政府不再是政治的唯一主体,甚至不再是主要的政治主体,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政府与非政府、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来运作,治理日益成为民间的事情。

[1]“里斯本条约”及其主要内容[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content_12386158.htm;http://en.wikipedia.org/ wiki/History_of_the_European_Union.2009-11-04.

[2]戴长澜.欧盟首位“总统”和“外长”顺利选出[EB/OL].http:// www.cyol.net/zqb/content/content_2946931.htm,2009-11-21. [3]African Union[EB/OL].http://www.africa-union.org/root/au/ index/index.htm.

[4]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EB/OL].http://en.wikipedia. org/wiki/Organization_of_American_States#History.

[5]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EB/OL].http://www. aseansec.org/64.htm.

[6]刘鹏.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及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系列峰会闭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c_12721333. htm.2010-10-31.

[7]温家宝建议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EB/OL].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content_1287444_2. htm.2010-11-26.

[8]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EB/OL].http://www.al-bab.com/ Arab/docs/league.htm.

[9]Latin American Integration Association[EB/OL].http://en. wikipedia.org/wiki/Latin_American_Integration_Association#.

[10]杨立杰.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ziliao/content_709621.htm.2003-01-27.

[11]The Non-Aligned Movement:Background Information [EB/OL].http://www.nam.gov.za/background/background. htm#1.1%20History.

[12]About the Group of 77[EB/OL].http://www.g77.org/doc/. [13]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EB/OL].http://www.opec.org/aboutus/.

[14]NATO Member Countries[EB/OL].http://www.nato.int/cps/ en/natolive/nato_countries.htm.

[15]华沙条约组织[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 9e4d5d2a915f804d2b16c194.html;http://zh.wikipedia.org/ wiki/.

[16]The Commonwealth[EB/OL].http://www.thecommonwealth. org/Internal/191086/191247/the_commonwealth/.

[17]French Community[EB/OL].http://www.infoplease.com/ce6/ history/A0819652.html.

[18]未央.七国集团 八国集团 (国际资料库)[N].人民日报, 2000-07-20(7).

猜你喜欢
首脑会议成员国国家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 18:13:26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环球时报(2015-04-07)2015-04-07 14:53:45
成为欧佩克成员国条件
石油知识(2015年3期)2015-04-04 12:54:26
声音
亚欧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米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