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党的执政资源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2011-04-11 12:20周志文毕普云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执政党政党政治

周志文,毕普云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口 571101)

·党建园地 ·

现阶段党的执政资源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周志文,毕普云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口 57110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面临着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两方面变化的影响。国际上,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共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世界政治局势与政党格局的巨大变化,波及到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国内政治权力的变化,多元社会结构的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使党的一些执政资源有分化、流失、削弱的危险。从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思想资源等方面来加强巩固执政资源,是执政党解决所面临问题的主要对策。

执政资源;党的建设;形势;对策

所谓执政资源,是指政党执政所必需的各种积极因素、能量及来源。政党具有、掌握了足够的能量才能够执掌好政权和巩固好政权。政党的执政资源主要包括历史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党执政的历史资源是指执政党在以往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成效积累。执政党所拥有的历史资源越丰厚,政治动员力则越强大。政治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在国家权力机构中拥有的权力资源;二是党自身具有的组织资源;三是社会公众对党的公信资源,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经济资源,指执政党能支配的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能量。意识形态资源主要是指党在精神文化上的能量及其来源。执政党通过对自己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使社会公众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执政党执政资源的丰厚与否,不仅关系到执政党能否履行好执政使命,而且关系到执政的前景。它存在于特定的政治体系之中,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其加以利用。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领导人民革命而建立政权的,因而从执政之日起就有丰富的执政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良好的执政政绩为自己增加了许多执政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防止执政资源流失,继续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历史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面临的国际背景

1.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新变化和社会信息化,对利用、开发和配置执政资源带来了重大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新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传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规模逐渐缩小,而数量庞大、形式多样、分界模糊的各种新中间阶层加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实质性的转变。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日益复杂,政党的阶级代表性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政党的执政资源。由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这种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在我国也有所显现,并对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民众了解政治、表达愿望、提出要求、行使权利都比以往更加便捷。这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执政党与民众的沟通,更好地发挥执政党的教育、宣传和组织功能,从而扩大自己的执政资源;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民众相对于执政党的独立性,许多过去只能通过执政党及其各级组织来做的事情,现在可以选择媒体的途径来做,从而造成执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这种情况对我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2.公共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对如何有效利用执政资源提出新的要求

近 20年来,一种被称作“新公共管理”的浪潮从欧美国家向全世界扩展。主要表现为: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优化政府职能,以使政府“管的少一些,但要管的好一些”,即管理主体从仅由政府发展到以政府为核心,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多元化主体;实现社会自我管理,即政府把一部分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交给社会非政府组织,并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政府部分业务合同出租制。这些措施在实践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一种灵活的、多样化的“治理”。这个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沟通、对话、协调。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它的主体是多元的,它强调民众的积极参与,而不只是充当消极的被管理者。伴随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如何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中发挥执政资源的最大效应,也将面临新的考验。

3.世界政治局势和政党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执政资源建设的影响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世界上部分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这些相继失去政权的政党,有的是在竞争性政党体制下失去执政地位的,有的则是在非竞争性政党体制下垮台的。它们尽管性质不同,执政环境迥异,在其兴衰成败的历史轨迹中是否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呢?一些西方国家加大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打压、遏制的力度。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行它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不断推行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渗透。这无疑对我们的执政资源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面临的国内形势

1.在政治资源方面出现了新变化,国家的权力由过去的中央高度集权转变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中央一方面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又不断地下放权力。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不仅导致了个人利益之间的多样化,而且导致了地方之间的利益多样化,进而导致地方利益集团的产生。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出现了分化与重组。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出现了某些无序与不公正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人不法致富、权钱交易以及贫富分化。各种利益群体间最大的差别不仅是占有社会资源的数量方面,而且是占有社会资源的方式、获取利益的途径存在着重大差异。部分国企下岗职工和纯农户变为弱势群体,其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这些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尤其是腐败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遏制,将使党的民心资源大量丧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面临考验。在民主操作中,基层的问题比较多,但这不是民主本身造成的,而是我们的民主运行规则,尤其是社会中的潜规则搞乱了民主造成的。

2.经济资源由过去党和政府统一控制逐渐向社会转移,形成多元利益格局,社会自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考验。政府的职能转换了,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党可以利用的行政权力的行使力度和行使范围都大大缩小了。市场经济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存的情况下,必然造就多元社会结构,这个多元的社会结构,党怎样进行调节也是一个问题。

3.党和国家控制的意识形态资源,随着文化领域的开放以及利益多元格局的形成,其影响逐渐减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文化资源已逐渐大众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人们的意识形态意识有不断淡化的趋势。西方的各种思潮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涌进来,新闻媒介、出版行业和网络的发展日趋大众化和市场化,人们在各种思想面前,必然会进行比较和思考,从而出现思想的多元化,非主流思想的影响有所扩大。这对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利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对策思路

党的执政资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判断党先进不先进,要看它是否能够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否能够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归根结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二是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脱离群众,失信于民,必然会丧失党的执政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党在保持先进性的同时,必须保护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的领域扩大执政资源。只有使这种执政资源与时俱进,常在常新,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永不动摇。

1.强化经济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开发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是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执政期间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是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经济资本。执政党自身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足够的驾驭本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于当今社会的政党能否执政以及能否长期执政更加重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积极有效地开发经济资源,取得经济优势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要依靠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扩充政党自身具有的经济能量,争取更加广泛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必须站在执政党的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经济现代化与人民生活提高同步进行,提高执政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继续执政打造良好形象。经济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克服片面追求经济速度,量与质并重,实现经济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平等协商的政治参与机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党在经济建设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发展民主政治,加强民主建设,夯实政治资源

政治资源是政党能否执掌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核心资源。为了更好地推进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我们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因此,在挖掘政治资源方面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执政党的区别。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获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支持,巩固和扩展政治资源的社会基础。而秉持公心、民心,又可以让政治资源从社会需要出发达到最佳配置,这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持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坚实基础。

3.吸收文明成果,深挖文化底蕴,强化思想资源

思想资源即理论资源或意识形态资源,是执政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执政党有效执政都依赖于能否运用科学的理论资源,并以其合理运用取得公众对它的理论支持和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 7000万党员的大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仍然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兼收并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加强影响,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使多元思想在社会变化中相互协调,达成一致,提高文化控制的能力。

敢于吸收各国执政党建设中的一切积极成果,善于利用执政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主动规避其他政党执政策略的失误,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也不管是近代的,还是现代的,只要有合理性,就主动吸收,为我所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实践基础。善于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从而在前进的路程中走得更快,走得更稳。敢于大胆借鉴,党的执政能力才会提高,执政资源才能得到更合理的使用。

4.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巩固执政资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十六大报告总结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凝聚着我们党执政的成功经验,赋予了我们党长期执政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最新认识,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规律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还需要全党同志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在我们这样一个有 13亿人口和7 700多万党员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紧紧抓住 21世纪头 20年的战略机遇期,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保证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3 000美元这个基本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缓解巨大的就业矛盾,解决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压力等等,都需要艰苦的探索。我们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际,努力研究执政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探索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所提高,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D25

A

1008-8520(2011)01-0058-03

2010-11-09

周志文 (1976-),男,江西吉安人,党史党建部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那青阳 ]

猜你喜欢
执政党政党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