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坤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经济探求 ·
全面深入地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含义
——兼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吴振坤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全面正确地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发展第一论、发展重点论、发展协调论、发展人本论、发展全面论、发展持续论、发展统筹论和发展动力论。
“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
那么,究竟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笔者认为,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体系。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一系列基本观点,并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发展第一论、发展人本论、发展全面论、发展重点论、发展协调论、发展持续论、发展统筹论、发展动力论等。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学发展作为制定“十二五”规划主题,实际上就应包含此“八论”的内容。我们要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统筹统领“十二五”规划,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故将发展概括为“发展第一论”;同时,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故也可以将其概括为“发展主题论”。
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的,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唯物史观出发,以现实的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发展的目的,强调人民群众既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规定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其意义是十分深刻的。“第一要义”表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涵和逻辑起点,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主题和统领,可以说没有发展,就没有科学发展观。发展作为当今中国的主题,是总揽全局的,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主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正如胡锦涛所说,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其根本点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发展经济,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物质基础,才能为解决国际国内一切问题奠定物质基础,也才能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乃至环境发展的综合与统一,它们之间既相辅相成又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发展人本论,即发展目的论,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决定发展中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论,是在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发展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我们要时刻牢记,不是为生产而生产,不是为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任何时候,发展经济也好,实现现代化也罢,它们都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提高其生活质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坚持发展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应当仅仅是以绝大多数人为本位的发展,还应当是以无数个体人为本位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人组成的。以人为本的发展,只有落实到个体人那里,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片面的发展观是近代以来工业化过程的观念反映。我们也曾将以经济为中心理解为单一的经济增长,把经济又单纯地归结为 GDP的增长,以数量指标代替效益指标,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全面发展理念就是对过去片面发展观念的超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新型肥料供应商和农化服务商,艾力农公司与肥必施公司等多个知名企业及机构合作,通过引进和研发等多种模式不断为中国市场提供新型高效的肥料产品。深圳市艾力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士峰在讲话中表示,艾力农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合作共赢、诚信高效、服务一流”为服务理念,以技术、服务与品牌打造企业发展根基。艾力农不断整合产品、专家、营销等多种资源,致力于引进世界优质肥料,顺应国家“减肥增效”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士峰也表示,艾力农将继续与行业内企业、经销商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实现企、商、农各方的互利共赢。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决不是没有重点的“全面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要求树立“全局观念”,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肩负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繁重性、复杂性以及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都是“世所罕见”的,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以及困难和风险面前,我们“必须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我们认为,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全面论与发展重点论相统一的发展观。胡锦涛于 2010年 2月一再重申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
我们说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可以称为经济发展途径。这种经济发展途径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主导性。它是在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长期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发展方式,因而左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二是综合性。它以经济为基础,包含着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是综合性的发展方式。三是全局性。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四是长期性。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而要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因为“转变”的核心是科技大进步、劳动者素质大提高、管理大创新,实际上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而且“转变”还要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地“再转变”。当然,现阶段要尽快抛弃靠自然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撑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而采用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发展方式。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关键之举,是科学发展阶段性和长期性的战略重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程和各领域。
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在发展的非平衡中努力做到相对平衡。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这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历史必然。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波浪式、非均衡发展,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刀切”、“齐步走”,追求无差别境界,追求绝对平衡,不是辩证法,硬要这样做,只能阻碍事物的发展,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但是,非平衡不等于失衡,失衡同样不利于事物的发展。所以,追求绝对平衡、否定非平衡同放任非平衡、导致失衡,都是违背辩证法的,都是不利于事物发展的。我们党的发展协调论是非平衡与相对平衡统一论,承认差别又要对差别进行必要干预,使其保持在有利全局发展的合理范围内。
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协调,具体地说,协调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又处在高速工业化和加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资原需求量和消耗量十分巨大;我国还是一个科技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国家,资源浪费情况相当严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又面临国际上资源、尤其是能源竞争日趋剧烈的局面。资源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人口众多,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开发,给环境保护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意义。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统筹兼顾中,“统筹”,就是总揽全局、科学规划、适当干预,也就是适时进行宏观调控;“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协调好各种关系,解决好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的利益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社会系统各个方面结构合理,利益协调,减少内耗,相互促进,运转正常。统筹兼顾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主要在于它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途径。
现阶段主要要做好五大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经济社会中的重大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变化,作为统筹对象的重大关系会有所变化。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改革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中国社会主义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机制,才能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同时,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改革才会深化下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改革。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面概述八个方面的重要观点,简要回答了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也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同时,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2010年初中央再次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作为发展观的重点而补充到其体系内。今后,还会有新的发展和补充。
F120.4
A
1008-8520(2011)01-0014-03
2010-11-29
吴振坤 (1928-),男,黑龙江双城人,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梁桂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