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2011-04-11 12:20邓淑霞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白领阶层

邓淑霞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科社新探 ·

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邓淑霞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体制外白领作为新社会阶层中的政治参与者阶层,具有与其他新社会阶层不同的特征。要通过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扩大体制外白领的知情权、健全基层自治组织、拓展新型政治参与渠道等途径,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的有序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新社会阶层;体制外白领;政治参与者阶层

一、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是政治分层中的政治参与者阶层

在现实社会中,收入、财富、职业声望等社会资源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占有社会资源的多寡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处在相同社会地位上的人群,其利益要求、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等会表现出一致性,而处于不同社会地位上的人群在以上方面则表现出差异性,这就是社会阶层分化。

改革开放 30年,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新的所有制结构的确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不断地进行调整、分化、重构,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1]。新的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不断涌现,并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新社会阶层已经粗具规模,并且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开始在我国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 2006年 7月份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新社会阶层的概念得以明确。按照中共中央统战部发布的《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的界定,新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六个方面的人员。这些人员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

人是政治动物,政治就是对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为了获得公平的分配,进而为了获得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分配,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与政治发生关系。以人们与政治发生关系的制度化程度、稳定程度、参与深度为标准,可以对人们进行政治分解。政治分解的基础是社会分化,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会被划归不同的政治分层。根据罗伯特·达尔的研究,在政治社会中,政治分层一般分为四个阶层:有权者阶层、谋求权力者阶层、政治参与者阶层和政治冷漠者阶层[2]130。

政治参与者阶层是经常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阶层。政治参与者阶层积极参与政治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为了谋取政治权力和自身私利。因而政治参与者阶层的政治参与较少功利色彩,也较少采取非法政治参与方式。政治参与的成本制约政治参与者阶层政治参与的程度。“在大众政府的国家中,公民在法律上可以自由参与各式各样的政治活动,这些活动要求愈高,时间耗费愈多,代价愈大,困难愈严重,参与者的数目就愈小。”[2]138政治参与者阶层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制度成为现实政治制度和实现动态政治稳定及政治发展最根本的社会基础。政治参与者阶层居于有权力者阶层与政治冷漠者阶层二者之间,作为平衡力量,既避免普遍政治冷淡导致的政治虚无主义,又避免所有人都满腔热情地关心政治而导致的天下大乱、经济凋敝。同时,政治参与者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又可作为对有权者阶层的有效监督,避免产生政治专制。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为依据,即强调以社会分工、生产资料的占有、财产所有制对社会阶层划分的决定性为划分依据,将新社会阶层划分为雇主阶层和体制外被雇佣者阶层 (包括自我雇佣者即自由职业人员)。雇主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个体户;体制外被雇佣者阶层包括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三方面人员。二者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占有、财产所有制方面的区别是本质的,这也就决定了在政治参与的意愿、动机、目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同属于新社会阶层的这两部分人有着本质区别。其中据统战部统计,私营企业主即本文所谓的雇主阶层人数不超过 600万人,那么保守估计本文所谓的体制外被雇佣者阶层的人数在新社会阶层中占比例较大,应该不少于6 000万人。同属于被雇佣者,体制外被雇佣者与体制内被雇佣者的区别是明显的;新社会阶层中的体制外被雇佣者与同属体制外的不属于新社会阶层的其他阶层人士比,如产业工人、农民工等又具有明显的知识分子的特征,属白领阶层。为了明确研究对象,避免产生异议,也为了方便理解,本文将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被雇佣者称为“体制外白领”。

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人士在政治分层中应归属为政治参与者阶层,他们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占有较多的知识资源。他们是中产阶级的主体,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由于他们生存于体制外,他们的政治参与途径较雇主阶层而言相对狭窄,他们大多属于无党派人士。体制外白领人士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各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的比例较低,他们普遍游离于既有政治体系之外。他们的政治参与多是通过网络参政等新型政治参与渠道进行合作活动,社会影响较大。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人士的政治参与具有较明显的公益性特点,出发点是实现宪法权利,维护社会公正,并不以获得政治权力为目的。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抵制家乐福”、“周老虎案 ”、“许霆案 ”、“邓玉娇案”等合作活动中都有体制外白领人士的积极参与。

二、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的特征

第一,人数持续增长,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地位不断提升。首先,随着非公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制外白领阶层的人数必将继续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得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激增。由于这一领域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其吸纳的中介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数量巨大。这些都将使体制外白领阶层人数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其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日益增加,其经济地位也将不断提升。

第二,整体素质较高,政治参与意识日渐增强,参政能力较强。体制外白领阶层的知识分子特征使这一阶层人士的整体素质较高。这一阶层的产生与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民主政治建设几乎同步,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民主政治思想的熏陶,民主意识较强。体制外白领人士大多以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参政议政能力和精力较其他社会阶层人士有相对优势。

第三,职业构成复杂,阶层成员的异质性强,组织化程度低。体制外白领阶层分布在各个经济领域的非公有经济组织内,职业构成多样化,组织化程度低。其因身份、职业素质、文化素质、价值理念的巨大差异性而成为异质性阶层。体制外白领人士大多具有自己的专业背景,尤其是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更是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这使他们在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时会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参与意愿、观点立场、动机目的,也会选择不同的政治参与渠道、参与方式。

三、执政党对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进行正确引导意义重大

第一,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体制外白领阶层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在传统政治系统中党和政府调整政策和体制后催生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在党和政府的视野和政策边界之中。因而,从体制外白领阶层产生的过程上讲,其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但从其发展结果上看,体制外白领阶层是在传统的社会体制与社会组织结构中生发出的体制外力量。体制外白领阶层的体制外特征使得这一阶层并不必然地成为传统政治系统的参与者。新社会阶层能否通过有序政治参与被传统政治体制接纳、包容,使之成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对执政党意义重大。政党的强大,不仅取决于党员的数量,且更取决于党的纲领和适应能力。一个强大的政党体系可以为吸收新的社会力量提供制度化的组织程序。强大的政党通常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依赖整个体系扩大政治参与,控制和消除动乱;二是缓和与引导新兴社会力量参与政治,使之与整个系统协同,而不成为政治破坏力量。因而,引导体制外白领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执政党的重要课题,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任何执政党的执政都需要有执政合法性作为基础,执政合法性是指民众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而发生变化,绩效型执政合法性和意识形态型执政合法性虽仍是重要的合法性基础,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法理型执政合法性将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作为政治参与者阶层是执政党应予以高度重视的政治分层,而这一阶层具有的体制外特征使得该阶层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通过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争取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对执政党执政理念的认同,有利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增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第三,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实现动态政治稳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稳定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动态政治稳定是指政治系统在结构功能上保持与环境的不断适应,以实现自身发展并维持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化同政治参与的适应程度,是决定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新社会阶层是传统利益链条上渗透出的新利益主体,而利益主体在利益评价上,其出发点总是个别利益优先,会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要求,呼唤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其容纳和吸收,为争取或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政治系统。“获得参与或积极参与就能获得利益。”因此,扩大政治参与包括有效引导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动态政治稳定的重要途径。

第四,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体制外白领阶层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这使得体制外白领阶层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被传统社会结构所接纳。对新社会阶层而言,利益分配格局整合的前提是政治参与,因而进行有序政治参与又是体制外白领阶层自发的内在要求。体制外白领阶层通过有序政治参与进行充分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使各方利益通过制度方式得到协调与整合。这有利于减少社会冲突,使体制外白领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实现利益整合、和谐共处,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五,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推动政治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是现代公民。现代公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依靠契约原则进行社会分工,体制外白领阶层已经完成了从身份到契约的改变。如果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有序进行政治参与,则这一阶层有可能率先演变为现代公民,成为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政治发展。

四、如何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的有序政治参与

所谓政治参与,是取政治学中狭义的政治参与概念,即政治参与是“旨在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普通公民的活动”[3]。按照上述定义。政治参与的主体应该是政治分层中的谋求权力者阶层和政治参与者阶层。政治参与的方式按照美国学者西德尼·伏巴等的观点,主要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合作活动、个别接触[4]。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有学者从研究角度出发,大致将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方式划分为六种,一是成为中共党员、各级政协委员、各级人大代表、居委会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二是加入民主党派、工商联、共青团、妇联;三是进入商会、同业工会、同乡联系团体、其他社团组织;四是通过输送利益代言人,进行政治游说活动;五是黑金政治,未经批准的集会、结社,黑社会性质组织;六是权钱交易,政商合谋。在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谋求权力者阶层的政治参与多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所采取的方式除了上述六种方式中的前三种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之外,也会采取上述六种方式中的第四、第五、第六种方式。这后三种政治参与方式已经不是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后两种政治参与方式已经是违法行为,其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比如中纪委查处的贪腐官员案件中往往有私营企业主的身影,各地打黑除恶专项治理活动中也往往有涉案官员落马,各地维稳工作中处理的群体性事件中也往往有权钱交易、政商合谋的问题。谋求权力者政治参与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不作深入分析。但应提请有关部门对谋求权力者阶层政治参与进行规范。

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的引导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即提高体制外白领人士的公民素质和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政治参与最终依赖于公民素质和政治制度化两个变量。一般可以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和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并在经济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公民素质;同时要适时作好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来引导有序政治参与。

第一,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培养公民意识,使体制外白领人士产生政治参与意愿。受中国上千年封建政治传统及旧观念的影响,中国公民对政治“敬而远之”的态度至今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迸发出的高度政治热情,在经历了数次政治运动挫折后大大降低,政治冷漠成为很多人的基本政治态度。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民主素质,形成积极健康的政治态度,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意识,产生政治参与意愿。

第二,扩大体制外白领的知情权,实现宪法权利,使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成为可能。扩大知情权是鼓励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针对不同的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增加政治选举的透明度,使选民更全面地了解候选人,使选举过程真正反映选民的意志,并采取措施使选民的监督权与罢免权得到保障。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深入了解民意、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三是建立完善民意反映制度。建立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扩大体制外白领参与立法的渠道,实现有效的有序政治参与。

第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自治组织,为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提供组织渠道。建立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如居民委员会时要注意吸纳社区中体制外白领人士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凝聚民智,减少决策失误。同时,使体制外白领阶层人士的自身利益得以充分表达,也使体制外白领阶层与既有政治体系产生制度化的联系,增加体制外白领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第四,疏通传统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增加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的机会。传统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主要包括:(1)参选或担任各级党政公职;(2)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参加民主党派;(4)与政府公职人员或政府领导者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接触和沟通;(5)参加各种政治团体和社会团体;(6)其他传统形式的政治参与。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新社会阶层中雇主阶层人士较受重视,得到较多的通过传统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进行政治参与的机会。体制外白领阶层人士则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体制外白领人士在上述传统政治参与活动中的代表比例。

第五,拓展新型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规范体制外白领的有序政治参与。新型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主要包括:(1)网络参政。(2)其他方式的新型政治参与。包括通过网络、博客、广告等发表意见和建议,建立企业党组织或工会,创办企业内刊,建立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网络参政等新型有序政治参与方式是信息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实政治生活中体制外白领阶层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2008年 6月,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标志着网络政治参与时代的到来。人大等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网络参政的法律法规,既保证民意的充分表达又规范网络参政行为。

第六,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中体制外白领有序政治参与,应注意与既有政治体系的接受能力相适应。要维持动态的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必须与既有的政治体系相适应。既有政治体系要充分消化政治参与所带来的能量,实现体系正常的新陈代谢。否则,政治参与将产生负作用。如果政治参与极端扩大,政府决策权威会被降低,从而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最终对民主制度产生破坏。如果政治参与在一定时期内迅速扩大,会使旧的社会政治利益平衡被打破,产生新的政治矛盾和冲突,并造成国家财富的极大损失,导致政治不稳定并阻碍政治发展。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是经济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因此,引导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必须考虑既有政治制度的接受、控制能力,做到既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又保持动态的政治稳定。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

[2]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蒲岛郁夫.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4.

[4]格林斯坎,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92.

D663.9

A

1008-8520(2011)01-0034-04

2010-11-18

邓淑霞 (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行政管理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赵延民 ]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白领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白领“蜕变”农二代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