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457000)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张清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457000)
新课程实施虽然有了一定的实绩,但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定势和习惯的传统教学仍然以极强的力量阻碍着它的推进和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肩同行。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新课程实施也因教师活跃的身影和创造的激情而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让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发展教学评价、开发教学资源,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新课程实施得以健康前行。
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素质教育;创新精神
以素质教育为指向的新课程虽已实施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尽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和课程专家们不辞辛苦,费尽口舌讲标准,释理念,谈意义,说方法,但大多从理论上出发,泛泛而谈没有与教学实践对接,广大教师操作起来不知所措,只得回归传统。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新课程的重要作用,忽视了教师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新课程与教师一同成长。
从中外的教育改革中看出,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下,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虽然进行得轰轰烈烈,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本原因是没有高度重视教师的决定作用。试想:没有好的教师,即使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再好,教学大纲换成更细的课程标准,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不可能从实质上有什么突破。教师们几十年得心应手的教学模式,多少代人使用的教学方法的惯性流动,要想改变绝非易事,新课标说是降低难度,其实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可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新课程的实施是何等重要。有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既使课程与教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设法弥补,反之,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是新课程实施中提出的重要命题,又是广大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然的策略选择。拿被认为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来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度的专业化要求被显现出来,更不用说是其他学科了。当前,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智慧还处在很浅的层面上,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是为了不教,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底线。因此,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同构效应: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新课程实施也因教师活跃的身影和创造的激情而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理念是灵魂,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和精神追求。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先进实用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教育理念一旦被教师接受,内化为自己精神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并且会影响一名教师如何正确看待教育的意义,重建师生关系,处理好教育教学中各种矛盾,使新课程的实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否则以原有的观念对待新课程,就会在教学中依然故我,不思进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打转转。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①的教师观;在新课标的导引下,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是独立的、有思想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是活生生的不一样的个体存在,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他们是进行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师,要有历史责任,为学生搭建奋发进取的学习平台,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最大需要,全力促进学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多向性,既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也注重学科内在的逻辑,更注重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的任务学习,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要有教育智慧,利用自己扎实的学科知识,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选取最先近的教学策略,掌握以新理念为支撑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达到常教常新的境地。一个知识面不广,学科知识基础不牢的教师,很难给学生创设出适于每个学生发展的学习情景。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他们对老师的期望很高,老师是知识的权威和博学的代表,而这些也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保证。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具备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精神是本世纪高素质教师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区分“教育家”和“教书匠”的重要标志。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而且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新课程下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敢于结合学生拓展课程资源,敢于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课堂环境,敢于鼓励学生以适于自己发展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即时“生成”,主动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关注每一位学生,强调重视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个体的潜能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学会分享,增强凝聚力,互相交流教学信息和经验,共享成功;同时教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不想当然,科学、理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还要学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学习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时刻给学生以力量和希望,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策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要志向高远,把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为最高理想,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要用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折服,同时要以学生为友,淳淳教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自己和学生产生亲和力,让学生尊重、爱戴、喜欢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能创造”的效应。
实施教育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高尚的师德是首先要发展的,它包括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远大的教育理想、强烈的事业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科学的教育观和奋发进取的价值取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能够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大爱示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在学生心中人格魅力积极反映,其高尚而富有魅力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甚至有些学生像歌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高尚的人格对于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德育教材、政治说教,任何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无法替代的一种最强大的教育力量,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师德的重要作用,树立使命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向榜样教师学习,用身教影响学生,提高自己。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基本文化知识、所执教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科知识和课程与教学论知识诸方面。教师掌握了基本文化知识,可以利用基本文化知识,结合本身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利用基本文化知识所涵养的人文素质价值取向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如果教师这些基本文化知识并率先垂范,它就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人性更加完善,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掌握基本文化知识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内化到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去,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张力。要求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就是要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所有知识能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对所教学科的基本骨架、结构脉络及所教学科理念、指导思想等内容能融会贯通。心理学教育学学科知识和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也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哲学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执教能力指的是娴熟的教学艺术、严密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游刃有余的教育智慧、灵活的交往能力等。同时,教师还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当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必然会提升他的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行为,它对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极大。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反思所教学课的得与失,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掌握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做到研以致用,坚持下去,就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这些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形成能力。
时代的发展,祖国的需要呼唤着更多的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起表率作用。没有教师教学的创新,就很难造就出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创新型学生。这也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分水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是传声筒,阅读机,而是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教师不是把所教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而是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是艺术家、思想家,带给学生信念和理想的人、为学生的美好未来无私奉献的人。他既有教育教学发展的前瞻能力,能准确把握和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随时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灵活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机应变,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上要坚持教育的科学化,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模式,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总结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以教学目标为指归的前提下使教学内容新颖别致;要经常对自己的所教学科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吸纳新课标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把它们融汇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常教常新,焕发出强大的教育活力。
一个不会自我发展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也不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一个优秀的教师应从开始教育工作那天起,就要坚持不断地自我发展。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要知道,一个教师的风格是思想、品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心理、生理的诸多因素的综合,要不断加强德、才、识、能方面,自觉锻造,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理想追求者的称号。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自尊、荣誉视同他的生命。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他希望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能够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希望有相应的荣誉、地位和待遇。因此,要想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教育教学的领导必须改掉以往在教师管理中只重目标、忽略过程,重视运用目标激励,却不注重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管理模式,而要以人性化管理,让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最大显现。
成就感是教师的精神追求。这一精神需要是由其是教师和教师工作所决定的。尽管教师的工作在别人看来很平凡,很普通,周而复始的工作,但教师的工作可以使人乐于挑战,积极忘我地工作,其自觉积极性的缘由。是因为其工作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他能把普通之人培育成英才,加速或延缓人类的发展进程。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是对教育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开拓创新,不拘泥于固定教学方法和模式,而要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方法,积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教法、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提出新见解、总结新经验,大胆创造性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有关教学领导要在教师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创造一切条件支持教师的创造性活动,要有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使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宣传、表扬、交流活动使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得到肯定和显现,从而使其在同行中、社会上的劳动价值得到承认。
注释
①张明新:《走进新课堂》,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年。
②江泽民:《江泽民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责任编辑 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