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强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市 266071)
基于全面预算的海洋系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探析
刘小强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市 266071)
结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和特点,从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以及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
固定资产预算财务事业单位海洋系统
我国海洋系统事业单位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出台,粗放式的管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日常业务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固定资产是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核算所运用的会计核算方法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和国有资产的资产保值增值。我国海洋系统事业单位(下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以政府投入为主,由于固定资产的动作不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而是偏重于社会效益,对其进行的会计核算相对比较简单。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通过两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购置固定资产时,会计分录的做法是:如果固定资产是用国家财政经费购置的,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用款额度”;如果是专项经费购置,借记“专项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如果用修购基金购置,借记“专用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做另一笔分录:借计“固定资产”,贷计“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报废减少时,同样是用这两个科目进行核算: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不要求收入支出配比,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两个会计科目反映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固定资产从取得到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的余额不发生变化。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是:(1)固定资产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支出,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中记录。其中,固定资产资金的来源通过“固定基金”科目反映;(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用“修购基金”科目来反映;(3)固定资产出让、报废、清理时的净值不反映。
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和特点的分析可知,其固定资产核算存在以下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通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般设备价值在 500 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 800 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该通则对于固定资产的定义范围过大,使得很多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也归入固定资产中,造成固定资产的统计不准确,固定资产日后的核算管理复杂化。另外,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 500 元和 800 元的标准也过低。例如,很多事业单位的办公桌椅、电话机等物品都计入固定资产核算,而这些物品价值较低且容易损坏,更换也比较频繁,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后必然加大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复杂性,使得核算的工作量明显增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使得会计信息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具体表现在:(1)固定资产取得时发生的成本直接列支当期的费用,使得当期的结余明显减少。(2)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政府投入购置,不存在为固定资产更新筹集资金的问题,也不要求进行收支配比,所以其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是不计提折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是反映购置时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可能与现实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相差很大,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只能反映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最原始价值,虚增固定资产报废之前期间的资产总额,使得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有效性,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3)修购基金的提取缺乏合理性。按照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通则》,事业单位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但是固定资产的损耗与收入不存在比例关系,即固定资产的损耗不取决于收入的多少。修购基金的提取使得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中既包含了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又包含了固定资产的原值,这种重复核算造成了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有效性。
根据以上对事业单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
根据现行的市场价格,适当提高一般设备、专用设备的价值标准。例如,要以定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为价值在 2 000 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能够为事业单位发展利用的资产。如果单价没有达到该标准,建议以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这样可以缩小固定资产的范围,提高固定资产统计的准确性,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现行核算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增加,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另外,由于不计提折旧,有些事业单位随意报废还可利用的固定资产,有些单位却对应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做处理。为了弥补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造成的这两点不足,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适当的折旧,以便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做到账实相符。具体到计提折旧的方式和方法上:(1)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确定合适的折旧比例,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比例不宜定得太高,否则事业支出过大,影响事业结余。可按固定资产的分类在会计期末计提一定比例的折旧,这样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2)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用来核算固定资产的损耗,同时,“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折旧费用”科目。会计期末,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用”,贷记“累计折旧”。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通过这 3 个项目来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新旧程度。通过这种借鉴企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办法,了解固定资产的现行状况。(3)有些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通过融资租赁取得的。对于这些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应该按照与自行购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同的方法进行折旧费用的计提,折旧年限根据租赁资产可利用的年限进行确定。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应该借鉴这一模式。具体来说,如果支出只属于某一个会计期间,那么此项支出就应该划分为收益性支出,直接列支为当期费用,冲减事业结余;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的支出涉及的效益如果分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应该划分为资本性支出,不应该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列支,资本化的支出应该列计于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项目,在以后的会计期间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进行分摊,更能真实反映结余信息。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应该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会计末期,事业单位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发现存在闲置固定资产,及时进行核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如果发现固定资产已经报废或者已经遭到淘汰,导致无法使用的,应该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对于发生的报废费用,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置“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发生报废或者已经淘汰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盘点盘亏或者盘盈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盘盈的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以此来核算固定资产盘点后的实际值,判定固定资产流失的责任。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能够和实际价值保持一致,提高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得到更好的管理。
201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