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云
马红云:女,本科,主管护师
由于儿科大多数患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护理人员与患儿直接进行沟通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患儿与其家长的关系亲密,家长可完全理解患儿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护理人员如果能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儿家长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这种特殊的护患关系,不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亦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家长的心理支持[1]。
随机调查2010年2~6月在我科住院的86例患儿家长,男32例,女54例。年龄24~36岁,平均(28.3±4.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49例。患儿住院3~14 d。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并适当进行访谈。调查内容涉及10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患儿家长的焦虑、紧张、恐惧、怀疑不信任等心理反应。共发放问卷86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回收率100%。
调查结果表明,患儿家长存在心理问题主要包括:(1)58例患儿家长因对病房环境陌生而产生紧张心理,还有9例患儿家长对住院环境不满意,进行挑剔。(2)82例家长因入院时对患儿病情及预后缺乏了解而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其中72例患儿家长因焦虑、恐惧而经常性对医师强调患儿的病情,并希望医护人员能经常到床旁观察患儿病情。(3)23例患儿家长因担心医疗费用过高而产生焦虑,因而患儿疾病稍有好转即要求出院回家治疗。(4)52例患儿家长因过度疼爱患儿,对医护人员进行的侵入性操作如静脉输液、腰穿等产生恐惧,不敢观看甚至不配合。(5)61例患儿家长因患儿症状消失较慢而对医师的治疗水平及治疗方案表示怀疑。(6)18例家长认为患儿患病是无辜的,对患儿产生内疚感,对患儿的无理要求无条件满足,甚至不配合治疗。(7)26例家长在照顾患儿期间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害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害患儿,希望护士能多护理患儿。
通过问卷调查,认真分析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家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入院时由专职护理人员接待热情,主动介绍病房医院环境,带领患儿家长熟悉病房,对所管患儿的医师技术水平做详细介绍,让患儿家长产生信任感,对家长的反复询问,做到百问不厌。
对患儿家长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如发病原因或诱发因素,一般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在医师的指导下对患儿疾病的愈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及解释,使患儿家长对疾病的愈后有初步的了解,使家长既不悲观泄气,也不毫不重视。尤其在患儿饮食营养、活动与休息方面做详细介绍,最好发放一张卡片,列出患儿饮食禁忌。根据家长喜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必须在真诚尊重的前提下使用夸奖式语言,使家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谈论患儿各方面情况[2]。向患儿家长讲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多做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家长明白,溺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贻误病情[3],并教会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这样又有利于提高家长独立照顾患儿的能力,又增加了护患关系。
护士应随时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并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向家长耐心交代患儿的病情变化,消除家长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同时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每一套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都是针对患儿本身制定的,具有个体性,同一种疾病,可能治疗方案不尽相同。如遇患儿病情变化,医师、护士共同解释病情变化的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使家长理解。对检查或治疗有恐惧的患儿家长,护士应设身处地的站在家长的位置上给予理解,并主动耐心的做好解释,使家长放心,自觉配合并接受检查治疗。
如患儿家长因经济原因而产生焦虑,要向家长表示理解,同时强调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列出如果中断治疗会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鼓励患儿家长忍一时之困难,在用药方面选择价格合理且药效较好的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对经济特别困难者,进行捐款,从心理和物质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其有信心将疾病治疗到底。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出院时对86例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97.7%(84/86)。
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是我科开展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代,注重人的整体性、社会性是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我科不仅注重以技术赢人,而且更重视与患儿及家长心理问题的护理,可缓解和消除家长的心理问题,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患儿康复,还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患儿满意度,对展示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医院良好的声誉有积极的作用[5]。
[1]陈 健.儿科病房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2):31 -33.
[2]王 慧.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24.
[3]杜 英,赵 丽.儿科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123.
[4]何玉琴.儿科家长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1):110 -111.
[5]李凤玲.护理关怀照护行为缓解儿科患儿家属心理问题的效果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6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