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花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少数为原因不明的孤立性房颤,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及时将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但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引起心动过缓,故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使用受限。为进一步了解电复律对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给予电复律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均为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60岁。孤立性房颤5例,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3例,心肌病1例。房颤持续时间44~48 h,患者清醒状态下心率50~60次/min,长 RR间期1.5~1.8 s,睡眠状态下心率40 ~50 次/min,长 RR 间期1.5 ~3.0 s。复律前首先做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左心房及其他心腔内血栓,左心房内径(LAD)<55 mm。X线胸片要求心胸比例小于55%,排除肺瘀血、肺水肿。复律前禁用洋地黄类药物。
1.2 方法 复律前常规查血肾功能,心肌酶,若有低钾、酸中毒应及时纠正,使血钾>4.5 mmol/L。检查除颤器同步性能是否良好(保证在R波下降支上放电而不是在易损期放电)。准备齐全急救药品、吸引器、气管插管、心电图机。患者空腹,排空小便,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仰卧于木板床上,测血压,观察心率,选择以R波为主的心电示波导联。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备用。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20~30 mg(若注射后仍清醒可追加10 mg),当患者进入朦胧状态时复律。选择“同步”按钮,将除颤器充电100 J,电极板分别放置在右侧胸骨缘第二肋间和心尖部,使电极板紧贴胸壁放电。若1次复律不成功可增加电量,直至复律3次或电量达300 J为止。放电后立即观察示波心律,心脏听诊并作心电记录,测血压、呼吸,观察神志情况,直至完全清醒。
1.3 疗效判定 窦性心律至少持续1 min为电复律成功,成功后24 h维持窦性心律者为早期有效率,复发者为早期复发。
2.1 复律疗效 15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转复后窦性心律不能维持1例,早期有效率为93.3%,其中1例电复律功率首先使用100 J,未能转复后改为200 J成功转复。
2.2 不良反应 患者转复后均未发生栓塞并发症。心肌酶轻度升高2例,48 h后降至正常。前胸部及四肢疼痛6例,24 h后疼痛减轻。复律成功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无1例窦房结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且患者清醒状态下心率60~90次/min,睡眠状态下55~70次/min。
我国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77%,标准化率为0.61%,据此估计我国房颤患者在 1 000万以上[1]。Nademanee等[2]于2004年通过复杂碎裂电位消融术,证明房颤产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房间隔、肺静脉周围、左心房顶部、二尖瓣环左后间隔区和冠状窦口等部位。这些部位都易于发生折返的区域。Goette等[3-5]报道房颤时心房肌细胞结构改变和间质纤维化使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以及离子重构,从而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缩短,有效不应期不均一,电传导不均一,局部传导阻滞或折返。因此在体表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房颤伴长RR间期(≥1.5 s)是否诊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房颤合并长RR间期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制定出了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条件:(1)出现3个≥1.5 s的RR间期;(2)连续10个f波未下传心室;(3)平均心室率<40次/min;(4)出现室性逸搏[6]。而另有学者认为这并不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是受迷走神经的影响和隐匿性房室传导造成的[7]。
本组15例房颤患者虽有心动过缓及长RR间期,但清醒状态下长RR间期的发生频度、长度明显少于睡眠时,依据相关文献[8,9]考虑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14例成功转复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无1例窦房结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成功率高,可控制性强,安全性大,不良反应小。目前,尽管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仅有小部分患者能够应用导管消融治疗。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动过缓合并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中使用受限。因此,同步直流电复律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更为重要。临床医生应严密观察长RR间期发生的频度、发生时间及长度,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尽早复律,减轻心脏重构,使患者获益。
1 郑文武,黄昌成,张晓刚.心房颤动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3-75.
2 Nademanee K,McKenzie J,Kosar E,et al.A new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mapping of the electrophysiologic substrate.J Am Coll Cardiol,2004,43:2044-2053.
3 Goette A,Staack T,Rocken C,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 human atria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J Am Coll Cardiol,2000,35:1669-1677.
4 江洪,黄从新,唐其柱.肺静脉异常电活引起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11-213.
5 伍伟锋,黄从新,刘唐威,等.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连接蛋白40和连接蛋白43基因转录表达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221-224.
6 卢喜烈主编.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62.
7 郭继鸿.迷走神经性房颤.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51-52.
8 任振芳,方丕华,马坚,等.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中国医刊,2007,5:29-30.
9 庞伦祥,梁永华.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