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教学办,福建 福州 350025)
大学生的“青年中期”,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话说,这是个“狂风突起”、充满危机的时期[1]。这一时期,诸多的矛盾与冲突,在大学生个性教育管理表现尤为突出。这就意味着对学生品、行的磨砺不可有片刻的懈怠。笔者通过对同一届35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在临床2年的学习期间表现出个性和共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基本对象 某校临床医疗专业35名本科生,男20名,女15名;年龄最大26岁,最小22岁,平均23.5岁。
1.2 基本情况 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风气和简朴节约的优秀品质,确保学生一日生活制的常态化、规范化、有序化,学院规定学生“严禁在住所使用违规电器,严禁正课时间进行非组织的娱乐活动”。尽管如此,但仍有少数学生视规定而不为,我行我素,散漫自由。如3名学生私自接线使用家电,随后又有学生效仿;4名学生在正课时间租借碟片在教室放映娱乐生活片,21名学生共同参与观看。
1.3 典型事例
1.3.1 学生王某,女,23岁,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猜疑心重,自制力较差,时常表现恐惧、焦虑、健忘,不到5个月门诊就医43次,并多次反映有人要加害自己而提出调整住房、更换实习点,与同学关系不和谐,参加活动不积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在本科期间班级平均专业理论成绩内科学是82.8分,王某为64分;外科学是82.3分,王某为63分。
1.3.2 学生金某,男,25岁,作风较散,学习缺乏自觉性、刻苦性,有“挂科”,喜欢独来独往,多次无证驾驶两轮摩托车在院内外穿行,存在着安全隐患。在本科期间班级平均专业理论成绩:内科学是82.8分,金某是63.5分,外科学是82.3分,金某为62分。
2.1 关怀学生主体,尊重个性特征 教育是以尊重人格为基础的。学生是指导和开展思想教育的主体力量。“当代大学生群体既有历史积淀产生的所有大学生的共性,也具有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时代特征。如务实的价值观念、个性独立的倾向、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创业意识的增强等等,少数青年学生心态产生不平衡,超越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2]。面对问题,教育者与医者一样,本着“关爱生命、治病救人”的态度,立足学生自我行使有效沟通,耐心疏导,在说理中肯定,在批评中尊重,疏缓压力,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只要敢于褒贬、是非分明,敢于申张正义、补偏救弊,不迁就护短,不指短为长,找准“症结”的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个别现象突破带动教育的覆盖,切实把学生被尊重、有尊严、有信心、是安全的感受贯穿管理始终,满足其合理需求,学生也是能理解和尊重,并自觉、自愿地服从学院的规定。
2.2 关爱学生个体,注重管理细节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锐。以往的简单就事论事,或职权式的命令,或长辈式的说教已不利于学生多元化观念和发展意识的养成。要承认学生个性,正视个性差异,通过分析个体文化素养、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共性特点,关注个性差异特征和反应,尊重个体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材施教[3]。注重细节管理,将教育内容的重点向与学习促进、健康维护并重拓展,使管理过程更加贴近院校、贴近学生,把学生关心的人或事与具体的临床思维、操作规程、师生交友等相结合,因势利导,因事有别,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个人与组织、选择与被选择、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增强思想教育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学生金某在正面的教育引导下,不仅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敢于承认错误,并在实习队上进行了自我批评,而且行动上能自觉自愿地参加实习队的学习帮扶小组,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2.3 关心学生健康,体现人性服务 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综合能力提高的前提。学生的健康应该包括优秀品质、强壮体魄和良好心态。从事医疗工作者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能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作为医学生,应该说对医生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这种认识和理解都只停留在理性层面上,真正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时,他对医生职业又会有一次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应把握这次学生职业道德、心理品质重塑的时机,训练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强度、难度的要求适应能力,训练疾病谱和“保健康”需求发生着深刻变化;要求学生牢固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把健康内涵、质量品牌作为引领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把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作为确保安全、实效的重要手段,努力实现教育中育人、管理中塑人,让学生在人性关爱中获得帮助和支持。学生王某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性格明显开朗,能主动与同学交谈、吐露心声、释怀压力,自觉参加各项活动,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
2.4 关注学生成长,营造和谐氛围
2.4.1 思想认识上 临床教师具有双重性。作为患者的守护神,要求医者始终要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的行为规范和“白衣天使”的形象,深刻体会高超的医术,精湛的技能是来源于扎实理论基础的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克服急功近利的情绪,合理定位,正确选择。作为学生的教师,要求教者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个人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相一致认识的同时,也应训练学生敏锐的临床思维洞察力、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和遵章守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视学生为已友,关注学生普遍反映的焦点问题和热点、敏感话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语言,理解学生行为,让管理过程因关爱而变得轻松、自如,实现教师信息独享向教师和学生信息共享的转化。
2.4.2 学习工作上 临床实践学习与学校理论学习是有区别的,医生、患者的沟通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也是有差异的。一堂课,只要理论基础扎实,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就能够完成,但要讲好一堂课,这就有质和量的要求。有人说,教师应该具有“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论功底,而笔者认为,这仅注重教师理论水平的量,而没关注教学理论水平的质。确切地说,应该是“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纯水”。临床教师既传授知识解惑也,也有责任帮助学生制订实习计划,创造学习机会,注重创新牵引,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有教才有学,有学才有教,这是教学的自然规律。
2.4.3 情感交流上 思想教育是从情感交流向政策传递的过程,是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好的情感支持,教师的亲和力是学生自愿交流的情感粘合剂,教师的积极态度也极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教育的核心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意义、方法和能力。教育更加关注人的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养成”[4];教育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制度管理,而是制度和文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建立健全有计划、分类别、个性化的教育培养机制,丰富创新学院文化的载体,拓展学院文化建设的阵地,培养德艺双馨、和谐诚信的品牌文化,让学生广交友谊,深化友情,在情感教育中不断成长。寓教于乐,乐有所获。
小 结通过对在医院临床实习的35名医学生进行2年的思想教育管理,我们感到学生的个别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沟通,讲清道理,正面引导,转变学生认识态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就有可能引发为群体倾向性问题。同样,若不知学生“病症”,便不晓治“病”的对策,也难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之中。而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具有快乐生活品质、丰富人性魅力和完善生命观的人,教师的使命因此而立意高远[4]。
[1]周倩.大学生教育管理应以理性个性培养为导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5,(5):102-104.
[2]胡纵宇.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23-26.
[3]于萍.医学生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4):355,365.
[4]俞锋.寻求有生命力的大学教育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5,(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