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设计

2011-04-09 14:07武晶晶王文利
关键词:栏目编码词汇

武晶晶,王文利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2.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网络课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设计

武晶晶1,王文利2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2.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随着网络硬件环境的逐步成熟,网络课程微观教学策略的设计已经成为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学习迁移的内在机制——有效编码入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结合网络课程特点,提出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效编码的五项微策略,并辅以实例进行说明。

网络课程;迁移;编码;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 Internet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教育中硬件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教育资源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并最终成为决定网络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单元——网络课程的探讨正在由宏观设计层面向微观教学设计层面延伸,微观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网络课程建设进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课程中促进迁移教学策略的研究意义及设计思路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既包含教学内容,又包含教学过程,并于内容组织和教学过程中渗透着不同的教学策略,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网络课程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应该包含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挖掘和对教学过程的引导。近年来,国内外网络课程的质量标准,如以美国Lynette Gillis博士为主创者的著名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认证标准——《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等,都将“迁移”确立为衡量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学习理论界,“迁移”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教育界也曾提出“为迁移而教”的口号。但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迁移并不会自动发生。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上习得的大量知识是“惰性的”,在实际情境中不能提取出来应用。因此,有必要探索迁移产生的机制和促进迁移的条件,由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知识的可迁移程度。同样,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当将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渗透到网络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中,在学习过程中由网络课程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迁移,这是网络课程的内在本质对教学设计提出的要求。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揭示了引起迁移的内部机制,认为迁移机制与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编码、存储和提取等有密切关系。基于对迁移内在机制的探索,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迁移的机制有四种:编码、组织、辨别与定势。迁移的内在机制为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设计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设计思路。我们可以从迁移产生的每一个内在机制出发,为迁移机制的产生设计教学策略,这样,促进学习的迁移便具有了可操作性。“编码”是影响迁移的首要机制,从促进“有效编码”的角度来思考并设计教学策略,是网络课程中促进迁移教学策略设计的有效途径。

二、促进学习内容有效编码的教学策略设计及实例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曾深入探讨过知识的有效编码对于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意义。在其著作《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加涅指出,学习材料要进入并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必须予以编码。知识的学习过程即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或建立编码系统的过程。有效编码即最初的学习以有助于将来提取、应用的方式进行编码[1]。编码的过程以及其后被编码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可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和关键事件[2]80。编码一旦完成,其最为重要的功能是使习得信息容易记住,同时可迁移至学习者以后所遇到的各种情境中[2]170。因而,采用多重有效的编码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以促进其保持、回忆和提取是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事情。

加涅同时指出,有效的编码须为以后的提取提供线索。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指编码结构(表象、表格或诸如此类)须提供区别性的线索(不同的色彩、形状或式样等),也指必须有信息的“深加工”。在“深加工”过程中,新习得的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各种关系,这种加工的效果使得提取变得更为容易。言语指导、图片、图表可提供编码方式,提供或呈现如图表、表格、箭头、压韵等线索可帮助提取[2]84。某一特定项目与其他信息的联系越多,则其保持效果越好,这是因为该项目会有更多提取线索的缘故[2]169。

如上所述,加涅零零散散地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有效编码的各种形式和作用。那么,什么是有效编码呢?其核心就在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编码方式增加有助于提取知识的线索,以增大今后知识被提取的可能性。因此,要想从有效编码这一层面来促进所学知识的迁移,就要从增加编码的具体性、深度和附加线索几个角度来考虑设计教学策略。如对知识进行多维度表征(包括文字的、图画的、动画的),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如利用记忆术进行加工),充分设置知识的呈现情境,并运用图表、表格、色彩等附加线索来进行编码等。

基于以上对有效编码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提出促进有效编码的几项微策略:多维度表征策略、多情境呈现策略、深加工材料策略、记忆术编码策略和增加附加线索策略,逐一分析了这些微策略适用于网络课程的特征,并辅之以笔者实际设计的《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实例进行了说明。

(一)多维度表征策略

多维度表征策略是指要充分运用不同的符号、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事物的特性,通过对知识意义的多角度建构、多类型表征,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以利于今后的提取和应用。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信息的编码过程中,既要有语义编码又要有形象编码,信息的交叉刺激和多重编码在人脑的记忆网络中进行多方面联络,会使信息提取的线索增多[3]。因此,在适合表现知识特征的前提下,应该多种表征方式并用,如图片、文字、图表、关系图、声音、动画、视频、三维立体动画等都可以作为知识表征的形式,以增加对同一知识的编码方式。经过多维表征的知识,今后只要刺激到与任何一种表征相关的认知节点,就会激活这个知识,促进提取和迁移。

网络课程适合于对知识进行多维度表征。多媒体和超链接性是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知识多维度表征的实现。超媒体系统可以创造多媒体表征、立体表征的机会,提供多种情境或多种角度以帮助学生获得多种表征。同时,给学习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余地 ,学习者可依自己喜爱的、有效的方式来理解信息的内涵。脑科学研究也印证,不同的认知系统使用不同的部位加工信息,可以并行工作,多媒体信息可以激活多种认知系统同时加工信息,有利于信息的再提取。因此,网络课程应当提供所学内容的多种表征,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概念的不同材料,利用多种表征形式形成对知识的多维理解,这样有助于新知识的深入理解、深刻记忆和方便提取。

在《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中,笔者主要在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中,采用了多维度表征策略。以一个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汇prospect为例,针对这一词汇的学习设置了多个栏目。其中体现多维度表征策略的有“读音”“汉语解释”“图片助记”几个栏目,分别使用了声音、文字和图片的表征方式。

“图片助记”栏目能够通过视觉表征达到促进记忆和提取的效果。我们知道,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而言,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需要使用汉语进行解释,更需要学生站在英语母语的角度,从词汇所包含的若干意思的内在联系出发去深刻理解词汇的内涵,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词汇,避免近义词的混淆和滥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理解词汇所蕴含的意思,可使用“图片助记”栏目,采用形象的、并能挖掘词汇内涵的“图片”这一视觉表征,促进对词汇的深入理解和记忆。这种图片不等同于幼儿看图识字中的简单图片,而是一种“图解”,是在图中形象地展现事物的典型特征或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以促进学习。如prospect一词既有“景色、前景”的意思,又有“前途”的意思。通过“图片助记”栏目中的图解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两种意思的内在联系。眼前所看到的具体景物即“前景”,而眼前所看到的抽象的未来即“前途”。这样,图片和文字两种表征相结合,形成了语义和形象的双重编码,能达到比文字表征更好的学习效果。加涅曾指出,在呈现学习内容时运用图片及图解,经常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有效的部分,因为它为学习者的回忆提供了所要使用的线索[1]319。“图片助记”栏目的设计和使用,促进了对词汇含义的深入理解,并增加了回忆时可能搜索到的线索,从而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二)多情境呈现策略

多情境呈现策略是指在教学中,不是孤立地讲解知识,而是将知识的学习置于多种情境当中,在多种背景下、多种情境中揭示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将知识的意义与其所呈现的情境共同内化到认知结构中[4]。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进行组织的方式。人们在回忆某一具体事物时,通常要回忆起它所在的编码系统,然后再回忆起这一具体事物的详细细节,因此,事物所在的情境是编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习中不可回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斯皮罗也曾指出,传统教学存在着几种偏差,其中之一就是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学习,误认为对事物的孤立的认识可以推及更大的背景中,忽视具体条件的限制。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迁移的主要原因。斯皮罗认为,如果学习者只在一种情境中获得概念的意义,那么在其它情境中使用该概念时就会遇到困难。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的理解都会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另外一个情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每次学习的情境会有互不重合的方面,而这将会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

所以,网络课程一定要在多种背景下、多种情境中揭示知识的意义,要不止一次地呈现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观看知识的大量应用实例,考察知识意义的多样性,从而形成对知识的丰富而灵活的理解。事实证明,学习新知识时经历的情境越多,越有可能增加今后应用情境与学习情境的共同要素,这样,知识被激活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从而增加迁移的可能性[5]。

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由于受到版面及线性表现方式的限制,不利于为知识的呈现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而网络环境是创设情境的极佳工具,它可以创设多维立体的环境、虚拟真实的环境、不受印刷纸张限制的资源环境、社区交互环境等等,这些优势都为网络课程中情境的设计创造了条件。

在传统教材的英语词汇学习中,通常只是在课后附上“词汇表”,列出生词、音标和中文解释,导致学生对词汇的学习经常陷入一种机械记忆的方式,呈现情境不利于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知识的呈现情境主要有“上下文语境”和“社会交往情境”,针对这一特点,在《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中,设计了“词境与例句”栏目、“情境体验”栏目以及课文情境展示策略来帮助学生在多情境下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学习。

以短语derive from的学习为例,英语网络课程中安排了“词境与例句”栏目和“情境体验”栏目。该栏目包括“词境、例句、课文语境”三项子栏目。“词境”即词在简单意群中的呈现;例句即词在完整语句中的呈现;课文语境即提前呈现该词在课文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三个层次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易辨别到难辨别,逐层深入地呈现所学词汇或短语可能出现的情境(上下文语境),使学生对词汇的应用情境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多个应用情况。

其次,在“情境体验”栏目中,提供了口语情境和书面情境两种情境。口语情境提供人们日常交流时用到该词汇或短语的情境,配有小动画和录音,学生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关闭任何一人的对话,替代该角色进行饰演。书面情境提供词汇或短语在某些正式的报告或文章中使用的情境,让学生体验该词汇或短语用于正式场合时的状态。

再次,课程中还采用了课文情境呈现策略。一般来讲,课后所列词汇和短语往往都是在课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词汇。因此,在《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课文学习部分,遇到重要的词汇或短语,会使用彩色突出出来,让学生注意到该词在课文中应用的情境,并在屏幕右侧的“解释区”解释该词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专门学习词汇的时机之外,自然阅读课文的情境下再一次体验该词的应用情境。

此外,在词汇学习的“汉语解释”栏目里,也运用了多情境呈现策略。例如,在学习prospect的过程中,该词有三个意思,在屏幕上呈现的三个意思是上下紧挨的排列方式。一方面,这样将视觉上相类似的信息紧凑地排列在一起,便于学生对比三个意思的异同;但另一方面,每个意思没有应用例子,使学生在头脑中不能把抽象的汉语解释和应用情境结合起来。因此,在设计中把每个意思的应用例句都安排成隐藏层。当鼠标放在每个意思后面的“例句”按钮上时,该意思的应用例句会出现在这个意思的下方,当鼠标移开时,屏幕又恢复原样。这样在保证原有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又可以呈现每种意思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初学词汇时就对其使用情境有所体验。

多情境呈现策略不仅在英语网络课程中有其应用价值,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学科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更有其发挥优势的地方。比如,一个数学公式可以应用于抽象的数学题,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还可以应用于科学家的一次考古情境中,等等。网络的立体性、多媒体性、虚拟真实性能够给这些情境的呈现提供很好的展示舞台,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多角度、多情境体验,加深对知识应用情况的认识和理解。

(三)深加工材料策略

加涅指出,有效编码也包括对信息的“深加工”。在“深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在新习得的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各种关系,使提取变得更为容易;深加工的过程要将无意义的刺激(要习得的一种符号)转化为与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有意义信息联系起来的刺激,从而使新符号有效地在长时记忆中编码、贮存,并在需要的时候容易地被提取;此外,为促进深加工而安排的外部条件必须有利于激活内部加工策略[1]81。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与以上三点相对应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进行学习材料的深加工,即注意将新习得的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各种关系;将无意义刺激转化为与有意义信息联系起来的刺激;设置能够激活内部加工策略的外部条件。

在《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使用了“深加工材料”策略,分别对应于上述三个方面。比如,在词汇的讲解中,设置了“单词推导”“引申”“辨异”栏目。这几个栏目的作用都是将prospect的意义向深处挖掘。“单词推导”栏目将无意义刺激(陌生单词)转化成有意义信息(有普遍意义的词根词缀以及它们组合成的意义);“辨异”栏目将新习得的知识与已有知识(已知近似词汇)之间建立起联系;“引申”栏目进一步挖掘该词汇的内涵,激活大脑内部对该词汇的加工策略。这样,这一词汇便通过多种深层次编码形式内嵌于大脑当中,有利于记忆以及将来的提取。

(四)记忆术编码策略

记忆术也是促进有效编码的一种形式。许多研究证明,要想准确地提取有关信息、克服遗忘,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记忆术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记忆技巧和方法。总的来看,记忆术大都遵循三种基本原则:表象化、组织化和联想化。

1.表象化指应用形象生动、易于记忆的表象来帮助记忆。例如,学习“象轿”这一词时,结合一个形象的场景“向坐在象轿上的苏丹致敬”比孤立记忆这一单词更容易记住,因为这样学习使知识具有鲜明的特色,不易与其他知识相混淆,从而使学习效果更优。在网络课程中,由于网络具有多媒体的特点,所以在很多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以设计形象的图片或有趣的动画,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实现知识的表象化呈现,增强学习效果,促进记忆和提取。

2.组织化指激活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结构,并根据某种主题、情节等组织这些激活的信息,将它们与要记忆的各种信息以某种方式紧密相联,使各记忆项目之间环环相扣[2]194,最典型的有链环记忆术。链环记忆术的具体做法是将要记忆的内容按照某种顺序排列起来,彼此首尾相连,如同链索,环环相扣[2]196。在网络课程中,这一过程可以用flash动画比较容易地实现,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3.联想化指把要记忆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各成分相对应、联系,借助于已有的熟悉而巩固的经验来记忆新内容[2]194,最典型的有关键词记忆术。关键词记忆术的方法是选择一个熟悉的有意义的词作为关键词,该词在发音上与要学习的新单词类似,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表象或句子将关键词与要学习的单词联系起来。例如,要学习的单词是“ingrate”(忘恩负义者),该单词的发音与汉语中的“英国”相似,则可以将“英国”作为关键词,利用表象或一句话“英国人狠狠地揍了那个忘恩负义者一顿”来记住单词[2]196。

在网络课程中,可以应用鲜明、幽默的图像或动画来演示这种由关键词串接起来的表象联系,这样可以由一个关键词及其表象起到促进词汇记忆和提取的作用。

(五)增加附加线索策略

增加附加线索策略是指通过给关键知识或者给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增加彩色、下划线、图表、箭头、图标、动态提示等等附加线索,增强关键特征或关键内容在认知结构当中的印记,以区别于其他无关信息或非关键特征,为将来知识的提取提供多个线索或激活点。

加涅指出,给“搜索和提取”提供线索是记忆的极为重要的外部事件。一般认为,如果线索可向学习者提示一种与已经完成的编码有关的搜索策略,则这种线索在回忆的时候也是有效的[1]82。这种线索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在阅读课文时所碰到的说明基本概念的图片及表明重要内容的斜体字或下划线;能够突出重要特征的图表;箭头及粗的轮廓线;表格、箭头、压韵等等,这些线索均有助于知识的提取。总之,这些附加线索的目的在于增加知识或信息的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之间的差异,突出关键特征,提供多种可激活点,从而有助于以后的回忆和提取。

在《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在关键知识的呈现上,注重增加下划线、斜体、彩色等附加线索来突出重点。例如,在词汇页面中,“单词推导”和“引申”栏目中都用红色突出了关键点,以促进识别和记忆。在“词境与例句”栏目中,由于例句有很多,在左侧例句中的所学单词下面添加下划线,并将右侧相应的汉语解释用红色标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通过附加的线索突出重点,还能实现左右对照,达到线索呼应的效果。在课文学习中,将知识点内嵌入课文中,先隐藏不展现。当点击相应提示按钮时,才显示出来,并用下划线标出关键语言点、用斜体字点出疑难句的结构、用蓝色显示重点分析的句子。

在上面几个例子当中,增加了彩色、下划线、斜体字及表格等附加线索的内容在页面上处于突出醒目的位置,并且有效地揭示出知识的关键点和内在联系,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这些附加线索有如嵌入学生头脑中的信号,当以后需要提取这部分内容时,这些信号就会为大脑的搜索提供附加的线索,从而增大提取的几率。

在实际制作《新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切身体会到,网络课程在实现增加附加线索策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如果想通过增加彩色等方式来突出重点,那么由黑白印刷转成彩色印刷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鉴于这层顾虑,很多会产生良好效果的附加线索未能在传统教材中得到应用。而在网络课程中,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凡是需要添加颜色、下划线、图表、图片等附加线索的地方,都可以极为方便地实现这些功能。因此,增加附加线索策略在网络课程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出的若干微策略,就好比是一套“促进迁移中有效编码的教学策略”的“自助餐”,以供网络课程的设计者进行选择,每一条策略都对应着迁移产生的机制,具有一定的迁移价值,但绝不意味着,一门网络课程在设计中要面面俱到,采用全部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要根据所设计课程的实际需要和特点,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使用。

[1]姚梅林.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11.

[2]加涅R M.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余红.在远程网络教程编制中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1(5):33.

[4]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09.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3-114.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ransference in Web-based Curriculum

WU Jing-jing1,WANG Wen-li2
(1.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2.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With the gradual maturity of the network hardware environment,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for web-based curriculum becomes a critical issue,which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webbased curriculum.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ernal transferring mechanism-coding,us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sychology theory,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web-based curriculum,finally proposes five microcosmic strategie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learn coding,which are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web-based curriculum;transference;coding;instructional strategy

G632

A

1005-6378(2011)03-0105-05

2010-12-20

武晶晶(1979-),女,河北保定人,北京工商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

[责任编辑 卢春艳]

猜你喜欢
栏目编码词汇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关于栏目的要求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Genome and healthcare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