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峰,王华玲,汤 敏
(河北大学 马列部,河北 保定 07100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
谷 峰,王华玲,汤 敏
(河北大学 马列部,河北 保定 071002)
面临多元化的社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对河北省部分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理论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理想和道德价值观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科技信息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并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如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主流价值观,我们于2009年底对河北省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力求客观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在思想理论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理想与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实际状况。
我们主要从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知程度、认可态度以及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教育效果的主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在“您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有多少”的调查中,没有了解的只占4.5%,说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是非常高的。然而,65.1%的被调查者只有一点了解,自认为达到深入了解的仅有3.3%。在与此相联系的“您知道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吗”的调查中,回答“不是很清楚”的占到46.9%,不知道的比例竟占到10.7%,这一现状不可忽视。
同样,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的问题上,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准确答出,有78.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毛泽东思想。虽然就整体选项而言它占的比例最小,但这同样说明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它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了解模糊。根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这在理工科学生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很有必要。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态度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为前提,又成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基础。
在“据您观察周围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和“您认为马列主义是否过时”两项调查中,对马克思主义持认可态度和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时的分别占54.2%和75.2%,持排斥态度和认为过时的仅有2.2%和5.3%,说明多数大学生仍然相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积极向上。但对马克思主义达到信仰程度的只有9.1%,漠然和没有明确态度的共占34.2%,说不清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的也有将近20%。结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可知,正是因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了解,才导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认知态度漠然或模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更多的是一种不稳定的情感表达,情绪化特征比较明显。
这个选题的调查结果说明当代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知识了解和认知层面上存在较多问题,他们虽然在情感上不排斥(这可能得益于我们多年的主流宣传和政治体制的影响),但理性上并没有达到真知、真信。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面宣传教育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有学生个人情感问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相对于其父辈而言,趋向淡漠。但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大学生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对社会生活的切实感受。因此,他们没有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与社会历史进步性以及个人发展实践性三者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能力。
在“您认为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重要吗?”和“您认为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帮助吗?”这两项调查中,虽然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是很清楚,但认为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共占64.8%,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树立人生价值观有所帮助的共占86.2%,说明当代大学生主流的本质良好。但学校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远远不够。尽管如此,现在许多学校依然存在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现象(尤其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在几门公共理论课中课时又是最少的)。这种矛盾恰恰从现实层面说明:当代大学生主体并非真的拒斥马克思主义。所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真正责任并不在大学生,需要从我们的社会宣传、媒体导向、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寻找原因。
调查得知,有79%的大学生是通过课堂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书报文章获得有关知识信息的占17.1%,表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大学生普遍对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不太满意,认为“效果一般”和“不好”的占多数。这说明学生主观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大众化的知识,而客观上,高校在教育、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根据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认可态度(情感接受和作用认可)以及教育效果的主观评价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提醒我们应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主体需求。
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主要是指大学生基于个人对政治问题的基本价值趋向和评判标准,对国家有关政治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态度选择,表现为价值信仰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
我们选择了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热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和对入党的态度三个角度进行了解。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总体上健康稳定,主流积极向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基本正确,认同、支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第二,当代大学生饱含爱国主义情怀,政治情感趋向稳定;第三,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比较明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然而,受社会环境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仍有一小部分大学生逐渐显示出了对政治冷漠、政治价值观缺失等现象。
被调查中有95.2%的大学生都很关注庆祝祖国60年华诞的盛况。关于“您最关注的国内政治问题”的调查,选择关注政府管理公平与效率的占45.6%,选择率最高。其次分别是民主法治进程、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从这个选择顺序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国内政治问题的关注程度,并不取决于问题本身的重要程度,而是其与自身及其家庭关系的密切程度。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关注率仅占10.8%。因为制度改革虽然具有根本性,但没有直接性。再加上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渐进性,大学生对它的变化感触并不明显。因此,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更密切的政府管理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说明这个群体对中国政治的关注更现实、更直接。
在“您获取有关国家大事等资讯的主渠道”的调查中,第一时间收看、收听媒体新闻和从报纸或网络得到消息的占获取国家大事等资讯主渠道的82.5%,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动性。另外,就获取信息的渠道而言,网络和媒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授课也是一个考验。
在“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态度”的调查中,有87.9%的同学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持走着看态度的也占到10.4%,这说明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此缺少充分的信心,这与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和某些党政领导干部的腐败以及政府某些方面管理的低效率不无关系。
59.4%的大学生认为入党是思想上进的表现,应该积极追求;有28%的同学希望加入党组织,是因为入党对评奖评优、找工作等有好处;当然还有4.5%的学生表现出盲从的现象,没想过入党的学生占到8.1%。
我们还注意到,大学生对入党的不同态度还与它们的录取批次有关:在提前录取批次的267名受访学生中有158名学生积极要求入党,占到本批次学生总人数的59.2%,认为有好处才入党的占到28.5%,随大流的占到5.6%,没想过入党的占到6.7%。本科一批中4种情况所占的比重分别是62.8%、25.6%、4.6%、7%;本科二批的分别是57.5%、28%、4.4%、10.1%;本科三批的情况分别是56.5%、31.7%、8.8%。无论是哪个批次,积极追求入党的都超过半数,尤其是本科一批表现了良好的整体素质。
这个调查结果似乎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否定议论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主流还是可以肯定的,不应放大80后大学生的缺陷,他们在5·12大地震救援等社会活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卓越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对于28%的同学出于功利目的想加入党组织的事实,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不仅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党的意识的教育,使其端正入党动机,更需要在党风、政风、干部作风等方面进行大力改善。特别是社会的激励导向、就业制度、管理机制这些与大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方面,更应加快改革和完善,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理想和道德是人生的两大支柱,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构成的主要内容。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选择、理想准备、价值认同和道德认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6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上大学之前就有理想,希望自己能拥有充满挑战和激情的丰富人生,能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对挑战和充分发挥人生价值的意识比较强。但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贡献的仅占12%,相对其父辈个人利益首先服从国家需要的价值观而言,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另有18.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拥有平凡但充实的人生就满足了,表现出在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和发展形势面前,他们不得不降低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您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比率依次为健康、事业、自由、亲情、爱情、信仰、金钱、权力、荣誉。66.6%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另外,也不排除看病难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的影响,认为不得病就是幸福。36.7%的同学选择了事业,说明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通过事业体现自己的价值,注重自己的发展。当然这和目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也不无关系。27.6%的大学生选择了自由,说明80后、90后这一代大学生从小得到家庭过多关爱,再加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有过多的期望,使这一代大学生从小背负各方压力,缺少童年的欢乐,被别人设计自己人生的状态反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代大学生对于作为人的天性的自由的渴望;而亲情所占比例与课题主持人在2002年做的关于河北省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结果相比,由第一位下降到第四位,值得我们思考。家庭教育的失败、溺爱和压力引发了这一代大学生的“亲情荒”。这种现象最大的表现就是对亲情的恐惧、冷淡和无所谓。选择了信仰的学生占到17.2%,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信仰的理性缺失。但相对于金钱、权力和荣誉而言,所占比例仍然比较高,说明对信仰的追求在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中有一定地位,但与过去相比,位置排序差距比较大。这一方面是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爱情在所有选项的比例中排在第五位,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第二位)有所下降,说明爱情问题仍是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重要方面,但排位降低。一方面是当代青年人对自由的感触更深,另一方面是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相比过去更随意和功利化,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不相信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和生理需求。虽然他们把爱情当做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东西,但并不像其父辈们那样对爱情持有圣洁和忠诚的态度。
在“您认为哪些因素最影响您的价值观”的调查中,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仍是对青年人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只有2.2%的大学生认为干部作风影响了自己的价值观,如此低的比例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看来,要不断改善社会风气,进一步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正面引导,始终是培养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途径。
面对“您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为什么”的调查,有71.3%的学生认为创新自强是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这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具体表现;69.6%的学生选择了乐观自信,一是因为他们本身对自由的向往,二是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和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他们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选择文明诚信的占68.3%,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对文明诚信的渴望;66.3%的学生选择了担当责任,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用自己的声音和实际行动呼唤责任意识;占比例最小的是守法。说明当代大学生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人际交往的平等互信,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看得大于人与国家的关系,说明他们更加实际。
在道德价值方面,有89.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能够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可以大力发展和提倡,但必须经过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代社会仍有传承和发扬的现实基础。但是,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崇尚程度以及恪守道德规范的至上性已大大降低。他们更追求符合时代精神的、有利于自我实现的价值内涵。这在下面的问题中有一定表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调查结果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排在前两位,说明大学生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比较强。相对而言,荣辱观的选择率最低,说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更大。他们虽然认可这种道德观,但并没有把它当做主旋律和主流观念。
这在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上也有体现。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更现实、更理性。在交友问题上,他(她)们更看中的是对方的人品和个性,把是否具有责任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相对于过去他们“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的婚恋态度,说明当代大学生在婚恋方面的理性因素在增长。这看似与本文前面大学生对爱情选择排位降低的统计结果相矛盾,但实际上,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不统一。他们既想要短暂而浪漫的爱情,又想要长久而实惠的婚姻。当功利、短暂而浪漫的爱情幻想遭遇残酷的现实时,爱情的排位自然就下降了。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对长久而实惠婚姻的真心渴望和向往。
面对“您可以接受您的恋人有过婚前性行为吗”的调查,认为可以接受的占36.8%、表示无所谓的占到15.9%,两项共占52.9%,比2002年笔者所做的同样问题的调查结果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性文化观念的开放程度很高。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当代大学生在“贞操观”方面有较大变化,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应警惕他们在性关系上的过分随意性。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婚恋问题上,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认识并把握自己。但是选择的多元化也说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不乏消极错误的价值理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矛盾冲突状态。这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有重要关系。全社会都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对于承担着对他们教育责任的高等学校来说,更是责无旁贷。
Present Situation Diagnosi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Values
GU Feng,WANG Hua-ling,TANG Min
(Department of Marx and Lenin,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values have changed fundamentally when facing the multicultural society.On the basis of the random samples,this article ga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values,political values,ideals and moral values,etc.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values;survey and analysis
G41
A
1005-6378(2011)03-0137-05
2010-12-05
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研究》(HB09BZX002)
谷峰(1956-),男,河北人,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科学与艺术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