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优选独一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2011-04-09 14:14:46李云鹏安军永
中国药业 2011年22期
关键词:膏率甲酯乙酰

王 超,王 永,宋 剑,李云鹏,秦 拢,王 猛,安军永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35)

独一味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唇形科植物独一味的干燥地上部分,性甘、苦、平,归肝经,具有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等症。独一味主要分布在甘肃甘南、四川若尔盖、西藏林芝等藏区[1],藏语称为“大巴”“打布巴”,最早载于《四部医典》《月王医诊》等藏医名著[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苷类、挥发油类和其他类成分[3],其中黄酮为其主要成分。笔者采用乙醇为提取溶剂,用 L9(3)4正交设计,以总黄酮含量、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以及出膏率为指标,优选独一味药材的提取条件,为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提供试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98-1-B型电热套(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FCJ-03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江苏海门县试验仪器厂);FW 177型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索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瑞士Buchi公司);SHZ-D型循环水真空泵(河南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HH.S11-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长安科学仪器厂);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Agilent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Sartorius BS 110型电子天平。独一味药材购自河北安国以岭饮片有限公司(产地为甘肃,批号为100301),经本公司田清存高级工程师鉴定,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正品相符;山栀苷甲酯对照品(批号为111873-201001),8-O-乙酰山栀苷甲酯对照品(批号为111872-201001),芦丁(批号为100080-200707)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95%乙醇(药用规格);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和结果

2.1 总黄酮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2.1.1 溶液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10 mg,用P2O5真空干燥器干燥24h,精密称定,置50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0.2 g/L的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提取液2.5mL,加入5%亚硝酸钠10mL,摇匀,放置6min;加入10%硝酸铝10mL,摇匀,放置6min;加入4%氢氧化钠100mL,加水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2.1.2 方法学考察

标准曲线制备:精密吸取一定量对照品溶液1,2,3,4,5,6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各加蒸馏水至6mL,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处理,放置15min,在500 nm波长处测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 Y=16.643X+0.074。r=0.993 7(n=6)。结果表明,芦丁质量浓度在8~4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稳定性考察:选取某一质量浓度的供试品溶液,按上述条件测定吸光度,间隔2h测定1次。结果 RSD=0.88%,表明供试品溶液24h内稳定。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依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连续测定5次。结果的 RSD=1.08%,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独一味总黄酮提取物,精密称定,加入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吸光度。计算得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2.25%(n=9)。

2.2 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测定[4]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VP-ODS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mL/min;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水,梯度洗脱(见表1)。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表

取山栀苷甲酯对照品、8-O-乙酰山栀苷甲酯对照品各1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吸取10mL,置50mL量瓶中,再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30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2.3 方法学考察

标准曲线制备:精密吸取一定量对照品贮备液,用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20,30,40,60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以进样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山栀苷甲酯 Y=4 179.9 X-112.59(r=0.999 3),8-O-乙酰山栀苷甲酯 Y=1 673.7 X-11.547(r=0.999 5)。结果表明,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对照品质量浓度在5~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稳定性试验:选取某一质量浓度的供试品溶液,按拟订条件测定含量,间隔2h测定1次。结果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的 RSD分别为0.52%和0.81%。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测定5次。结果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的 RSD分别为0.32%和0.55%,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独一味药材提取液,精密称定,加入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混合对照品适量,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含量。计算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和98.2%,RSD分别为1.25%和1.31%(n=6)。

2.3 提取工艺研究

2.3.1 提取溶剂考察

称取4份独一味药材,每份30 g,分别加入10倍量的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2次、每次2h,提取液定容于1 000mL量瓶中,精密量取提取液25mL到100mL量瓶中,以总黄酮含量、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以及出膏率为指标考察,结果见表2。可见,乙醇体积分数越高,指标性成分含量越高,但是出膏率随着醇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而用70%乙醇和8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对含量影响较小,且70%乙醇提取的出膏率较高。综合考虑,选择70%乙醇作为药材的提取溶剂。

表2 提取溶剂考察结果

2.3.2 正交试验方法

选取对药材提取影响较大的提取次数(因素A)、提取时间(因素B)、加醇量(因素C)进行考察,将药材粉碎成粗粉,按 L9(34)表进行试验,每份样品的称样量为30 g,提取液定容于1 000mL量瓶中,精密量取提取液25mL到100mL量瓶中,分别以总黄酮、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为含量指标,以出膏率为指标考察。因素水平表见表3,各指标成分的正交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至表9。可见,对本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醇量,选择的因素中只有提取次数对3个考察指标有显著性影响,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因此确定本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3。由直观分析表可知,提取2h和1.5h以及加10倍量和12倍量溶剂对本试验的影响较小,因此选择优选工艺为A3B2C2。

表3 因素水平表

表4 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直观分析表

表5 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方差分析表

表6 总黄酮直观分析表

表7 总黄酮方差分析表

表8 出膏率直观分析表

表9 出膏率方差分析表

2.3.3 验证试验

称取两组独一味药材,每组3份,每份30 g,一组按照最佳工艺A3B3C3进行提取,一组按照优选工艺提取,提取液分别定容于1 000 mL容量瓶中,精密量取提取液25 mL到100 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定容至刻度,以总黄酮含量、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以及出膏率为指标考察,结果见表10。可知,最佳工艺结果为:平均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每30 g药材含191.1mg,平均总黄酮含量为每30 g药材含1 804.6 mg,平均出膏率为28.1%。优选工艺结果为:平均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为每30 g药材含187.1 mg,平均总黄酮含量每30 g药材1 789.7mg,平均出膏率为27.3%。通过两个不同工艺的相关指标对比发现,试验结果相差不大,但考虑到优选工艺省时省工,可降低生产成本,故选择优选工艺A3B2C2(即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为独一味药材的提取工艺。

表10 验证试验结果

2.4 3批中试试验

称取独一味药材3份,每份3 000 g,分别按照确定的提取工艺进行提取,样品定容稀释到合适的质量浓度,以总黄酮含量、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考察。结果见表11。可知独一味药材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因此,确定提取工艺为加70%乙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

表11 3批中试考察结果

3 讨论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独一味药材总黄酮提取的优选工艺为A3B2C2,即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和最佳工艺为A3B3C3,即加12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通过验证试验进行对比发现,试验结果相差不大,综合考虑确定独一味药材的提取工艺为A3B2C2,通过3批放大中试试验,结果表明本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独一味的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为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在考察总黄酮提取工艺时,考虑到采用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作为指标性成分考察的试验结果不够全面,因此采用总黄酮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进行提取工艺研究。用以上3个指标作为独一味药材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较全面地筛选出了独一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为独一味药材资源的有效使用提供参考。

[1]罗达尚.中华藏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274.

[2]孟保华,孟宪丽.藏药独一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9,20(3):232.

[3]梁重栋.藏药独一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1987,40(2):47.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5-286.

猜你喜欢
膏率甲酯乙酰
川贝止咳膏的制备工艺优化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分子催化(2022年1期)2022-11-02 07:11:08
四物汤不同制备工艺出膏率比较研究※
中医药通报(2022年2期)2022-02-14 05:53:16
芜菁膏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0:52
女贞子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化工进展(2015年3期)2015-11-11 09:07:41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反式-4-乙酰氨基环己醇催化氧化脱氢生成4-乙酰氨基环已酮反应的研究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