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珍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福建龙岩 364000)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将回收的器械、物品进行彻底地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粘液等有机物,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前提,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1.1 回收 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我科集中回收处理。
1.2 分类 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分为普通盘碗、外科常规器械、骨科器械、精密微创器械、牙科器械、眼科器械、妇科器械等。
1.3 清洗 清洗操作技术分为:分检操作流程、手工清洗流程、机械清洗流程、外来器械清洗流程、精细器械清洗流程、管腔器械清洗流程、特殊器械清洗流程等。清洗方法分为手工清洗、机械清洗。清洗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等4项基本步骤。
1.3.1 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清洗时水温宜为15℃ ~30℃,去除干涸的污渍应先用1:200的多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清洗,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避免器械磨损,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消毒。
1.3.2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1.3.2.1 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瑞典,洁定46-SERIES单舱式)利用水流压力喷淋清洗的方法。根据清洗物品选择运行程序和参数,做好运行记录,确认清洗消毒程序的有效性。被清洗的器械,应充分接触水流,器械轴节应充分打开,可拆卸的零件应拆开;管腔类器械应使用专用清洗架,精密器械和锐利器械应固定放置,体积较小的物品不能放进腔体,如针等可以穿过腔体底部过滤网的物品严禁放进腔体内清洗;冲洗、洗涤、漂洗时应使用软水,消毒时应使用纯净水;预洗阶段水温应≤45℃,消毒时水温≥90℃,时间≥3分钟,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应使用润滑剂,润滑剂必须是水溶性的,多酶清洁剂应选用低泡型,最好是无泡型;定时检查清洁剂泵管是否通畅,确保清洁剂用量准确;每天清洗过滤网、旋转臂,确保清洗旋转臂的喷水孔没有异物堵塞。
1.3.2.2 超声波清洗机(KQ-1200VDY型)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洗涤。超声波清洗能弥补手工清洗的不足。根据清洗不同的器械,选择不同的频率,水温≤45℃,打开轴节,应将器械放入篮筐中,浸没在水面下,腔内注满水,清洗时间宜在3~5分钟,根据器械污染程度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应盖好清洗机的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1.3.2.3 手工清洗与机械清洗的有机结合。对于污染严重的器械单纯的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手工清洗时能否保证器械的清洗效果取决于清洗操作的人员的工作质量。机械清洗后器械表面仍可能粘附有机物。有文献报道,预洗+酶泡+超声+机洗优于直接机洗;手工+超声优于单纯手工清洗或超声波清洗。
2.1 成立质控小组 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2.2 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测
2.2.1 日常监测。器械包装时,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每一件器械,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2.2 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评定清洗质量,并记录监测结果。
2.3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2.3.1 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3.2 定期监测。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卡进行监测。将测试指示卡放置于不同层架的清洗筐中模拟器械清洗过程,经过一个清洗流程后,直接观察测试卡测试结果,做出评价。当清洗物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测试卡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器械的清洁是保证灭菌的关键,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产生细菌的保护膜,直接影响灭菌的成功率,有机物越多则灭菌成功的可能越小[1]。未彻底清洗污物容易形成晶体,导致灭菌失败。因此,只有器械清洗彻底,才能保证消毒及灭菌效果[2]。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重视器械清洗质量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为临床科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
[1] 李六亿,陈菁.医疗器械的清洗与去污[J].中华医院感染医学杂志,2007,17(11):1458
[2] 彭 叶.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