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舰
(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 071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
田海舰
(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 07100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追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有利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属性、历史定位、内涵外延与精神实质,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根本追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是什么呢?在这一问题上,人们的思想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我们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追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
“富强”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富强即民富国强,意味着追求人民群众个人的生活富裕,意味着把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作为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表明全国各族人民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追求的首要目标。“富强”明确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民,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15“共同”则鲜明体现了团结互助、公平正义、平等和谐的价值目标和根本原则。社会主义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未来社会要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富裕是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统一起来,体现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其实质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富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近代以来,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直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提供了现实途径。我们必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建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民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政治目标。从根本上说,民主是一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保障和尊重人权等方面。民主最实质性的含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民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和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民主是阶级统治的机器。我们所追求的民主是人民主权、人民至上的人民民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28“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2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28“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2]28社会主义民主在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或者民主遭到破坏,社会秩序就会出现严重危机,经济建设就会遭受重大挫折。
“文明”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文化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33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在诸多思潮的较量中日益显示其科学性的文化。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我们这里所讲的“文明”,特指与精神上的愚昧、思想上的保守、文化上的落后相对应的精神上的进化、思想上的进步、文化上的先进。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文化“文明先进”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目标,既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又与时代进步要求和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相信,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文明进步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谐”是人类新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两大和解”的社会。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和谐的社会,和谐表现为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须以和谐为目标建构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总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这一目标把党、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党要为实现自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个人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中华民族奋斗前行的向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主心骨和强大推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目标。
满足生存发展需要,是人类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只要有需求就有价值,而且需求度越高其价值也就越高。人类与社会主义之间有一种基本的价值关系。人类之所以需要社会主义,就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有可资利用的价值,能够满足我们某些最重要的价值需求。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3]570“社会主义价值”回答的是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对谁有好处”亦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从本原的、终极的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价值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指的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具体而言,社会主义价值指的是相比于封建社会、相比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就在于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价值主体 ——广大劳动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诸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并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解放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总而言之,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追求。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人类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内容,最能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思想”[4]。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5]649,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6]342。在那里,“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6]757。在那里,“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7]243。工人阶级和劳动者通过自觉的奋斗,在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民主平等、文明先进、人与自然和谐,构筑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和始终一贯的价值选择。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未来社会是对资本主义不合理性的批判和超越,能满足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满足的广大无产者的生存发展需要,所以它才成为无产阶级的价值理想和追求。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摆脱贫穷、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生活幸福的需要。社会主义能迅速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正是因为它追求中华民族摆脱三座大山压迫,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正是因为它追求在经济上使人民成为资产的所有者、在政治上使人民变成国家的主人、在文化上使人民成为科学文化享受的主体;正是因为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为本,追求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和社会和谐,追求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根本利益。我们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道德沦丧和异化现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际上,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一个不断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渐进实现的过程。无论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其根本动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需要。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来看,爱国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契合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契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往开来、走向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进步、振兴中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必要条件和保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道德行为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人民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价值准则。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理念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类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等等,其根本追求也正是人民的生存发展,都是满足人民生存发展需要这一根本目的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核心追求概括为满足人民生存发展需要,这就将之上升到人类生活的目的层面和本质层面,突显出其无与伦比的根本性、先进性、崇高性和超越性。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意义重大。
首先,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有利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属性与历史定位。可以说,是否满足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人民的生存发展需要,是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类型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分水岭和试金石。从历史上来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满足的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现实来看,我国社会存在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往往只是为少数人、为眼前、为生理满足等等需要服务的,也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是旗帜,是我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是我们行动的标杆和航行的灯塔,是对以往价值体系的超越,是人类价值追求史上的里程碑。
其次,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精神实质,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目标是自由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自由的途径与手段,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达到的目的与最终目标。具体来说,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人的本质和最高追求,这个终极价值目标要通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现出来并得以阶段性实现,贯穿并统领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自由的现实展开,又是自由的最终实现手段。“富强既体现着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又体现着人类试图摆脱自然的束缚,从而最终达到高度的自由;民主既体现着人们要求实现自身根本需要的价值共识,又体现着人类试图摆脱社会的束缚,从而最终达到高度的自由;文明既体现着人们崇尚科学和理性、反对愚昧和无知的价值要求,又体现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要求,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属,是自由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没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扎扎实实的发展和进步,没有富强、民主、文明,没有社会的总体和谐,自由就会成为空中楼阁”[8]40。可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目标为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理想目标和根本追求创造了物质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又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失去了现实性,价值观念系统便无法在现实中生存;失去了理想性,以日常生活遮蔽、否定最高价值,人类将永远不能获得最终解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上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之中,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9]183。因此,只有抓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关键,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再次,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与根本追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提出的必要性所在。诚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7]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民生存发展需要的高度契合,正是人民群众高度认可它、积极践行它的坚实基础。如果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求生存、谋发展的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失去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其建设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与正当性、失去了动力和保障。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能够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和标准。目前许多人尚未达到这一认识高度,则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和主要障碍。作为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的标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以其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吸引和感召进步人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1]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田海舰.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向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9-9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The Realistic Goal and Ultimate Pursui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IAN H ai-jian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The sum and substance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dense prosperity,democracy,civilization and harmony,and they embody the quintessence and form the realistic goal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Meeting the needs of people’s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s ultimate pursuit.Grasping the realistic goals and ultimate pursui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scientifically is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historical position,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to grasp the socialism’s essenc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depth and breadth.All of these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realistic goal;ultimate pursuit
B018
A
1005-6378(2011)05-0071-06
2011-04-20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问题研究》(10YJC710052);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方法论思考》(201103206)
田海舰(1970-),男,河北易县人,河北大学马列部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侯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