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护理程序框架下的操作质量评价模式及应用效果

2011-04-08 16:49向清平高思秀刘佩环李小峰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医嘱病人评估

向清平 高思秀 刘佩环 李小峰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北 宜昌443000)

探索护理程序框架下的操作质量评价模式及应用效果

向清平 高思秀 刘佩环 李小峰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北 宜昌443000)

目的 建立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体现现代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水平,促进护理操作质量提高。方法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形成核对医嘱-评估-指导-操作前准备-实施过程-评价为框架,以整体护理、法律规范、医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等为内容的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模式,应用于操作培训、临床实践和考核。结果 采用本模式,制定了常见的98项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为护理操作培训、临床实践和考核提供了方便;护理操作缺陷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和病人的满意率均得到提高。结论 为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使护理操作质量有了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程序 评价模式

Nursing program Evaluation mode

传统的护理操作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护理界各位前辈的重视,相关论文也在不断发表,对标准的制定也在不断修改,但始终未能突破原来的观点并达成统一。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护理操作质量,关系到护理操作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改革处在需要建立护理评价与质量保证系统的阶段,单纯的护理操作步骤或操作程序成为评价护理操作质量的硬性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护理操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转变观点,实行目标和效果管理的方法,护理程序框架下的操作质量评价模式,为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建立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模式的思路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形成核对医嘱-评估-指导-操作前准备-实施过程-评价为框架的顺势操作程序模式,其中,评估、指导、评价贯穿于操作的始终;以整体护理、法律规范、医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等为内容,建立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模式,使各项护理操作评价标准在本模式中得到统一,同时,本模式对单项目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能够选择性应用。

2 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模式

2.1 核对医嘱标准(执行医嘱的操作)

2.1.1 严格遵守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根据医嘱的种类严格执行时间和内容。

2.1.2 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2.1.3 医嘱转抄后的治疗单、治疗本、登记本、医嘱联系本等必须与医嘱完全相符。处理医嘱者和核对医嘱者,应对其行为负责。2.2 评估标准

2.2.1 全面考虑评估因素 具有对病人的状况和操作环境因素的评估。病人状况评估:应考虑病人的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社会文化适应能力。操作环境评估:应考虑影响操作效果和病人权益的相关因素。

2.2.2 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评估因素和评估要求

根据操作项目的不同,在众多评估因素中,正确筛选、判断,确定与操作相关评估的内容。抢救性操作,重点是病人的生理状况的评估,评估应争分夺秒,迅速完成。使其操作前的评估具有恰当性和效率性。

2.2.3 评估过程中,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使用适当的评估技术和工具。

2.2.4 评估资料应作为确定操作项目的可行性、操作指导、操作前准备和实施操作行为的依据。

2.2.5 分析评估资料,能预测操作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

2.2.6 在可能导致同样预后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行为时,在评估相关的安全、效果、可用性和成本因素之后,再选择、确定其行为。

2.3 指导标准

2.3.1 向病人和家属提供信息,使其对治疗和护理的成本、风险和利益有知情权。尊重病人或病人家属对操作行为的选择权利。

2.3.2 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向病人和家属告知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

2.3.3 能针对性地指导病人和病人家属协助护理操作行为,尽量达到操作效果的最大化。其协助护理行为,应考虑其行为能力、病人病情和潜在的危害。

2.3.4 持续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满足病人的需求。

2.4 操作前准备标准

2.4.1 护理人员准备 按规定进行手卫生和必要时戴口罩,在进行特殊性操作时,应有严格的保护或隔离措施。

2.4.2 根据操作项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用物。充分考虑产品的可靠度、临床应用情况、安全性、有效性、效率性和成本等。

2.4.3 药物、特殊性产品如输血制品的准备 应与医嘱或相关信息完全相符,严格查对制度,保证药物、特殊性产品的品质正常、完好。

2.4.4 无菌药液、无菌物品的准备 要求在空气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必要时配制室要求有层流净化台等,严格无菌操作;注射药物应严格配伍禁忌。

2.4.5 外包装用物的准备 检查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等,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2.4.6 设备的准备应保证安全、功能良好。

2.4.7 抢救用物、设备、药品的准备应处于备用状态。

2.4.8 发现不合格无菌器械、药物、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封存,并根据不良事件的程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

2.5 实施过程的标准

2.5.1 操作前确认病人的身份正确无误。

2.5.2 对操作携带的用物适当放置,初步处理,方便操作。

2.5.3 安置病人,使病人舒适,选择恰当的操作部位,有利于操作效果。

2.5.4 用物的使用具有安全性、恰当性、正确性,不影响病人健康,不影响护理监测和记录。

2.5.5 药物治疗性操作 实施给药或特殊治疗(如输血制品)前应再次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5.6 抢救性操作 注意及时性和配合性,以赢得最佳抢救时机,使病人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权利。

2.5.7 严格操作安全 侵入性操作应具备无菌操作技术和个人防护方法;导管的插入深度和定位要准确;液体的温度要恰当;物品、药液使用正确等,预防或限制不安全的护理。

2.5.8 操作中应有对病人观察、关爱,操作过程尽量使病人感到舒适或不增加病人的痛苦。

2.5.9 懂得护理实践涉及的法律、制度和专业知识,认真履行护理操作注意义务,保护病人的权利,防止不道德情况或非法行为。

2.5.10 遵守操作习惯,应考虑操作方法的安全、效果和成本因素。自治性操作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2.5.11 能综合应用现代护理理念、医学专业知识等,实现所期望的以病人为中心的预期结果,并具有应急处理的能力。

2.5.12 具有对操作项目的维护、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2.5.13 操作用物按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应分类,按规定置于恰当的容器中。

2.5.14 操作完毕后应按规定进行手卫生处理。

2.5.15 操作完毕后按规定进行文书记录。

2.6 综合质量评价标准。

3 护理操作质量评价原则

3.1 程序优先,法律规范优先原则 程序优先:指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是在护理程序的框架下,以核对医嘱-评估-指导-操作前准备-实施过程-评价的顺序操作模式展开的。法律规范优先:指操作行为规范(包括护理操作常规等),不能与法律规范相抵触。

3.2 护理的专业责任和专业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护理的专业责任,要求操作者对其本人的护理判断和行为能够解释,为自我、为服务对象、为所在服务机构和为护理专业等多方面负责。专业自治,体现操作者独立行为的自由和权利,为了实现操作预期目标和效果,倡导和支持科学、合理的自治程序和操作步骤,对操作过程进行合理创新和改革。

4 护理操作质量量化评分方法

满分100分。其中,评估和指导20分、操作前准备5分,理论5分(目的、注意事项),实施过程(实施要点)65分、综合质量评价5分。各环节可针对操作项目的不同细化打分标准。

5 应用效果

研究单位根据本模式,确定了常见的98项护理操作的具体标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教学、各类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本模式实施后,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缺陷显著减少[1]。

6 本模式与传统评价模式的优劣之处

6.1 传统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护理操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参照并引进了工业作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并完善的,操作步骤和动作是严格按以此形成的评价标准要求的,主要看操作步骤是否有序和完整来评价护理操作水平,过于机械,出现死背硬套,与因人施护不相适应。同时,对操作质量的评价内容局限于专业知识,忽视法律、道德和制度等最基本的要求,在评价护理操作行为是否过错时,造成护理专业评价结果与司法评价结果相互矛盾的现象,使护理操作中的侵权行为不断发生,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6.2 建立本模式的意义

6.2.1 统一了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 本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形成核对医嘱—评估—指导—操作前准备—实施过程—评价为主线的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使每一项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在模式中得到统一,克服了传统的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多样性的缺点。有机地把操作程序和应达到的操作目标和效果充分地融合,操作者在各环节中义务明确,保证了操作安全。

6.2.2 确定了护理操作评价目标 技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2],护理操作作为技术,也具有其双重属性。本模式充分考虑了护理操作技术两个方面的属性,以此确定了护理操作的目标。基于自然性属性,要求护理操作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医学自然法则、自然规律予以应用,其目标在最大限度上给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保证了病人身心安全和舒适,保证了病人身心健康的维持和促进。基于社会属性,要求操作行为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体现护理操作技术的可行性、功利性和其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

6.2.3 符合现代护理的要求 通过在实践中贯彻护理程序来实现护理的专业化,同时将护士提高为在人类健康服务中能够独立思考决策和行动的专业角色,已经成为世界护理发展的目标与潮流。本模式以护理程序作为框架,允许充分应用个人的经验、技能处理护理操作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操作目标,既符合现代护理对护理操作的要求,又与护理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模式中评估、指导内容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因素,这与整体护理重视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由于我国护理操作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意义重大,工程复杂,本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护理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讨论,为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操作质量评价体系献计献策。

[1]向清平,李小峰,陈贤梅.统一护理操作标准及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16-2218.

[2]邓修平,冯显威,刘武顺.自然辩证法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57-259.

R472

A

1002-6975(2011)12-1077-04

湖北省宜昌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A09301-21)

向清平(1961-),女,湖北宜昌,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李小峰

2010-10-09)

猜你喜欢
医嘱病人评估
谁是病人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病人膏育
评估依据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