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和
(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006)
新建本科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构建
杨增和
(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006)
新建本科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主动适应数字化媒体变革的需要,就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建构实践能力递进型课程群,建构实践能力创新型实验平台,建构实践能力延展型课外路径。
新建本科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能力;拓展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指的是主体有目的地自觉地把握客体的能力,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及适应自然、社会的能力,在改造及适应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人的价值得以体现。诚然,知识、素质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人的知识和素质是能力的内在基础,而人的能力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实现和确认。从学生全面发展看,全面发展指个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平衡发展,个人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地方性本科院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现代传媒的全面知识和技能,以及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其它新闻宣传部门和其它现代传播媒介,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策划创意与媒介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要构建多元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构建要把知识、素质与实践能力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只有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采、写、编、评、摄、制等具体技能。对实践能力来说,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我们可以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能力分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这三种能力既独立又交叉融合,呈递进推进的状态。
一是基本实践能力。从能力发挥的内容来看,基本实践能力因素包括个体在实践中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机能,是构成个体实践能力的生理、心理和智力基础。包括感知能力、运动能力和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智力、道德能力、审美能力等。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等;具有较宽厚的科学人文素质;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其一是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将社会道德规范等内化为个人行为模,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基本课程设置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其二是工具性的知识,包括写作、语言交际、外语、计算机等知识;这里涉及到语言表达能力,是准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将自己的思想有效地传递给听者的一种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方式传递信息的一种能力。其三人文科学素质课程有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基础写作、中西文化概论、社会学概论等。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除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外,还应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种通用性的基本实践能力是任何专业学生都具备的基本能力,不指向解决具体专业问题,只不过影响解决的效果
二是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指个体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专门的实践能力。它是以一般实践能力为基点延伸出来的一种指向性操作系统。专业课强调教学内容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同时注重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更新。我们认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新闻采访、摄影、摄像、写作、编辑、评论、策划等专业技能。归纳起来,这些外在呈现方式体现在“说”、“写”和“做”的实践能力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说”表现在能准确、清晰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包括叙事、说理、评述;在较短时间和陌生人建立起较为融洽的交谈氛围,快速回答提问和控制谈话的走向,通过口头交流准确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所见所闻的某一事件迅速、清晰和准确地传递给受众;能对某一事件进行准确客观的评论。如电视现场报道、电视节目主持等课程。“写”的实践能力,从学习过程看,认知阶段获取的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转化为能力。写,就是运用,写作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学等课程。“做”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动手操作的能力。如非线性编辑、新闻网页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化影视制作、电视摄影、电视摄像等课程。
三是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实践者在根据具体的情境的各种关系提出新的应对策略,引导个体实践行为的能力。它是建立在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基础上,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最高层次,也是终极价值追求。现代社会体现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度融合,要求人才具有广博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要在充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基础上,能够运用新媒体技术,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积淀知识文化的能力,超常的思维和创造力以及媒介管理的整合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多元的知识体系,面对媒体变化,增加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增加大量新的课程,如媒介经营与管理、节目策划与营销、媒介经济学、媒体市场调查与企化、广告策划与创意等。在实践性课程中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会文化生产、市场营销、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接受锻炼,提高创业能力。开设一些实用和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选修课程,如地方媒介研究、地方报刊经营与发行等。能力实践训练课程设置,如专业考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课程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调查报告等。
实验教学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认为,实验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由教学自身特有的尝试性特点孕育和产生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与自然科学实验是有区别的,应当建构一套相对独立的以训练语言表达、空间想象、平面构图等能力的综合能力教学内容和体系。我们应建立实验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联动关系,实现具有现代意识的实验教学向探索型的方向转变,实现实验教学由应试教育向实践能力和创造教育方向转化。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实验设备组成的实验室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动手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新闻演播等实验室,承担下列教学与研究,新闻演播、电视制作与编辑、新闻摄像与编辑、广播电视专题制作、广播电视广告、新闻网页制作、广播电视技术基础、三维动画、Adobe Premiere、After effects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平台上系统地讲解实验基础知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对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过程设计、资源开发、媒体利用的系列教学系统。
教学内容方面看,按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实验,改变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的转变,形成适应现代教育观念的实验教学的培养模式。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学生在校学习中能经过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如《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讲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肌理、韵律、平衡等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和构成的基本法则,并且能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现实的生产活动中,要求学生理论与绘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独立设计造型的能力,进行作品的实践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看。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仿真实验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多媒体的应用发展到了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实况录像等综合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其软件设计也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超文本信息组织方法等新兴技术方法,大大提高软件的水平及其人机会话效率。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改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当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应强调实验内容与技术的融合性,使实验媒体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师应考虑应用软件的多样性、课件设计的科学性,要使实验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前实验教学涉及到的大部分知识多是图形界面,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并实际操作,这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学生要通过上机实验掌握课程知识。
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看,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创造能力、平面和空间想象能力,色彩运用和构图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如《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具有Photoshop 7.0操作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将广告设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重点培养选取对象和编辑图像、绘画和填充、修整图像、处理文字、处理颜色,达到能使用电脑设计作品的目的。创造知识并传播知识是大学存在的根本逻辑,是大学的基本理念。离开了知识的创造,传播知识只能是无源之水;离开了知识的创造,传播的知识将是死的知识,就失去了继续创造知识的活力。创新实验教学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它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继承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固定教学模式和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情景,创新实验室提供师生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在未知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追求,创造性地进行探索研究,在继承性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创造性学习,既注重学习中的创造,更重视创造性地学习。不但重视对已知问题用逻辑的方法获得一个正确答案的能力,更重视和鼓励学生对已知或未知问题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和非逻辑思维方式获得若干可能答案的能力。
我们通过学生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最有效地把学到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邻知识、前沿知识、横向知识有效地串联和组合,使得理论内容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开放性的系统、使丰富的横向知识、综合知识,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引导下变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洞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会变成敏捷思考,正确无误地判断和丰富的想象力,它往往会在常人认为做不到情况下受到旁的学科触发而产生灵感、顿悟、迸发出智慧火花和真正产生问题的妙计良策和创新主意。如《电视摄像》课程教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策划、独立拍摄、独立制作创新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各类摄像机的使用,固定、运动画面的拍摄以及电视场面调度,在电视片的制作过程中能运用画面剪辑的一般规律,能注意剪辑的结构及节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视美学素质,具备电视摄像师及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拍摄及新闻、专题制作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上,用理论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进行校园新闻拍摄、小专题制作、新闻采访等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一种“学习的延伸”,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它给学生提供了仿真的环境,让学生体验目前的社会现状,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提高其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建立课内外和校内外融为一体的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有机连接,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利用校内传媒载体平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构建开放式校内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刊、简报、网页等各种校内媒体仿真性实践,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全面接受完整的专业训练,鼓励学生实践新闻、评论、杂文、随笔等多种问题的写作,提高学生的采访写作、编辑能力和应用网络媒体的能力。一是与宣传部组建大学生新闻通讯社。学生承担校园媒体节目策划、撰稿、采访、拍摄、后期制作、合成等环节的工作,将教学计划要求与校园媒体栏目制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分组以准记者角色分派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各部门以及有关系科,进行采访报道,实地采访和写作,要求学生每周实地采写完成一篇新闻作品;二是宣传部主管的院报,大多由学生参与报纸的新闻策划、采访报道和编辑等,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三是办好《朝阳传媒》系刊,让学生担任主编和编辑,发表学生的作品,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强化刊物的大众媒介特征,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对外吸收广告使其运作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接近专业媒体,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四是让学生参与校内各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如运动会录像、学校各种重要会议专题片、学院各种庆典专题片、科教研成果专题片等等,这些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从策划、脚本编写、拍摄、编辑、制作、合成、播出各个环节都按照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进行,学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得到全面训练。五是模拟新闻发布会,学生之间对一些校园内的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问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对人、对事、对场面、对问题的应对处理和评论分析能力。
利用校内学生各类活动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开展以认识和体验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专项社会调查、宣传活动等社会实践。一是培养学生节目主持实践能力的主持人大赛,如我系多次主办的校园主持人大赛,设为“限定主题主持”、“自备主题主持”、“才艺展示”环节,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制作专题类的大赛。我系校内的DV视频节目创作大赛,以校园生活、永州文化、北京奥运等为内容,通过新闻类专题报道、电视散文、纪录片、MTV、校园短剧、校园公益广告等形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校园生活和人生感悟。三是利用记者节开展各种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学生摄影展、新闻之夜晚会等。四是运用产学研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立校园模拟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模拟公司下设影视制作、新闻采编、礼仪文化、广告传播等工作室。学生模拟公司左岸影视工作室,拍摄电影《遗失在青春的哨子》,萌创工作室给财记电影院作策划等,都是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其运作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接近专业媒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把所学专业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建构新型校外学生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把触角伸向社会各领域,整合可利用的新闻实践资源,深化基地的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采用多门课程联动式专业见习方式,新闻采访、写作、电视节目编导、新闻摄影、摄像等课程的任课老师,联合组织学生外出地采风,对学生作品点评,整理成册。把传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自我转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一是活动体现时代性,如2008年,“我为奥运加油”大型专题采访实践活动,以班为单位分组多方位多角度对奥运话题进行采访。二是活动体现地方性,多次组织学生深入江华、江永和祁阳县晒北滩瑶族乡等地进行采访,实践活动分成摄像组、摄影组、采访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瑶乡,走进瑶民,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三是活动的倾向性,结合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报道三农问题,如到黄阳司镇采访,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文古镇”“惠民政策”“土地流转制度”等内容,分组根据自己设定的采访主题前往了油料作物基地、工矿企业、高峰名寺等地开展采访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现场采访报道能力。四是课堂实践、小实践、专业实习相贯通。小实践在相对较短时间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可利用假期到新闻单位进行的短期实习。专业实践与永州广播电视局下设的电视台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与新闻实践活动。
[1]杨增和.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文与新闻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8)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岩.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黄朝钦.新建本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万里学院,2007,(4).
[4]郭富平.加强实践教学,办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J].煤炭高等教育2003,(2)
[5]刘宏岩.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1)
G521
A
1673-2219(2011)12-0140-04
2011-11-05
本文系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媒体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适应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杨增和(1964-),男,湖南宁远人,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比较诗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