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南
(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浙江 杭州 311100)
临床上许多药物需要皮下注射,如低分子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临床发现用普通注射器抽药行皮下注射后,针头及注射器乳头有残余量。王白丽[1]提出在注射器腔内留一气泡量,可置换无效腔量,但对空气量不易掌握。2009年 1月至2010年5月,本院乳腺科对普通注射器常规抽药法进行改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改良抽药法 抽取药液后,排尽空气,一手持注射器及针栓,一手回抽活塞使药液至零刻度,让针头及注射器乳头内充满空气,将针头套上针套,一手持注射器及针塞使注射器倒立,另一手食指在注射器空筒及乳头间轻弹3~5下,使针头、乳头内的空气升至药液上方,约0.6~0.7ml,这时针头及针筒乳头内的空气被药液填充,再行皮下注射。
1.2 检查药液残留方法 注射结束拔针后针尖无药液滴出,或注射结束回抽活塞后再推回活塞,针尖无药液滴出,为皮下注射后无药液残留。
改良抽药实施后,10名护士给50例患者行皮下注射,经检查无药液残留,也没有空气进入体内,患者无不适反应。
皮下注射用改良抽药法,使针头及注射器乳头内的药液先换成空气,再将空气弹至注射器尾部,让空间再次充满药液,对注射器内留的气泡进行了定量,既准确地给药,也不使空气进入体内,从而使皮下注射后无药液残留,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1]王白丽,张秀兰.对小剂量药物皮下注射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1997,12(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