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梅
(海南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2)
印尼孔子学院的建设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姜冬梅
(海南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2)
在全球“汉语热”的大环境下,“孔子学院”作为传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权威机构迅速发展。印度尼西亚第一所孔子学院和第二所孔子学院分别于2007年9月和2010年11月挂牌成立,此后还将有六所孔子学院相继成立。印尼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总结了印尼孔子学院的创办和发展现状的特点,分析了其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以期能为即将创办的其它孔子学院提供借鉴。
孔子学院;印度尼西亚;对外汉语
自2004年中国国家汉办开始在海外创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以来,孔子学院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根据世界汉语教学的实际发展需要,国家汉办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重点做了及时的调整,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实行六大转变。即: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从把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从教育系统内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动作转变;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这六大转变也将从为已经创立的和正在及将要创立的孔子学院的工作重心。
由于历史原因,印尼政府曾禁止任何社会阶层从事汉语教学或施实与汉语有关的行为,并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封锁中文报纸,销毁汉语书籍,关闭中文学校,禁止印尼华人说中文等强制措施使汉语在印尼销声匿迹长达30年,直接导致50、60年代以后出生的印尼华人都不懂汉语。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印尼关系的改善,1998年印尼开始实施较为宽松的华文政策,允许并鼓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汉语。此后,社会汉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印尼华人的聚集居住地。紧接着各类国际学校,三语学校和国立学校、公立学校也相继开设中文课程。这些教学机构中,华人是最主要的教学力量和生源。由于多年禁止使用汉语,精通汉语并从事汉语教学的华人多出生于40、50年代前,现已近花甲之年。他们虽有重振印尼汉语教育,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雄心,有丰富的教学、办学和社会经验,但从精力和体力上多少都有些感到力不从心。另外,印尼各教学机构或团体之间长期各自为阵,华人与印尼本地主流人群——穆斯林人之间融合不够,没有统一的汉语教学学术权威机构或团体,无法实行资源共享,形成良性的汉语教学研究环境,促进全印尼的汉语水平的提高。加之,在印尼汉语停滞三十年的时间里,世界范围内各国尤其是其周边国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水平持续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汉语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印尼地区的整体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学水平远远低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邻国。
随着世界性的“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印尼国内汉语学习的热情也持续高涨。经国家汉办的批准,2007年 9月印尼地区的第一家孔子学院——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孔子学院应运而生。2010年11月10日由福建师范大学和雅加达地区的阿拉扎大学合办的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也正式成立。此后,印尼还将有五家孔子学院分别在印尼的不同地区正式成立。本人在雅加达孔子学院工作已近一年,亲历和目睹印尼第一所和第二家孔子学院创建、发展建设过程。印尼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孔子学院是由海南师范大学和印尼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合办。印尼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原为一家多年从事汉语教学的民办学校,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和高度的市场敏感性。生源主要是社会上和在校的华人。它反映了孔子学院在印尼华人圈内的汉语教学推广的现状。此孔子学院从最初的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教学设备,只有一名中方汉语教师的局面发展到如今拥有固定的办公设备、图书馆、中华文化体验中心,固定的教师培训计划的相对稳定局面,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是由福建师范大学与一所穆斯林私立正规大学合办。它反映了孔子学院在印尼的主体人群——穆斯林中的汉语教学及推广工作现状。至撰稿时,此孔子学院已拥有稳定的汉语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固定的办公室。但具体办学方案、教室和生源等问题仍在磋商之中。
根据本人在印尼孔子学院工作近一年的所见所闻所想,本文分析了印尼孔子学院的国际汉语推广工作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求教于各位专家并为今后工作和将要在印尼成立的其它孔子学院提供一些借鉴。
(一)以市场为导向,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多样
目前印尼的孔子学院主要采取中外方大学合作和中方大学与外方企业合作的两种模式。孔子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市场敏感性和办学方式上的灵活性。
根据学员对汉语教学的不同需要,学员背景,学习习惯,印尼的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主要采取小班教学制,教材多样化,学习时间灵活化,每月定期开班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汉语需求。首先,考虑到印尼的学校一般在下午一点就结束了一整天的教学工作,学生还有大量的可利用时间,因此印尼孔子学院根据汉语学习的时间把汉语班级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上课时间开设的班级。一类是非常正常上课时间开设的班级。正常上课的班级的上课时间为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非正常上课时间设立的汉语班的上课时间为下午一点至晚上八点。其次,由于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训练的机会,因此,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机会得到训练,印尼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主要采取小语制。正常上课时间开设的班级每班学生小于或等于15个。非正常时间开设的汉语班每班人数小于或等于10个,也有“一对一”和“一对二”的个别教学的班级。上课时间教师严格遵守“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再者,为了缩短学习时间,让学生短时间内感觉到汉语学习的进步,建立学习汉语的自信心,印尼孔子学院把一学年分为若干个很短的学习周期,及相应的级别。每个学习周期结束时都要考试,学生通过考试后才继续更高级别的汉语学习。最后,根据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和要求,印尼的孔子学院把汉语班分为商务班、导游班、职业培训班和普通班,短期班和长期班,拼音口语班和拼音汉字普通班。这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要求、学生兴趣和学习也理灵活地设立汉语课程的方式有利用于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导向”把对外汉语教学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化。
(二)举办本土教师培训,提高本土教师汉语教学水平,开展多种中华文化活动,协助汉办举办各种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实现全方位汉语国示推广
为实现“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目标,印尼孔子学院在搞好汉语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多次举办针对本土教师的汉语培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活动,内容包括:各种中华文化讲座、中印尼建交图片展、中国图书展等,建立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中文图书馆等。并多次协助汉办巡演团成功举办多场文艺演出。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印尼本土汉语教师和印尼群众前来了解、感受中华文化,激发了印尼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增进了印尼人们对真实中国的了解。
(一)孔子学院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紧张
根据孔子学院章程的相关财务制度,孔子学院的实行合作双方1:1的资金投入原则。为激发外方的办学积极性,保证孔子学院正常运营,国家汉办总部通常会及时地为孔子学院注入所需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外方的资金很难到位,或根本就没有投入的可能。孔子学院的运营资金几乎完全来自汉办总部的投入。随着孔子学院的数目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增加,汉办的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不可能长期全部负担所有孔子学院的资金供应。如果各孔子学院的运营仅仅依靠汉办总部有限的资金支持,无法从别的渠道吸收资金,或创收进行再投入,长期下去势必会产生资金紧张,无法运营的可能。
(二)中外双方责权利界线模糊,资金利用率不高
充分的自主权和明晰的责权利界线,有利于孔子学院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有利于保障中外双方的利益,有利于减少中外双方的矛盾。为了给于各孔子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孔子学院总部并没有对各种办学模式制定具体的规则和法律规范。印尼的孔子学院目前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中外双方人财物、责权利区分模糊,混为一体,处理问题,无章可循。另外,由于办学理念不同,出发点不一,及某合作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同时又缺少有效监督和测评的手段,因此在实践中,中外双方往往会为某个小问题,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孔子学院难以真正行使独立的权利,资金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孔子学院的正常运营。
(三)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渠道地、充分地让印尼人们了解孔子学院
为了实现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国家汉办给每个孔子学院配备各种先进的汉语电子影像产品和中文图书,为孔子学院建设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和中文图书馆院创造有利的条件。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和图书馆的建立是印尼各界了解中华文化感知现代中国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窗口之一。印尼的孔子学院通过报纸等手段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让印尼社会各界对孔子学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其影响力主要停留在印尼华人圈内,许多的印尼本地人对孔子学院的作用、意义知之甚少,对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和中文图书馆的存在和相关服务项目也不很清楚。由于印尼的宗教背景,社会上甚至仍存在把孔子学院和宣传“孔教”等同起来,或“孔子学院”就是教授“过时的”中国古文等种种误解。
(四)印尼本土化师资培训范围过窄,缺少印尼需要的高质量本土教材
为加强印尼本土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解决印尼汉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印尼的孔子学院投入大量精力,举办了旨在提高印尼教师汉语教学水平,加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师培训和讲座,受到了众多汉语教学的欢迎和好评。但每次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同一批华人学员。参与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很少有年轻人和印尼本地人。
教师的本土化是师资建设的重要方向。汉办经过近些年来对本土教材的研发的投入,已开发出了一大批不同民族语言的本土教材。但针对印尼地区的本土教材并不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跟不上实际的需求。质量上主要表现在:教材取材过于中国化,不能引起印尼学生的兴趣,对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儿歌、绕口令和古诗词等部分的印尼语翻译和处理不够妥贴,学习者难以通过印尼语译文领悟中国古诗的魅力,甚至产生会误解。
(一)孔子学院在世界史和中国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
从2004年11月至今,孔子学院最快时以平均每6天建立一家孔子学院的惊人的速度遍布全世界。印尼也即将完成建立7所孔子学院的任务。孔子学院应该以质量取胜,做到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所说“办求开办一所,就办好一所”。树立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品牌效应。汉办总部可根据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为不同的办学模式制定较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明确中外责权利,加强对孔子学院的监管措施和力度。引进竞争和淘汰制度,对终止达不到办学质量标准的孔子学院。为各孔子学院制定更具体的实话细则提供准则。
(二)正确处理孔子学院与合作外方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在坚持汉办的办学宗旨的前提下,中方妥善处理好与外方的关系,制定各自的具体责权利细则,加强孔子学院内部的审核、监督制度,在合作管理的过程中遇到决策性的问题时中方应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使中外合作双方“互为主体”、互惠互利,既要调动对方办孔子学院的积极性,又要有效地监督规范对方,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利用外方现有资源,搭建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
走进印尼主体人群对孔子创办之前,汉办都会对申请创办孔子学院的中、外双方进行资格审查。因此,中、外院校或机构都在当地有较丰富的汉语教学、办学经验和一定的声望。孔子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印尼当地的外方院校的教学声望,借助外方学校的场所、设施和设备。从中华文化与印尼文化的共同点为出发点,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化活动。扩大孔子学影响。
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把宣传渠道拓展至包括以印尼语为主的网络、电台、电视台、宣传册,宣传画和报纸等范围,定期对孔子学院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印尼大众尤其是印尼主流人群了解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作用、业务范围,及其优势和特色,消除他们头脑中的对孔子学院原有的误解。
(四)协助印尼教育部门规范印尼汉语教师队伍资格认证工作,扩大印尼本土汉语教学培训范围
教师的本土化是师资建的重要方向。随着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学的日益重视,许多国家都已把汉语教学工作纳入其国家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印尼教育部也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中文课程,并计划逐步推出对印尼本土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规范措施。作为一个全球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推广的权威机构,应积极促成、协助印尼教育部的这项工作,树立和进一步扩大孔子学院在印尼汉语教学和汉语推广工作在印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本土教师培训的经验,进一步加大汉语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五)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走进社会大市场,满足印尼对汉语不同层次的需要
目前全球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中外高等学校合作、中外高校联合跨国公司合作、外国政府与中国高校合作、外国社团机构与中国高校合作这四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各有优势和弊端。印尼境内的孔子学院大都为中外高等学校合作的模式。形式单一,容易只届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服务面过窄的,资金紧张的局面。各孔子学院可以主动融合另外两种办法模式,与当地有实力的中外企业或政府部门合作,一方面引进企业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吸引企业稳定的生源,实现汉语学生学习,实习,和找工作一条龙服务,打造“汉语学习市场”与“汉语应用市场”的无障碍通道。根据市场,合作各方不同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和中文文华活动和汉语信息服务工作。
(六)印尼境内孔子学院分别为国内七所不同的大学与印尼境内的七个不同的大学或机构合作,有基督教大学、穆斯林大学和企业
且孔子学院都位于印民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七所孔子学院可共享资源,互通有无,整合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办学模式的优势,通力合作,发挥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七)提高孔子学院人员的印尼语水平,了解印尼本地对汉语教学的需要,开发高质量的符合印尼本地需要的汉语本土教材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各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懂得印尼语有利于拉近中印尼双方工作人员的距离,有利于中方人员更有效地与印尼各界交流,更好地指导印尼当地的汉语教学。中方人员应利用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强印尼语水平使之成为有效的工作语言。多方了解印尼社会各界对汉语的不同需要。根据学员的水平、学习目的及特点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或编写符合印尼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本地教材。
2009年至2010年全球孔子学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年内就新增了40所孔子学院和97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印尼孔子学院也稳步发展,势头良好。相信在汉办的强有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下,我们进一步创新形势、融入本土,贴近和满足学习者实际需求,坚持中外双方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印尼孔子学院一定会有更加美好明天。
[1]代雪曦,孙新爱.河北省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何懿,赵双印,杜莹.通过尼泊尔孔子学院创办及发展探究中国孔子学院发展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3]刘延东.携手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在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上的主旨演讲[Z].2010-12-10.
[4]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5]周志刚,乔章凤.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模式据分析[J].汉苏高教,2008,(5).
B222
A
1673-2219(2011)03-0013-03
2011-01-30
姜冬梅(1975-),女,湖南永州人,硕士,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孔子学院中方汉语教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汉外对比研究。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