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俄罗斯文学中的忧郁情绪

2011-04-08 00:42张润
关键词:果戈里普希金特质

张润

漫谈俄罗斯文学中的忧郁情绪

张润

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对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忧郁情绪进行分析,发现忧郁情绪赋予了俄罗斯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更突出了其悲剧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俄罗斯文学;忧郁;特征

俄罗斯的文学独具魅力,尤其是19世纪俄罗斯的文学得到了众多文学艺术大师的赞叹。俄罗斯的文学中不乏打动人心、让人敞开心灵去感受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如此动人,正是源于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文学所特有的忧郁情怀。忧郁,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一个特质,更是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特质。虽然其他一些民族、一些国家的文学也具有忧郁的特点,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俄罗斯那么鲜明和突出。

俄罗斯文学这种忧郁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有着广袤的土地,严寒的气候,茫茫的草原,密密的森林,这样的自然环境就是滋生出这种特质的气候和土壤。此外,俄罗斯同时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辽阔的大自然,漫长寒冷的冬季与苦难深重的历史,共同造就了俄罗斯式的忧郁,培育了俄罗斯文化中独特的艺术气质,俄罗斯的文学与艺术更是不可避免的具有这一民族性的忧郁特质。

一 典型作家作品分析

俄罗斯是一个忧郁的民族,可以说俄罗斯文学有着忧郁的灵魂,其中充满了伤感与哀愁的情绪。俄罗斯第一代诗人茹科夫斯基就是一个忧郁型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夜》就是一首充满伤感的诗:“来吧,夜神,到这里来吧,/带着你神奇的帐幔,/带着你忘忧的药坛,/请你用催眠的歌声,/像慈母安慰婴孩那样,/抚慰忧愁欲绝的心灵。”

茹科夫斯基的学生,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其诗歌的情调和风格上也表现出忧郁的特点,这是一种明朗的忧郁,一种“深刻而又明亮的悲哀”,有着一种更为深厚的坚韧意味,这使得他的作品摆脱了那种温柔、敏感的哀怨格调,并具备了一种坚强有力的博大的情怀。其名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这样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生气!/懊丧的日子你要容忍:/请相信,欢乐的时刻会来临。”用语洗练,音韵铿锵,诗句虽短,却蕴藉着无比坚韧的力量,在痛苦的时刻给人以安慰和希望。可以说,普希金的抒情诗极具魅力与力量,撼动心灵。

普希金的忧郁与他无时不在思考密切相关。赫尔岑曾经说过,普希金的缪斯“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女神,她太富于真实感了,所以无须再寻找虚无飘渺的感情,她的不幸太多了,所以无须再虚构人工的不幸……”就这一点而言,他的忧郁与哈姆雷特式的忧郁或拜伦式的忧郁不无相通之处,也就是说是一种社会性的忧郁。这里所说的忧郁主要是一种艺术风格,一种诗意的情调,它虽然与忧愁、哀伤乃至悲惨的生活内容相关,但它仍然主要是一种美学的或者说是一种审美的效果。换句话说,生活中的忧郁在普希金情感的熔炉中经受冶炼以后成为一种美,它远高于那种具体的、世俗的忧愁和哀伤,而且它唤起的也不仅仅是忧郁,而是思索、力量和美感。

普希金的忧郁中透着极度的敏感,他的不少作品,开头的基调是欢乐、玩笑,最终却以忧郁、徜徉的情绪收尾。这种表现手法,好比一篇乐章在尾声部分才突显主旋律,在前后两种截然相异的旋律的强烈对比下,使后者反而盖过了反复展示的前者,将主旋律深深印在了听众的心间。这与西方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中著名的“欧亨利式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我耗尽了我自己的愿望》这首诗,前面绝大部分的文字有如平淡的散文,其中虽然有抒情部分,但并不强烈,可到了最后一节,却笔锋急转:“就好像当初冬凛冽的风,/盘旋,呼啸,在枯桠的树梢头,/孤独的感于迟暮的寒冷,/一片弥留的叶子在颤抖……”。阿赫玛托娃曾经说过,“普希金像害怕不幸一样害怕幸福。”在普希金看来,纵情欢乐之后总是难免孤独失落、寂寞凄凉,这是对所谓的"欢乐"的绝妙讽刺。

在果戈里的作品中,欢乐和忧郁的反差更为强烈。果戈里命运坎坷、精神抑郁,心灵饱经忧患。生活的苦闷和身体的疾病造成他忧郁的性格,他对统治阶级的嘲笑背后总是带着忧郁的目光,流着悲切的眼泪。《狄康卡近乡夜话》是果戈里的成名作。全书充满着欢快的旋律基调和幽默的笑谈谑语。当年,普希金以诗人的敏感听出了年轻果戈里笑声背后寂寞苦愁的哀伤,称他为“愉快的忧郁者”。果戈里自己也承认,早期作品的那种愉快,是要通过欢乐浪漫的情绪来发泄心中的苦闷和忧郁。《狂人日记》和《外套》是描写“小人物”的两篇杰作。《狂人日记》中,一个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外套》里那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吏,毕生攒钱做的新外套刚穿上身便被劫,他成为众人的笑料,最后含恨死去。与早期作品明显不同,果戈里已开始采用讽刺的笔调揭露现实的丑恶。在看似喜剧性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切的悲哀,在小人物可笑又可怜的命运中饱含着忧郁的悲剧因素。

果戈里内心的忧郁和作品外在的喜剧形式在《钦差大臣》中奇妙结合,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一个来自彼得堡的十二等文官,阴差阳错被某地官员们当成宫廷派来的钦差大臣,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果戈里利用喜剧的夸张形式和辛辣的讽刺,揭露了官僚阶级的种种丑态。这种嘲笑融合了作家忧郁愤怒的情感,对现实具有强烈的抨击力。

果戈里的巅峰之作《死魂灵》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笑与苦极端交杂的悲喜剧经典。讽刺的主题与为现实而忧心如焚的悲剧主题并行发展。即使大笑也掩盖不了浓稠的忧郁,笑过后又觉得悲哀。果戈里的“笑”贯穿他一生的著作。他的笑,是含着泪的笑,一次比一次深沉、复杂,进而忧郁。

通观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其中的文学形象无不带有这种令人无法排遣的忧郁,这种忧郁的情愫深入心灵,令人心酸。帕斯捷尔纳克在他的诗中坦承地说:“蘸好墨水就得哭”。他用诗句织成一幅凄凉忧伤的图画。阿赫玛托娃在《为什么你一会儿装扮成风》中写道:“披着破烂头巾的缪斯,/拖长声音凄凉地歌唱。/那青春的强烈苦恼中,/有她创造前进的力量。”其实,正是这种痛苦、这种忧郁、这种哀伤,给予了俄罗斯诗人和作家力量,使他们创造出数不清的杰出作品。

即使是苏联时期的文学泰斗肖洛霍夫也没有摆脱这种忧郁的情绪。他的《一个人的遭遇》,无论是小说还是改编后的电影,主人公索科洛夫“那双充满绝望的忧郁的令人不忍多看的眼睛,总是令人无法忘怀。然而这种忧郁的情绪却没有消磨和瓦解俄罗斯人的斗志,恰恰相反,它远比那些空洞的激情和莫名的亢奋更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因为,这种忧郁源自于人对自身存在的反复拷问,源自于人对整个人类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伤感与哀愁是人性中的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愫。正是这些美好的情愫,让人懂得什么叫同情,什么叫怜悯,懂得如何关心民间的疾苦,如何关注民族所曾经历过的苦难。可以说,只有懂得忧郁、懂得伤感和哀愁的人,才会懂得怜悯,才会富于同情心;而只有懂得怜悯、富有同情心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俄罗斯的作家、艺术家和优秀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懂得这一点,才坚守自己的良知,始终维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并互相支持,互相救助。

当然,忧郁所带来的并不都是正面效应,负面效应也同样不可避免。比如酗酒,比如自杀,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俄罗斯杰出的抒情诗人叶赛宁,叶赛宁被称作是“最后一个俄罗斯乡村诗人”,他始终站在乡村的立场上警惕着工业和城市的“侵入”,他指责城市的扩张是“铁的客人”,他为乡村中曾经的美好事物正逐渐消逝而悲伤。其诗集《酒馆莫斯科》中的《喝吧,喝吧。伴着该死的吉他……》、《我只有一次欢乐》等诗篇是其忧郁悲观情绪的外露,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最后,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叶赛宁自缢而死,并留下了一首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

二 结语

综上所述,俄罗斯文学具有典型的忧郁特征,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思想特征,有深厚的人民性和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忧郁的特质与独特的思想特征融为一体,共同铸造了俄罗斯文学的精魂,使俄罗斯文学透出一股高贵的气质,独具艺术魅力与文化特性。因为忧郁,所以痛苦。而只有痛苦的灵魂,才能产生深刻的思想。这注定了俄罗斯文学具有悲剧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1]任光宣,等.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建华,等.俄罗斯文学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4]曾思艺.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5]杨淑蓉,程迎新.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J].时代文学,2009(11).

Abstract:Russian literature and art,as an integral part of world cultur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This article analyzes that melancholy emotions which endows the Russian literature with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the melancholy emotions attach tragic and profound characteristic to it.

Key words:Russian literature;melancholy;characteristic

Class No.:I106Document Mark:A

Melancholy Emotions in Russian Literature

Zhang Run

I106

A

张润,硕士,讲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浙江·杭州。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及俄语教学。邮政编码:311231

1672-6758(2011)05-0095-2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果戈里普希金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果戈里写作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果戈里烧稿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
果戈里烧稿
果戈里:把稿子推进“火坑”的作者才是好作者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