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北地郡泥阳县考

2011-04-07 13:46李宗慈
关键词:宁县故城

李宗慈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兰州 730070)

汉北地郡泥阳县考

李宗慈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所,兰州 730070)

汉代北地郡泥阳县在今甘肃省宁县附近,而《后汉书》以后史籍中记载北地郡泥阳县皆在今陕西省耀县境。由于汉末魏晋战乱,北地郡内徙并寄居于冯翊之地,泥阳县也迁至陕西耀县附近,并封有实土。由于县名相同,所属郡也相同,故后人常将两者混淆。

汉代;泥阳县;故城

《汉书·地理志》云:“北地郡,秦置。莽曰威成。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县十九:马领,直路,灵武,富平,灵州,昫衍,方渠,除道,五街,鹑孤,归德,回获,略畔道,泥阳,郁郅,义渠道,弋居,大要,廉。”[1]1616由此可知泥阳为北地郡所领之一县,因处泥水之阳 (泥水之北)而得名。王莽始以经义更州县之名,曰泥阴。应劭曰:“泥水出郁郅北蛮夷中。”[1]1616清汪远孙撰《汉书地理志校本》曰:“泥阳,莽曰泥阴。案泥即下郁郅之泥水也。”[2]可知泥水即今甘肃省宁县东南之马莲河,汉泥阳县当离之不远。《中国历史地图集》[3]将汉泥阳故城标在今宁县马莲河东北方向亦是基本正确的。

《后汉书·郡国志》[4]3520“北地郡”条仅记其所辖六城,泥阳为其一,有五柞亭。《晋书·地理志》[5]也仅列其名,泥阳依旧属北地郡管辖。至《魏书·地形志》“雍州北地郡”条:“北地郡,领县七。富平,泥阳,弋居,云阳,铜官,土门,宜君。”[6]2609泥阳条校勘记:“有慈城山。温校:《太平御览》卷四四,二〇九页引《四夷郡国县道记》:截薛山在云阳县东北十里,一名慈峨山,俗云嵯峨山。疑‘城’字当为‘峨’字,形相涉而误。按《寰宇记》卷三一耀州云阳县嶻薛条与御览同,为多王褒云阳宫记:东有慈峨山,今土人谓之嵯峨山。”[6]2644此处北地郡泥阳县当在耀州 (今陕西耀县)境。那么同是泥阳县,同为北地郡所辖,为何处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呢?问题与两汉魏晋北地郡之内徙有关。王茂福[7]、赵以武[8]两位先生对此问题曾有相关论述。

一、泥阳县辨析

关于西北边郡在两汉内徙的问题,学界多有争议,赵以武和王茂福对北地郡内徙看法不尽相同。赵以武先生认为,北地郡三次内徙的时间:西汉末,东汉安帝永初五年 (111年),东汉顺帝永和六年 (141年)[8]。王茂福先生则认为,北地郡在顺帝永和六年 (141年)迁入,顺帝汉安二年(143年)迁回 (或此次并未实际实行),之后又于建安末年再次迁入[7]。两文旁征博引,然而均是旁证,并无直接的佐证。史书关于此次内徙之后何时迁回,再无记载,本文因此持北地郡内徒两次之说。

永初五年三月 (111年),“羌既转盛,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4]2887-2888。“明年夏,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单于及左鹿蠡王须沈万骑,击零昌于灵州,斩首八百余级,封须沈为破虏侯,金印紫绶,赐金帛各有差。任尚遣兵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秋,筑冯翊北界候坞五百所。任尚又遣假司马募陷陈士,击零昌于北地,杀其妻子,得牛马羊二万头,烧其庐落,斩首七百余级,得僭号文书及所没诸将印绶。”[4]2890至顺帝永建四年 (129年),尚书仆射虞诩上疏曰:“臣闻子孙以奉祖为孝,君上以安民为明,此高宗、周宣所以上配汤、武也。《禹贡》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北阻山河,乘厄据险。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而遭元元无妄之灾,众羌内溃,郡县兵荒二十余年。夫弃沃壤之饶,损自然之财,不可谓利;离河山之阻,守无险之处,难以为固。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但计所费,不图其安。宜开圣德,考行所长。书奏,帝乃复三郡。使谒者郭璜督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驿。既而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计。遂令安定、北地、上郡及陇西、金城常储谷粟,令周数年。”[4]2893《后汉书·顺帝纪》亦载:永建四年(129 年),“九月复安定、北地、上郡归旧土”[4]251。此次内徙寄治三辅之地长达18年之久。

永和六年 (141年),羌乱再起,北地、安定再次内徙,寄居三辅。“于是东西羌遂大合。巩唐种三千余骑寇陇西,又烧园陵,掠关中,杀伤长吏,郃阳令任頵追击,战死。遣中郎将庞浚募勇士千五百人顿美阳,为凉州援。武威太守赵冲追击巩唐羌,斩首四百余级,得马牛羊驴万八千余头,羌二千余人降。诏冲督河西四郡兵为节度。罕种羌千余寇北地,北地太守贾福与赵冲击之,不利。秋,诸种八九千骑寇武威,凉部震恐。于是复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遣行车骑将军执金吾张乔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河内、南阳、汝南兵万五千屯三辅。汉安元年,以赵冲为护羌校尉。冲招怀叛羌,罕种乃率邑落五千余户诣冲降。于是罢张乔军屯。唯烧何种三千余落据参亦北界。”[4]2896自此之后,北地再无复归之载。 《后汉书集解》: “先谦曰:……是北地郡自永和六年以后不复归旧土也。”[9]

正因北地郡此次内徙冯翊之地且“以北地寄治祋祤 (陕西耀县东南)遂改祋祤为泥阳”。从此,泥阳在冯翊有实土。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景明元年 (500年)复置,隋开皇六年 (586年)改为华原县,为通川郡管辖。自此泥阳县之名退出史籍 (与隋代河池郡之泥阳县有别,隋泥阳县为甘肃徽县泥阳镇)。

《魏书·地形志》所记载的泥阳县已是内徙冯翊后的泥阳县了, “二汉、晋属,真君七年并富平,景明元年复,有慈城山”[6]2609。清代学者补两汉后之舆地著作中,所指皆为内徙后之泥阳县。如:

《三国郡县表附考证》:“泥阳,汉书属北地,《方舆纪要》:魏以北地寄治祋祤遂改祋祤为泥阳。《寰宇记》:汉末北地但有泥阳、富平二县。”[10]2893

《三国疆域表》:“泥阳县,今西安府耀县东北一里。”[10]2980

《补三国疆域志补注》:“泥阳两汉属北地,魏晋傅嘏北地泥阳人。《寰宇记》载:故城在华原县东北一里。 《方舆纪要》载:今西安耀州东北一里。”[10]3072

《魏书地形志校录》:“北地郡”条:“泥阳,有慈城山(《太平御览》引《四夷郡国县道记》:嶻祋祤山在云阳县东北十里,一名慈峨山,俗云嵯峨山。疑‘城’字当为‘峨’字,形相涉而误。云阳有云阳宫……)。”[10]4633同书 “豳州”条:“西北地郡……泥阳城(《史记正义》:泥阳故城在罗川县北三十一里),秋水(《史记正义》:正宁县东北四十里有泥阳湫疑即此)。”[10]4636

这些都说明清代学者将汉泥阳故城跟北地郡内徙冯翊后的新城是分开的,但由于名称一样、所属郡一样,加之后代学者给新泥阳城做注时常言“两汉、晋属”,所以后人往往将两者混淆,甚至将北地郡泥阳县跟隋代河池郡泥阳县 (甘肃省徽县泥阳镇)混为一谈。那么两汉北地郡所辖泥阳县城址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泥阳故城标在今甘肃省宁县早胜原是基本正确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11]、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12]、《中国历史大辞典》[1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14]都只言其大概方位,并无具体城址说明。

二、泥阳县故城考证

清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北地郡泥阳县”条:“《史记·郦商传》:破章邯别将周驵于泥阳,应劭曰:在泥水之阳,《魏书·地形志》:阳周县有泥源城,《史记正义》:泥阳故城在宁州罗川县北三十一里,《通典》:今邠州定平县本汉泥阳县地。《元和志》:今宁州郭下定安县本汉之泥阳县,故城在县东南十五里又州北七十里定平县,亦泥阳县地。《方舆纪要》:泥阳以近泥上流而名也,《魏收志》云阳周县有泥源城即此矣。《大清一统志》:泥阳故城在今庆阳府宁州东南。《州志》云:州东五十里有泥阳里,莽曰泥阴。”[10]911《读史方舆纪要》卷五七:“宁州安定废县,今州治。秦义渠县地,汉为北地郡泥阳县地,后汉因之。”《北周·地理志》 “赵兴郡定安县”条: “安定(今甘肃宁县西北三里)后魏置。 《魏书·地形志》:定安真君二年置。《元和郡县志》:定安县,本汉泥阳县,在今县理东南十五里泥阳故城是也。”[15]《元和郡县志》:“宁县,紧。西北至州七十里。本汉阳周县地,属上郡。《汉书·陈余与章邯书》曰: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谓此县也。后魏置泥阳、惠涉二护军。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复置阳周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罗川,因县南罗水为名,属宁州。皇朝因之,天宝元年改为真宁县。”[16]《史记正义》:“故城在宁州罗川县 (隋县名,今甘肃省正宁县罗川乡)北三十一里。泥谷水源出罗川县东北泥阳。源侧有泉,于泥中潜流二十余步而流入泥谷。又有泥阳湫,在县东北四十里。”[17]《甘肃通志》载:“泥阳故城在县东南五十里……州志有泥阳里,即此。”[18]依据上述文献记载可知, 《史记正义》记泥阳故城在罗川县 (今正宁县罗川乡)北三十一里,折合今公里数为16.74公里;《大清一统志》记泥阳故城在宁州东南五十里,折合今公里数约30.78公里。今宁县与正宁 (现治山河镇)几乎处于同一纬度,直线距离约42.5公里,罗川乡位于宁县东南,正宁的西南,至宁县的直线距离约35公里,至正宁 (山河镇)的直线距离约27.5公里,宁县平子镇位于罗川乡正北,直线距离约15公里,宁县米桥乡位于正宁山河镇正西约6公里,距罗川乡的直线距离约20公里,因此依据现代实际距离推测汉北地郡泥阳故城当在今宁县米桥乡至平子镇界,笔者曾于宁县实地考察,宁县平子镇碾嘴子村和米桥乡孟家村两村交界处确实有一座故城遗迹,位于西沟畔岭台地之上,城址内农田到处散布着绳纹或素面灰陶片,内缘为菱形纹饰的残瓦片。从地形上看,此处位于宁州东南约25公里,即早胜塬偏东南中心地带,塬面被南北两条沟切割成一处窄的岘子,故道西可去宁县 (宁州),东可去正宁,地形十分险要,可以说是早胜塬东南部的关隘要塞,关于此故城学界并无确切说法。根据地望等因素,此故城可以确定为汉北地郡泥阳故城的遗迹。现存东城墙长100米,其中的0.5米残高2.7米,墙基厚度约0.065米。该段和南城墙墙底部分,均有夯筑痕迹,其余全部毁坏。然就城墙夯筑形态来说乃后代所另筑。由于此区黄土疏松,夏季多暴雨,百千年来不断冲刷,古城遗迹遭到毁坏,加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此区曾大搞平田整地,当地村民亦在此处取土铺路,所以故城遗址已基本无存。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二十五史补编:第1册[M].上海:开明书店,1931:445.

[3]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17-18.

[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5]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431.

[6]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王茂福.汉末北地、安定郡内徙新考[J].西北史地,1997(3):32-38.

[8]赵以武.关于汉魏晋时期北地郡的变迁[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3):6-9.

[9]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1286.

[10]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二十五史补[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1]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941.

[12]魏嵩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706-707.

[13]郑天挺.中国历史大辞典[M].音序本.上海:中国辞书出版社,2007:1883.

[14]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672.

[15]王仲犖.北周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0:95.

[16]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65.

[17]张守节.史记正义[CP/DK].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18]许容.甘肃通志[CP/DK].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An Evidential Study on Niyang County in Beidi Prefecture of Han Dynasty

LI Zong-ci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Research,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Niyang county in Beidi prefecture of Han dynasty is near Ning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but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HouHanShu shows that Niyang county of Beidi prefecture should be the territory of Yao county,Shanxi province.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versions of Niyang counties,we can conclude that Niyang county migrated to Yao county of Shanxi pronvince after the invasion of Qiang ethnic minority during Wei-Jin dynasty,then,Niyang county had its own territory in Yao county,which makes people confuse them.

Han Dynasty;Niyang county;original place

K234

A

1673-9779(2011)04-0482-04

2011-06-03

李宗慈 (1983—),男,甘肃正宁人,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学习与研究。

E-mail:lizongci0523@126.com

[责任编辑 位雪燕]

猜你喜欢
宁县故城
甘肃宁县:果园防冻出新招 农民增收有利器
一件奇怪的事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甘肃省宁县良平镇的两座古戏台考述——兼说县卷本《戏曲志》的资料价值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宁县人大常委会开通“宁县人大”微信公众平台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故城谣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
若使梦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