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实现科学决策

2011-04-04 03:07崔浩
党政干部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科学决策决策群众

○崔浩

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实现科学决策

○崔浩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笔者认为,这一讲话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群众观点。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决策是由决策目标、决策方法、决策步骤、决策技术以及检验决策的标准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主体行为。决策主体选择什么样的决策目标、使用什么样的决策方法,往往是由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只有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实现科学决策。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把群众呼声视为第一信号

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就是千方百计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理解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把上级意图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实施办法。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创造能力,就不会产生出符合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指导性政策。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应当富于创造精神,善于在上、下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领导方法,时时刻刻注意了解群众的情绪,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倾听群众呼声,以此作为确定或调整工作思路、部署、措施的第一信号和基本依据,才能使工作切合实际,顺应民意,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利益。群众利益一般不排斥正当的个人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个人正当利益的总和。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就要牺牲个人利益,这种付出就是共产主义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共产党人所维护的群众利益,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统一,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统一。群众利益是个整体,体现在各个方面。而群众最大和最根本的利益,就在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扭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这些大事不放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我们的工作好坏、成绩大小,不能只凭自我感觉,也不能只靠上级的检查评比。把群众满意当作最高奖赏和第一标准,应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座右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评判是最公正的。群众的反映,就是我们工作灵敏、准确的晴雨表,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不断强化群众的意识,多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多考虑群众的评价,把“功过是非由群众评说”作为自觉追求。

二、立足群众路线进行科学决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是实施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

从字面上讲,“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实事求是立足于“实”,着眼于“是”,着力于“求”,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重实践,重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决策简单地理解就是选择与决定,它是指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以及为坚持方向、达到目标、贯彻原则的方法、手段所做的决定。决策作为领导者从事领导实践的核心内容,必须讲求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而要保证决策科学、可行,领导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技术水平等主客观条件,同时,必须使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未来、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成功的机会与失败的风险等多方面加以权衡,分析决策实施后的利弊,经过充分论证,确定其可行性。真正做到这一点,正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因此,实事求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二)调查研究是进行有效决策的根本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它是了解实情的基本图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所谓调查研究,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深入实际,掌握真实材料,经过分析和综合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指导行动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果说,实事求是是思想方法、思想路线的范畴,那么调查研究则是工作方法、工作路线的范畴。调查研究贯穿于整个决策过程,在动议过程中,要靠调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使决策者下定决心;在集体讨论过程中,要靠调查研究拿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意见,让领导者进行可行性论证;在付诸实践过程中,还要靠调查研究检验、修正、督办。作为领导者,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比较详细地占有影响局势的各种因素的动向信息,就可以做到成竹在胸,全局在握,进而便于科学决策以实现开局有力、展局有章、驭局有道、收局有底,稳操驾驶局势的主动权。

(三)民主集中制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必经程序

民主集中制从理论和宏观意义上看,是党和国家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而从具体制度的角度来看,可视为一种权力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具体到决策层次,又可视为权力运作方式,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和集中两种权力运作方式的有机结合。两种方式在决策过程中是不同质的,其作用过程也是反方向的。

一方面,发扬民主是为了力求决策的科学性。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哲学原理,衡量决策是否科学的标准必然是实践。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需要时间作为基础的,但现实生活中,决策往往是先于实践的主观行动,不可能总是先实践而后有决策,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甚至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谁也不能断言自己所作出的决策就一定是科学或者正确无误的。在无法判断决策是否正确但又必须通过决策的情况下,就必须发扬民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通过的重大决策一般都能代表多数人的意见和利益,容易获得广大群众的共鸣和支持,使决策变为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为了使决策更趋科学,作为领导者,必须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以群众的眼光去认识问题,用群众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按群众的意愿去解决问题。不仅如此,领导干部还要优化决策机构,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构筑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和反映平台,保证决策的广泛性;要建立健全决策咨询论证机制,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多种方案比较制度、决策方案社会公示制度,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党员、群众、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决策的科学性;要建立健全决策讨论决定机制,以防止少数人独断专行,保证决策的民主性。

另一方面,实行集中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有效落实。集中相对于民主而言,它主要是决策的执行机制。领导干部的责任既是作决策的主体,又是落实决策的主导力量。江泽民曾说过,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相对于中央而言,地方党委、政府应该用更多的精力来抓落实,以保证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除了直接贯彻中央的决策外,地方党委、政府自身作出的决策,实际上也是在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的决策是落实的决策。而态度是否端正,人民公仆责任心有多强,能为民谋多少福址,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作为党的基层领导更多的是应该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上下功夫,着力在吃透上情与明了下情上做文章,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力求使宏观政策具体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 杨 慧)

猜你喜欢
科学决策决策群众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多让群众咧嘴笑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开发利用安全信息系统 规范煤矿安全管理
决策:领导工作的起点
科学决策 英勇善战 全力支前——莱芜战役胜利成因探源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