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玲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启示与借鉴*
● 王 玲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其评价体系科学,可信度高,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招生策略和教育拨款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从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机构的定位、评价机制的确立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公布等方面有效借鉴该排行榜的成功做法,从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服务。
大学排行;高等教育评估
大学排行是建立在大学评估基础上,对大学进行社会评价的一种高等教育评估形式。1983年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率先推出了美国大学排行榜,该排行榜逐渐成为美国大学评价中的权威,其评价方法与结果也已被广大美国公众普遍接受。据调查,每年美国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新生是参考这个大学排行榜选择大学的。[1]
众所周知,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而对大学进行定量、定性评价继而形成科学的大学排行更是一项极其复杂,高难度的系统工程。无论从评估思想或评价角度的确定,还是从数据资料的采集及指标体系、计算原则和权重取舍等各方面的设立,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导致迥然不同的排名结果。而且,由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及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历程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得每个国家对大学排名的具体做法和公众的普遍看法都不尽一致。然而在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对于高等教育的评估也越来越专业化和科学化。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的综合分析,探索较为成熟的美国大学排行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美国是世界上大专院校最多、在校学生数量最多、吸引国外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它对大学的名次排列产生的影响也最大。给大学排名已经成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以下简称《美新》)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而它的排名结果在全美也具有非常权威的地位和影响力。
《美新》大学排行在20多年的大学评价中确定了一套指标权重方法体系,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从学术声誉、学生选择、教学及师资状况、学生毕业率和新生保有率、财政资源、校友捐赠和毕业率等七个方面对高校进行评价。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指标体系设计中,分别采用了反映高等院校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方面的指标。例如,所采用的教育投入指标有录取率、报到率、SAT/ACT成绩、师生比、财政资源等10项;教育产出指标有学术声誉、毕业率、校友赞助率等6项。这些指标中仅学术声誉一项属于定性指标(权重占25%),其余16项二级指标(权重占75%)均为定量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有利于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也更有利于让公众信服。可以说,美国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文化传统,它将大学排行同市场竞争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2]而且,《美新》大学排行榜在指标设置上多采用平均量指标,而忽视总量指标,平均量指标占总体指标的88%,平均量指标的设置有利于凸显一个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美新》排行榜指标设置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指标的选择中加入了新生录取标准、学生保有率、校友赞助和毕业率履行情况等项目,这些指标都是和学生紧密相连,面向学生群体的,因为就大学存在的目的看,培养人才应该是大学首要的目的,大学排行的最终目的也是为考生和家长服务。
美国知名排行机构通过问卷调查由各学院自己提供相关统计资料、大学及与教育相关的各项机构每年公开的年度统计报告、针对教育界及用人单位进行声誉调查的结果等渠道收集排行证据。然后排行评估者往往专门委派人员对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后,再交给各大学请他们自己审核,由于各学校对相关数据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资料来源一般可靠、谨慎。
《美新》每年从各大学收集数据,而这些学校的数据往往由各个大学行政管理研究室提供,这种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往往又都持有博士、最起码是硕士学位,是统计学和数据库管理方面的专家,因此数据往往系统而专业。另外,《美新》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是通用数据集合 (简称CDS),这个数据中心由大学董事会(theCollegeBoard)、彼得森公司(Peterson’s,a Thomson Learning Company)、《美新》 和 Wintergreen/Orchard House组成,保证了数据的规范、标准、准确。作为CDS的发起者之一,《美新》将CDS的数据项和自己设定的数据项合并到问卷中,在调查表返回后进行核查,检验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相关信息的一致性。对于缺失的数据,《美新》从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美国大学体育协会、教育援助委员会和美国国家教育中心教育统计部获得,有时也使用《美新》前几年的数据,但都做了相应的注释。可见,《美新》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广泛、准确,为公正合理的大学评价奠定了基础。
美国大学排行榜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高校时提供参考信息,关注的是比较优秀的院校,所以排行榜仅排出位居全国性大学、全国文科性大学前25%的院校;地区性大学和地区性文科大学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北、南、中西、西4个地区,然后按照地区排出位居前25%的院校。这种公布形式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不会挫伤未能列入排名榜的高校的积极性,反而更激发他们提高办学质量的热情。
《美新》排行榜以民间社会组织或社会媒体作为评价主体,在全球的覆盖面、公众的影响力和数据的可信度、客观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美新》大学排行榜根据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大学进行科学分类并排行,并依据所分类别(大学类别,学科门类,专业类别)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不仅使评价对象具有一定差异性,而且增强其可比性。评价指标上多项指标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对象上侧重研究生教育到兼顾本科教育,评价方式上,由单项评估到综合评估再到分学科、分类评估。[3]
其次,《美新》大学排行指标体系主要是以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为基础确立,主要是为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服务,同时,也影响着政府的教育决策与拨款数量,还影响着校外捐助的资金流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本身是一个商业周刊,发行量较大,影响范围较广,评估活动持久,其中立的地位,严谨的态度,系统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再加上灵活的商业运作,使得该评估机构具有权威的大学排行资质,其评估结果也就为公众所接受和信服。
再次,美国大学排行指标的差异性凸显了高校和学科的特色,确保了评价对象的可比性,极大推动和促进了高校多元化的办学层次和多样化的办学目标的形成。这样的评价结果,促进了高校发展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的积极性,避免了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盲目的横向比较,评价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高等教育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从事高等教育的单位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评估方式。[4]毋庸置疑,对大学及其学科进行排名是一种直观的高等教育评估结果,是高等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各类大学排行榜的综合数据。
自1987年9月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发表中国第一个大学排行榜以来,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者广泛、评价方法多样、影响力深远的大学排行评价体系。回顾20多年我国大学排行的实践历程,早期是以科研成果排名为主,集中在自然科学、理工类专业,而且完全依据公开的客观数据,其排名的指标、方法和发布途径单一。随着大学排名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改进,现今我国的大学排名呈现出逐步成熟和全面的趋势。下面以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三例大学排行榜为例,分析一下目前我国大学排行榜的现状。
1993年6月30日,武书连、杨林、张凡、王树进,在《广东科技报》整版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1年研究与发展》,该文排出了以成果为主,投入产出比为辅的中国大学1991年研究与发展前100名。该评价以国家教委科技司编的 《199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社科司编的《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为数据源,共涉及25项指标,评价对象是全国614所本科大学,指标权重则由全国203名专家综合确定。其后每年该课题组都会公布当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排行,创立了“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这一体系采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方面来设置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虽然“中国大学评价”只有定量指标,没有主观价值判断类的定性指标,而且也没能解决评估难度大的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学术质量评价的问题。但是该评价排行每年都在固定杂志《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上发布排行结果,成为定期常规的评价排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在社会上影响广泛。而且,该机构先后提出四个假设:“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不同类型大学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获得科研经费的能力”、“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平均具有相同的创新能力”、“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具有相同的获得科研经费的能力”,且不论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这些观点为我们的排行实践解决不同类型大学之间和不同学科之间可比性的难题提供了思路,这一点是肯定的。[5]
网大(中国)公司,自1999年开始每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依据网络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和反响和深远的影响。
1999年,网大(中国)公司研发公布了国内第一个消费者角度的排行榜,对中国大陆1020所高校进行了不分类别的排行。引进著名大学评估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方法和标准来设计评估指标和权重。由于难以获得数据,网大排行榜只设计了6个一级指标,并且采用了《美新》的评价方法和数据采集原则,既有客观数据的分析,也有专家和社会的评价意见。2000年和2001年网大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取消了对高校先分类再进行排名的做法,将各类型的高校放在一起排名,旨在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横向动态的了解高校的发展状况,并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评估模式和评估标准。到2007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最重要的改进则体现在数据采集的突破上。网大直接联系院校核实数据,建立了评估者与被评估对象的直接交流渠道,向高校发出数据核查表格,并有135所高校提交了官方认可的准确数据。
经过10几年的探索实践,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逐步走向了系统和稳定,其指标体系也可以较全面地考察和评估一所学校的整体水平,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也能基本考察一个学校的实力和声誉。其排名的设计思想、计算方法、调查结果、指标及权重的确定等排名过程的各项内容都在网大网站上完全公开,增加了排名结果的可信度。指标的确定和权重的分配则采用层次分析法赫德尔菲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自2002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联合《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媒体也连续开展了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榜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综合声誉三个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科研基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培养基地、师资队伍、学生情况和综合声誉构成。三级指标则主要包括重大科研成果、科学创新基地、基础科研项目、杰出校友、杰出教师、学科水平、国家声誉、社会声誉等指标。相比较前两个大学排行,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的指标体系侧重教育投入的指标,数据也全部公开,其特点是突出指标内容的绝对性。而且,在这些硬性指标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重点学科赋予权重系数较大,其指标体系的设计侧重国家对重点大学投资的排行,非重点大学办学特色彰显不够。
相比较广东科学管理学院课题组侧重教育产出的评估,评估指标注重办学规模,其指标更多的帮助考生和家长了解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规模情况和科研实力;网大侧重于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的评估,指标具有弹性,有利于帮助考生和家长了解大学从教育投入到教育产生的状况;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则明显侧重对重点大学教育投入的评估,只是帮助考生和家长理性分析学校教育投入的情况。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进行的大学排行不仅使该杂志一举成为大学排行的权威性机构,影响着本国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而且由于美国是吸引国外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致使《美新》大学排行榜也成为国外留学生择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中国留学生而言,参考该排行榜已经成为一年一度择校时的惯例。由于《美新》排行榜起步早,评价体系科学,可信度高,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市场投入资金流向和制定教育与招生策略和教育拨款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的广泛关注,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值得借鉴的评估手段。综合上文所述,本文认为《美新》大学排行榜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有如下的启示:
第一,合理分类与分类的评估。要使大学排名具有可比性,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对高等学校进行合理分类,并对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对高等学校实施分类评估,还能减少高等学校盲目攀比现象,促使高校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自身特色,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如果要进行更为科学的分类评估,“单项”评估是一项可行的办法,即按学科进行评估排名。美国的大学排行榜也是建立在学科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对大学的声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一流学科的集合就是一流的大学。而且,学科评估和排名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的专业选择也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它更有利于发展每个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使得每个高等学校在大学排行评估中都更加具有积极性。
第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大学排行的综合评价受到的批评很多,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对其理论假设的根基做出否定,一种是希望评价体系和权重上做出修改。第一种情况是教育理论界价值判断的倾向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都是高等教育需要进行质量评估,而毫无疑问,大学排行评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因此,对于大学排行最具有争议的问题就落脚在评价指标体系上面。本文认为,评价指标的修改和完善是技术上的问题,这需要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系统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在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立过程中,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各高校广泛征求意见,再由权威专家综合进行论证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当然,向高校征求意见需要先提供一个草案范本,借鉴《美新》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体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重视学生质量相关指标的设置,例如学生毕业率、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就职率、用人单位满意度、校友捐赠率等等。这些方面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对大学的认可程度。缺乏质量指标的大学排行指标体系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会诱使高校盲目扩招,忽视大学的根本目的。
第三,培植我国大学排行评价机制。首先,评价机构的确立需要进行正确的定位,它不能是正式的官方机构,但是必须专门化和专业化,可以是单独成立的非行政的评估中心,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同时,政府可以规制和监督这些评估中心的评估过程,例如,制定统一的评估原则,加强评估组织的资格认证与审查,提供有效的政策咨询等。美国欧共体委员会 《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研究报告昭示了美国高等学校鉴定机构的实际价值:评估机构应该是根据立法成立的独立的中介机构,行为应独立于政府的政治和政策,工作方法应是与高校协商制定适合的评估程序和框架,如此评估结果才能得到高校的认可。[6]至于评估机构的具体评价方法,则需要强调广泛的社会参与,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注重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有效结合。排行榜的公布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周期性、有固定的媒体和发布时间,公布的内容方式应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建立起向学生和家长负责的评价体系。
第四,加强高等教育法制法规的建设。国家对大学排行以及高等教育评估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应在高等教育法中予以全面体现,详细界定评估机构关于大学排行等评估机制的指导思想、排行原则、数据来源、组织职能、相关的法律责任等,不能夸大其词的进行宣传,不能对消费者(主要是学生与家长)进行误导,对出现严重失真的排行情况,和出入较大的数据信息应该及时追求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大学排行榜的可信度一直受到社会的质疑,排行榜“潜规则”现象一直是公众议论的话题。排行榜所使用的数据有一些是公开数据,但更多的是不同程度上不能公开的内部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说缺乏系统、准确的评估数据是大学排行最引起争议的地方。因此,大学排行和高等教育评估应该在政府法律法规的规制下,建立起相关的法律责任体系,将整个评估活动,特别是信息披露和采集纳入法治的轨道,才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评估过程也才能够越来越规范,其可信度才会提高,从而被公众所接受,而非先听之任之,出现了问题才想办法来加以管制。
[1]Anonymous.How to US News College Rankings[EB/OL].http://ratings.the good guides.com.au/ratings Explained.Cfm.
[2]玄黎娜.从文化视角比较中美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差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7).
[3]王战军,瞿斌.美国、英国大学排名及特点[J].科研管理,2005,(5).
[4]董中昱.从大学排名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 2009,(11).
[5]王国平.对中国大学排行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22.
[6]玄黎娜.中美大学排行文化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64.
*本文系山东省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项目成果之一。
王 玲/教育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