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鸣
对这些所谓的“特供酒”,酒厂职工嗤之以鼻,他们干脆断言:凡是标着“特供”字样的酒均为假酒。
国人对“特供”这个词,一直情有独钟。从前,皇宫大内吃的喝的,甚至玉泉山的水,门头沟的煤,都属于特贡品。今天,虽说市场呈现极大的丰富,“特供”两个字依旧很神秘很吃香。细心的消费者发现,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众多高档白酒品牌,都出现了打着“XX专供酒”、“人民大会堂专用酒”旗号的“特供产品”。这些“特供酒”价格少则几十块钱,贵的也就是二、三百元。对此,卖家宣称自己有“特殊渠道”,所以价格比市面上销售的名酒便宜。近一两年,随着白酒交易的火暴,酒类电子商务网站呈现爆发式增长。相比在实体商铺偷偷摸摸卖假酒,网上销售假酒却明目张胆。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专供酒”存在假冒情况早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很多实体店经销商纷纷拒绝销售,网络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销售平台。
对这些所谓的“特供酒”,酒厂职工嗤之以鼻,他们干脆断言:凡是标着“特供”字样的酒均为假酒。除了“特供酒”,“特供烟”市场也挺火。一段时间以来,河北市面上流行一种没有商标,只在外包装上印有“特需专供”、“内部供应”等字样的特殊香烟,有的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用白纸包着。有人说它叫特供烟,据说是用最好的烟草加工出来的,只供应给内部职工或者特殊用户。在许多人眼里,抽特供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会让别人觉得你神通广大,因为只有有门路的人,才能弄到类似的内部烟。事实到底如何呢?业内人士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此类香烟全是假的。
可是,特供产品居然就有了真货。媒体报道,山东一家酒业公司近日出品一种“洞藏好酒领导专用酒”。按照公司说法,这些酒有标价(一箱900元,一瓶150元),但“很少对外销售”。面对社会质疑,该厂家表示,“现在国家不允许这个叫法了,领导专用酒已经改名叫接待特供酒了”。这“领导专用酒”是不是供“领导”专享,还不得而知,但这名称给人无限遐想空间。有识之士指出,即使以“领导专用酒”为噱头是为了赚钱,这种将“特权转化为商机和利润”奉为圭臬的行为,也值得警惕。
另据新华社记者调查,一些城里的职权部门为了保障自己能享受“绿色生活”,会专门选择一些海拔高,空气好,环境好的乡村,定点定向地养猪种菜,要求农民养猪严守“土”法饲养,不喂合成饲料、不用激素和添加剂。除了土猪“特供”,当地生产的绿色瓜果蔬菜,也被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看中。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村干部说,这些部门手中掌握着各种名目的资金。比如说农业部门有设施农业、生态循环、污染治理等各类项目资金。如果看中某一农产品基地,部门可以通过当地基层政府或企业,让其以一些名目申报项目或申请补助等方式实现变相“补偿”。作为交换,部门得到的是低价优质农产品的供应。毫无疑问,这种特供的泛滥是官场腐败的升级。人们常说的“贪”,大多是指官员贪财、贪色。贪官毕竟还是要吃要喝,他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着和人民群众一样的畏惧感。既然有了特供渠道,他们享有自己丰富安全的“有机食品”,哪儿还会管老百姓的死活?长此以往,这些官老爷难免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惰性,至于毒害食品的泛滥成灾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两种特供产品,同样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可以断言:前者是造假,后者是腐败,都不是东西。针对后一种“特供”,人们尤其感到担忧。有学者明确指出,毫无疑问,这种财富分配和生活方式上的“一国两制”,其最大的社会危害,一是官员脱离人民群众,二是使干群离心离德。假如百年前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享用的是特供,当他读到厄普顿·辛克莱揭露食品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品《屠场》,还会大叫着“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到窗外”吗?食品监管,重如泰山。要想让各级官员真卖力气遏制食品安全的危机,首要条件必须让他们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就像老歌里唱的“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盏灯”。否则,再漂亮的誓言,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