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代著述考》评介

2011-04-03 00:45柳卓霞
东方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胶州历代著作

柳卓霞

《青岛历代著述考》评介

柳卓霞

谈起青岛的由来,人们自然联想到百年前的小渔村、繁华的胶澳小镇,因此,谈起青岛的文化,我们自然会听到“青岛没文化”、青岛是“文化沙漠”或“文化孤岛”之类的定论。诚然,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西安、南京相比,青岛相形见绌,然而就现今青岛所辖的胶州、即墨、平度、莱西等市、区来看,她的历史并不比南京、西安短。早在战国时期,即墨古城即因齐将田单的火牛阵而名垂史册;此后,关于胶南琅琊台、即墨田横岛、胶州板桥镇等的记载屡见于史籍,并涌现出徐万且、庸谭、王吉、官廉、法若真、张谦宜、高凤翰、蓝田、王邦直、柯劭忞等一大批生于斯、长于斯的文人学士。从两汉至民国初年,这些青岛籍的文人学士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述,为丰富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以往的志书与专著,如《重修胶州志•艺文》(清道光三十九年刻本)、《崂山续志》(又称《崂山艺文志》)、《胶州历代著述考略》等,向来只涉及青岛部分地区历代著述的汇总、整理工作,迄今尚无一部对整个青岛地区历代著述进行整理与研究的著作,而青岛大学三位同仁合著的《青岛历代著述考》(201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这一的空白。该书辑录介绍了现今隶属于青岛的胶州、即墨、平度等市及崂山、城阳各区的近800位历代文人的1700余部著述,其内容涉及经学、史学、文学、历法、医药、艺术等多个方面。该书所著录内容是青岛历史文化繁荣的有力见证,对介绍、宣传、弘扬青岛文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把青岛建设成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更是意义重大。

该书还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首先,它对以青岛历代著述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书介绍了青岛地区的历代著述、作者籍贯、生平仕进、主要作品及其存佚等情况。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耗费了著者的大量心血,因为考订一部著述或一位著作者的基本情况,不仅要参阅大量著作者本人和同时代人的史料,还要关注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对丁耀亢《问天亭放言》一书,著者不仅参阅了丁氏原著,还征引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之语加以佐证,并参考了当代张崇琛、魏红梅、周洪才等人的学术成果(第186页)。这些细致的工作给予其他研究者以极大的方便,如对明代即墨文人周如砥的著述情况,该书介绍到:“另有《国史漕运志》二卷、《道德经注》二卷(《四库未收书辑刊》名为《道德经集义》)、《周氏管见》、《青藜馆集》四卷、《周太史文集》三下卷,有单篇诗文《陈情疏》、《与李瀛洲邑令论备倭书》、《重修城隍庙记》、《贺刘邑侯创甓邑城序》、《备荒弭盗议》、《驳迁即墨营于胶州议》、七言律《法海寺》、《黄石草堂》、《白云庵二首》等存世;乾隆《莱州府志•艺文志》收其《汉谏大夫王公祠铭》、《双烈传》、《修莱城记》文”(第37页),这就使其他研究者极为便捷地了解周如砥的著述情况。该书为学术研究提供的便利还体现在其数量不多但颇见功力的页下注释中,如第48页对“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大挑一等”的注释:“清乾隆十七年(1752)定制,三科(原为四科,嘉庆五年改三科)不中的举人,由吏部据其形貌应对挑选,即形貌端正,言语切要,熟于时事吏治。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士人有较宽的出路,名曰大挑。”该注释解释了“大挑”之具体内容,还注明清代科举考试自嘉庆五年由四科改为三科这一事实,让清史研究者之外的其他读者可以更顺畅地阅读。其次,该书的出版为其他地区同类著作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就编撰体例而言,该书采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并辅以行政区划次序和著作者的科举年代顺序,显得条理分明;对具体著作则大致按书名、作者姓名、征引出处、作者小传、著作简介的顺序撰写,部分存世著作还详细载明其版本、现藏地等情况;而且,该书在正文之后附有按姓氏拼音顺序编排的“著者索引”,既方便读者查阅,也便于读者更直接的认知青岛历代名人的概况。就编撰目的而言,该书着力于“丰富青岛文化史的研究内容”、帮助“世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青岛”,这一目的使其兼具学术研究和现实应用两方面价值,对其他地区文献研究、文化宣传类著作的编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无庸置疑,该书难免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它所整理的著作只收录到民国间,对建国以来青岛地区的著述没如搜集和整理,难以反映青岛著述全貌;二是它以出生地确定青岛籍文人的做法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该书将明末清初的丁耀亢、左懋第二人均列为青岛籍,而丁氏为诸城籍、左氏为莱阳籍已为学界认可;三是囿于文献资料散佚民间、原著真容难以睹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该书对不少稿本的介绍极为简略,缺少对著作内容的相关介绍。但白璧微瑕,这些不如人意之处并不妨其成为一部填补青岛地区历代著述研究空白的优秀之作。它的出版,对于青岛文献的整体研究和青岛文化的宣传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华地域性文化的研究也极具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胶州历代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胶州剪纸的类型题材与价值研究
现代农业的胶州尝试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下半年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