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

2011-04-02 05:41张伟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造词宋书中古

张伟芳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中古时期是汉语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而复音化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表明,两汉以后,合成造词取代了派生造词,成为汉语主要的造词方式。随之而来的,是汉语由单音词为主逐渐转变为双音词为主[1]。蒋绍愚说:“由词的引申、转化、音变而产生新词,在上古是一种非常能产的构词方式,但到中古以后,就逐渐让位给合成这种方式了。这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的一大变化。”[2]《宋书》属于当代人修当代历史,基本反映了当时词汇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今天探究复音形容词衍生提供了原始依据,《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依照材料“加工”为新词的不同方式、途径,可分为三种类型:联绵法、叠连法、复合法。

一、联绵法

复音形容词中的单纯词大多是在语音造词的联绵法的影响下产生的。《宋书》中的联绵造词数量不多,共104个,约占复音形容词总数的7%。《宋书》中出现的联绵复音形容词,除“葱倩”、“涩讷”、“危羸”、“茫浪”、“蚩鄙”、“森沉”6个复音形容词首见于《宋书》外,其余多为历史传承的联绵复音形容词。根据两个音节异同情况又分为双声联绵造词、叠韵联绵造词、双声兼叠韵联绵造词、非双声叠韵联绵造词四类:

1.双声联绵词

造次、回遑、褴褛、崎岖、彪炳、惆怅、慷慨、辽落、倜傥、踟蹰、蓊蔚、萧瑟、萧森、踌躇、缤纷、参差、契阔、葱倩、仓卒、疲弊、寂寥、凌厉等。

2.叠韵联绵词

狼抗、逍遥(消摇)、杂沓、从容、绸缪、窈窕、依稀、涩讷、危羸、猖狂、纷纭、赫奕、霏蕤、茫浪、蚩鄙、森沉、崔巍、葳蕤、逶迤、扶疏、超遥等。

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缱绻、仇雠、逡巡。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狼狈、陵迟、猖蹶、狡猾、狼藉、铿锵、缉熙、迟回、雍熙等。

先秦能产力较强的语音造词法到魏晋时期逐渐衰落了。“到了汉代,汉赋铺排夸饰、求变求异的特点导致对联绵词需求大量增长,原有的联绵词已不能满足汉赋作家们描摹情状,夸显文才的需要。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联绵词的语音孽生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过孽生,产生了一大批语音关联密切,彼此音转而生的新的联绵词。”[3]

二、叠连法

这类词汇是使用一个单音形容词重复出现并先后接连起来,表不同于单音形容词的新义,造成新词。叠连法产生于上古,发展于中古,成熟于近古,延兴于现代。叠连法造出的复音形容词都为状态形容词。据统计,《宋书》中采用叠连法产生的复音形容词共有78个,约占复音形容词总数的4%。其中,双音节重叠式复音形容词75个,四音节AABB式重叠词3个。如:勤勤、肃肃、习习、呴呴、邑邑、翼翼、纭纭、迟迟、绵绵、雍雍、弈弈、籍籍、区区、堂堂、温温、溰溰、采采、嗷嗷、逼逼、荡荡、、桓桓、遑遑、穆穆、汤汤、罔罔、娓娓、翕翕、欣欣、依依、隐隐、秩秩、忽忽、孜孜、绵绵连连、勤勤恳恳、业业矜矜等。

三、复合法

根据不同词汇材料按照何种关系而结合的状况来看,复合法又可分为语素合成、附加型两种。《宋书》复音形容词当中,语素合成的双音词约占复音形容词总数的83%左右,附加型占5%。可见,语素合成到了南北朝时期成为汉语词汇滋生的主要方式。

(一)语素合成

上古后期兴起的语素合成,到了中古,占有绝对的主要地位,为汉语词汇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以这种方式滋生的新词是最常见的,所造的词也最多,使用的频率也最高。语素作为复音形容词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它的来源与形成过程与汉语词语双音化的过程相生相伴、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素化问题是汉语词汇发展研究最根本的问题。从语素化着手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汉语语素的特点,并揭示汉语词汇发展和构成的规律[4]。《宋书》中一些活跃的语素,除少数是中古新产生的新语素,多数则是历史的传承语素,这些历史传承语素到中古变成特别活跃的词根语素,与其他语素合成了一些复音形容词。如:

语素“丽”合成的复音形容词有:“侈丽”、“丰丽”、“瑰丽”、“豪丽”、“精丽”、“文丽”、“藻丽”、“严丽”、“奇丽”、“美丽”、“绮丽”、“鲜丽”、“妖丽”、“英丽”。其中,复音形容词“侈丽”、“豪丽”、“文丽”、“严丽”、“奇丽”、“丰丽”、“瑰丽”、“妖丽”为历史沿用词;“精丽”、“绮丽”、“鲜丽”、“藻丽”、“美丽”、“英丽”均是中古产生的新词。可以看出,“丽”是历史传承语素。

语素“侈”合成的复音形容词有:“奢侈”、“侈丽”、“侈纵”、“侈豫”、“侈溢”、“浮侈”、“淫侈”、“繁侈”、“骄侈”、“雕侈”。其中,复音形容词“奢侈”、“淫侈”、“浮侈”、“侈纵”、“侈丽”、“骄侈”6个词是历史沿用词;“繁侈”、“侈豫”、“侈溢”是《宋书》的特殊词语。“雕侈”一词为中古产生的新词。可以看出,“侈”也是历史传承语素。

语素“骁”合成的复音形容词有:“骁敢”、“骁果”、“骁猛”、“骁强”、“骁勇”、“骁壮”。这一组均是中古产生的新词,且“骁壮”是《宋书》的特殊词语。可以看出,“骁”是中古产生的新语素。

以上可以看出,同根语素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和凝聚力。它们是以旧有的语言材料中的语素作为构词材料,与其他语素配搭、繁衍出的一群复音形容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类推”是一个新的语言形式向旧的语言形式靠拢的表现形式[5]。

有的复音形容词的两个语素都是活跃的词根语素。复音形容词其中的一个词根语素与其他语素合成了一些同素族的复音形容词,而另一个词根语素又与其他语素合成了另一些同素族的复音形容词。复音形容词的两个语素通过互释、修饰、陈述、支配、补充等意义的句段演绎,把概念内涵显化释放,从而把概念表达得比以前更为精确、更为具体、更为丰富[6]。如:

“高”语素作为词根语素与其他语素合成了“高贵”、“崇高”、“高卑”、“高大”、“高华”、“高简”、“高峻”、“高抗”、“高亮”、“高邈”、“高妙”、“高明”、“高朗”、“高尚”、“高远”、“贵高”共16个复音形容词。

“高”语素与“贵”语素合成“高贵”的同时,“贵”语素又作为词根语素与其他语素合成了“崇贵”、“富贵”、“贵达”、“贵高”、“贵贱”、“贵盛”、“贵显”、“贵要”、“贵重”、“简贵”、“荣贵”、“整贵”、“尊贵”共13个复音形容词。由此可见,“贵”也是一个极为活跃的词根语素,构造的词语数量也较多,而且位置灵活,可前可后。

“清”语素作为词根语素与其他语素合成了“清修”、“清闲”、“清谧”、“清恬”、“清约”、“清净”、“清虚”、“清整”、“清美”、“清要”、“清赡”、“清真”、“清省”、“清晏”、“清约”、“清旷”、“清亮”、“清白”、“廉清”、“清简”、“清洁”、“清平”、“清峻”、“清廉”、“清谨”、“清尚”、“忠清”、“清直”、“清显”、“清严”、“清介”、“清刻”、“清整”、“肃清”、“清畅”、“清凉”、“廓清”、“清拔”、“清标”、“清华”共40个复音形容词。

“清”语素与“严”语素合成“清严”的同时,“严”语素又作为词根语素与其他语素合成了“严劲”、“严酷”、“严正”、“严威”、“严整”、“严促”“威严”、“严峻”、“严毅”、“严酷”、“严猛”、“严刻”、“刚严”、“严切”、“矜严”、“严暴”、“严苦”、“严固”、“严密”、“严恪”、“严丽”、“严整”、“严明”、“端严”、“严肃”、“坚严”、“严重”共27个复音形容词。

《宋书》中“高”、“贵”、“清”、“严”等活跃语素,以一字聚词的联想方法,聚合成数量众多的词族。这些词族都是一个大数量的复音形容词聚合群。这些同根复音形容词以同根成分表明意义上相互联系,又以不同成分将彼此意义区别开来,形成了一个具有灵活性、族聚性和系统性的同根词类聚群,有利于构建汉语的词汇系统。

(二)附加型

所谓“附加”,意味着相结合的词汇材料有主从之别,从属的部分依附并加连在主体部分上。从属的部分是词缀,没有明显的语法意义,词缀附加到词的主体部分,形成一个具有词性标志的新词,大多数情况下还形成一个以词根原有的概念意义为基础的新意义。从词汇衍生的效率来说,附加型是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据笔者统计,附加型在《宋书》中出现得并不多,共有85个,主要为附加前缀和附加后缀两类,占复音形容词总数的5%。如:

充当附加前缀的有“惟”、“可”、“式”,共产生了7个复音形容词:惟阜、惟和、惟永、维危、可念、可惜、式微。

充当附加后缀的有“然”、“尔”、“若”等。其中,词缀“然”构成复音形容词最多,共77个。如:皎然、卓然、慨然、灼然、烂然、安然、显然、傲然、坦然、油然、恬然、豁然、粲然、赫然、窈然、炳然、默然、郁然、晏然、肃然、蔚然、澹然、俨然、浩然、佹然 怅然、悠然、昭然、嶷然、谬然、旷然、茕然、斐然、廓然、纷然、渊然、烝然、飘然、皦皦然、荡荡然、浑浑然、淡淡然、欣欣然、郁郁葱葱然等。

后缀“尔”、“若”、“如”,构成复音形容词共8个:卓尔、蠢尔、率尔、徒尔、蕞尔、脱尔、沃若、晏如。

《宋书》中附加式前缀“可”是汉魏时新产生的前缀,“然”、“惟”、“式”、“尔”、“若”五个词缀均为先秦常用词缀,只有后缀“然”数量多,且非常灵活,仍是一个能产的后缀,词缀“惟”、“式”、“尔”、“若”生命力较弱。词缀附加在《宋书》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成为复音形容词造词法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从《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可以看出,先秦能产力较强的联绵法到魏晋时期逐渐衰落了;复合造词成为汉语造词发展史上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中,语素合成是能产性最强的主流的造词方法,有了语素的观念和语素合成的理解能力,这是思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而附加型的产生,则标志着抽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1):63-67.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94.

[3]林飞.汉赋联绵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4]杨晓黎.汉语词汇发展语素化问题刍议[J].汉语学习,2008(2):52-56.

[5]苏新春.当代中国词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185.

[6]王艾录.论汉语复合词的语言价值[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65-69.

猜你喜欢
造词宋书中古
一顶花草帽
我的新伙伴
关于网络新词语中的仿拟造词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My Winter Vacation Plan
宋书寒吴焕琴招贴设计作品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从2006及2007年度新词语看“修辞转化”造词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