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云舫散文的用典方式研究

2011-04-02 03:58
关键词:用典典故散文

贾 雯 鹤 张 琴

(重庆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030)

钟云舫散文的用典方式研究

贾 雯 鹤 张 琴

(重庆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030)

清末作家钟云舫散文中的用典以量大且密、姿态横生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胜枚举的用典方式是钟云舫散文的一大亮点。然而目前关于钟云舫的研究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体系,对其散文的用典研究至今仍无人尝试。本文试图对其散文中的用典方式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从典故的引用标志是否明显和典故原义与新文本的意义的关系两个角度,归纳出九种用典方式,然后运用实例加以分析,并总结钟云舫运用典故的特点和创新处。

钟云舫;散文;用典方式

钟云舫(1847—1911)是晚清时期重庆地区的文化名人,本名祖芬,字云舫,以字行,自号铮铮居士、落落居士。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钟氏传世著作有《振振堂》集八卷,其中《文稿》两卷、《诗稿》两卷、《联稿》四卷。此外,尚有戏曲两种,包括《招隐居传奇》两卷和《火坑莲》一卷。《振振堂文稿》除《叙》以外,共收文三十一篇,分为上下卷。从文体上来看,这些文章可谓众体杂陈,显示了作者熟练驾驭各种文体的能力。

文学创作中的用典现象古已有之,历代学者对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典故进行了积极探索,钟嵘的《诗品》、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刘勰的《文心雕龙》和皎然的《诗式》对此都有论述。钟云舫散文中的用典方法多样,除了使用一些常用的用典方式之外,还做了大胆的尝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典技巧,并取得了较好的文学效果。本文结合钟氏散文中的用典实例对其用典方式进行了归纳梳理,共总结出明用、暗用、正用、反用、代用、比用、合用、借用和群用九种,其中颇多巧妙和创新之处。

(一)明用

明用就是在行文中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标明所引典故的内容。详细来说,对语典而言,明用就是指运用了特殊符号或者特定句式加以标明。特殊符号包括引号、冒号等,短语包括“所谓……者”、“《诗》云……”、“自古道……”等[1](38)。就事典而言,就是明确提出故事的人物,钟云舫散文中常用人名就可看作是明用的标志,如《诰封四品恭人杨府熊太恭人七旬寿序》:“谢道韫之才,何须小视。”钟云舫散文中明用的语典较少,事典很多,明用之典如珠玉镶于外,增加了文章的光彩。明用因其直白,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文章的含蓄性,但也节约了读者思考的时间,避免误解和不知所云,使钟氏散文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二)暗用

暗用就是不指明出处,把典籍中前人的事迹或言论融合在自己语言中,用以表达自己的意思。古人大多认为暗用比明引好,语典尤其要求暗用,以达到“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的效果。钟云舫的散文中语典多暗用,事典也有暗用的,但在数量上无法与明用事典相提并论。

1.语典

钟氏散文中语典的暗用有两种情况:一是使用原句,如《毕七修斋荐祖母表》:“顾我复我,以爱孙而抱孙;恩斯勤斯,以大母为保母。”“顾我复我”语出《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恩斯勤斯”语出《诗·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作者没有使用任何标志指明这里运用了典故,读者要经过一番思索或考察之后才能发现。二是化而用之,把前人成句改造成合乎自己句式的形式。如《三圣会序》:“以为此固煦煦之仁,孑孑之义耳。”化用韩愈《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2.事典

钟氏散文用事典倾向于明用,但也有暗用的情况,即不明确交待故事的人物。特点是多选用大多数人熟知的典面,如“坦腹”、“咏雪”、“倚马”、“倒屣”等。当然还有一些典故不容易辨认,如《马翼南六秩寿序》:“军士则爰丧其马,公卿惟谨视其豚。”这里描写的是动乱的社会局势,“公卿谨视其豚”,从字面上看是公卿只小心照看小猪的意思,但这样读来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说在时局动乱的时候公卿小心照看小猪呢?原来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明史·王艮传》:“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胡)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鸩死矣。缙驰谒,成祖甚喜。”了解了这个典故,读者就会明白“公卿谨视其豚”的意思就是公卿都只顾保全自己的性命。钟云舫文中并没有提到这个典故的人物和情节,但是熟知这一典故的读者则会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深意。

(三)正用

正用就是使用时取典故本身固有的、为大众所公认的意义。[2](64)钟云舫散文中所用的典故本身所具有的、为大众所认可的意义有时是字面义,有时是其字面引申义。这些情况都属于正用。

1.典故本身的意义是其字面意义

简言之,即所用典故的意义就是它的字面所表达的意义,没有引申义。这种典故在钟云舫散文中的意义也是它的字面意义。如《钟肇西六秩寿序》:“鲐背序齿,夫倡妇随,燕鲁侯之喜焉。”《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由此可见“鲁侯之喜”就是指“令妻寿母”。这和钟肇西寿宴上老幼欢聚一堂、夫妇相敬如宾的情景相符合。

2.典故本身的意义是其字面引申义

有些典故本身的意义不是其字面所表达的意义,而是其字面引申义。钟云舫在运用的时候也是采用它的引申义。如《诰封四品恭人杨府熊太恭人七旬寿序》:“此日升堂,合对冈陵而作颂;他年斗酒,更从耄耋以称觞。”语出《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冈陵的字面意义是山冈和丘陵,但《诗》中用“如冈如陵”表示的意思是祝颂福寿绵长。后因用“冈陵”为祝寿颂词,引申为长寿的意思。钟云舫就是直接采用了这个词的引申义。

(四)反用

所谓反用,简单地说就是反其意而用之。罗积勇教授在《用典研究》一书中把这种用法称为“反义式”,并进一步解释为:典故中有所谓熟典,今说写者所叙之事与之完全相反,或部分相反,或者因说写者所叙之事而对该熟典原来的含义、原来所承受的价值评判有所否定,这时说写者往往把该熟典的故事情节或其价值评判或其所言道理全部改写或部分改写成跟他原来相反的样子,以与原来那个人人皆知的熟典构成对比,以达到特定的修辞目的。这便是“反义式”,习称为“反用”。[1](99)这是一种比较科学全面的解释。这种用法在钟云舫的散文中也不乏妙例,

1.针对情节的反用

即在引用典故时把故事的整个情节或者部分情节改写成与原典相反的样子。如《马翼南六秩寿序》:“马君则短后衣,率前敌,短鏦修鎩,叠堡重碉,程不识之刁斗无声,周亚夫之旌旗改色。”程不识和周亚夫都是治军严慎、军令严整的名将军。钟云舫在这篇文章里说程不识的军队不再习击刁斗,周亚夫的令旗改变了颜色,这样反用典故以突出马翼南的儿子作战英勇。

2.针对评价的反用

即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引用典故时对整个典故或典故中的某个人作出与以往评价相反的评价。如《邱公梅村五旬寿序》:“然而东方狡狯,徒偷王母之桃;南海摩诃,空诵如来之叶。”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东方,指东方朔。《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3](221-222)这一例中的关键在于一个“徒”字。东方朔被短人指偷王母之桃遂得皇上的刮目相看,按通常评价,这是件好事,但钟云舫却说这是徒劳的。第二例中的关键在于“空”字,南海观世音菩萨诵读佛经以超脱济世,钟云舫却说是没有用的。钟云舫对这两个典故给出了与通常评价相反的评价,是为了告诉人们他自己认为人生在世要德行兼备助人济世,不必通过获得权势和诵读佛经的方式。

(五)代用

钟云舫在用典时,有时不涉及典故的具体情节,而使用一个从此典中浓缩出来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关键词,用这一关键词代指一类事物或一种意义。有时又会直接复述典故的情节代替对现状的描述。

1.用人名代

简言之,即用典故中相关人物的姓名来指代与这个人物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类人。如《钟肇西六秩寿序》:“外府掌之承业,内事决之张昭。”承业,即张承业,曾辅佐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张昭,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有张昭办理,并在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由此可见,张承业和张昭均是辅佐君王的贤臣。钟云舫用张承业和张昭作为钟肇西族内兄弟的化身,在称扬其家人的同时也写出了兄弟怡怡、家庭和睦的情景。

2.用事物代

《送丁剑秋东游日本序》:“布衣而拜天子,掖而揖宰相。”“掖”字面的意思是儒者所服的大袖单衣,这里指的是儒者。典出《礼记·儒行》:“孔子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因孔子的这句话,钟云舫便把掖作为儒者的代称了。

3.用事件代

《钟肇西六秩寿序》:“未几而陶公又富,刘氏复兴,孟尝之食客三千,卓氏之家僮八百,长者鸣鸾于泮水,少者哕凤于卷阿。”这篇文章讲钟肇西行商致富,因庸人误事而家道中落,后兄弟齐心协力又家财复兴。钟云舫没有直接写钟肇西一家家财复兴,之后家里又有很多仆人和贵客。而是用范蠡在齐国尽散家财后在陶地经商又成百万富翁的典故和更始帝刘玄从王莽手中夺回江山复兴刘氏的典故来代指钟肇西家财复兴,用孟尝的食客和卓王孙的家仆众多这两个典故来代指钟肇西家里宾客和家仆熙攘攒动的繁盛景象。

(六)比用

陈绎曾《文说》中也有比用一说,其定义为“庄子题用列子,柳文题用韩文,亦正用之变也”[1](29)。本文所说的比用与此不同,是指引用典故以和自己所要阐述的对象形成对比。就钟云舫散文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可以是为了指出描述对象的某个特征而使用典故,即“和……一样”;也可以是为了突出描述对象的某个特征而使用典故,即“比……更……”。

1.和……一样

钟云舫在使用这种方式时一般不使用表示比较的词语,例如“犹”、“同”、“无异于……”之类的,而是先提出描述对象,然后直接用典故。如《钟肇西六秩寿序》:

公生而凝重,貌则温恭,秋水其神,春风其气。……以师德为时贤,国人皆曰信;称周勃为长者,君子以为然。其褆躬有如此者。

钟云舫在描述了钟肇西的神态和行为习性后,没有用任何表示比较的词语进行联结,而是直接用娄师德和周勃的典故。师德,即娄师德,字宗仁,唐朝大臣,名将。为人宽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计较。娄师德的忍让在历史上非常出名。其弟授任代州刺史,要赴任时,娄师德问他:“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其弟跪下说:“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娄师德神色忧虑地说:“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因此,把娄师德作为当时的贤达之士,国人都会说信服;周勃,汉初平乱的主将,战功显赫,西汉开国功臣,为人憨厚刚正。说周勃是长者,君子也会认同。读者在这里看到这两个典故自然会想到和钟肇西作对比,也就可以看出钟云舫的观点是钟肇西在乡民中的声誉和娄师德、周勃一样高。

2.比……更……

足下才高倚马,智越雕龙,相与翊赞鸿猷,倡提鸳序,晓随仙仗,暮惹御香。(《与京中友人书》)

倚马,典出《世说新语·文学》。晋桓温北征,袁宏倚马前草拟文告,手不停笔,顷刻写成七纸,洋洋洒洒。后用“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雕龙,指邹奭,《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邹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后因用以比喻善于文辞。钟云舫用“高”和“越”这两个表示明显比较的词说其友人的才学比袁宏更高,智慧比邹奭更高,以突出其友人的才学和智慧。

(七)合用

即把两个典故糅合到一起来叙述一个完整的过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把两个典故糅合在一起并不是难事,但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叙述一个完整的过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作者要对所用典故非常熟悉,并能准确地在两个不同的典故之间找到可以衔接和拼凑的点。这类用法在钟云舫的散文中不乏妙例,这也是最能体现钟云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深的文学修养的地方。

1.糅合两个语典

砺柏舟之苦节,之死靡他;奉萱室以终年,求生不得。(《毕七修斋荐祖母表》)

妇女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语出《诗·鄘风·柏舟》篇。《小序》谓卫世子共伯早死,父母迫其妻共姜改嫁,姜作诗以自誓。“之死靡他”语出《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他。”“柏舟之节”和“之死靡他”虽然出自同一篇诗文,但为两个不同的语典。钟云舫把这两个语典糅合在一起,说自己的祖母坚守柏舟之节,到死都绝无他心。这样就组成了一句完整的话,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语典都无法成句。

2.糅合两个事典

赵氏孤儿,谁为杵臼;姬宗大事,赖有周姜。(《毕七修斋荐祖母表》)

这句话涉及到的两个事典分别是赵氏门客公孙杵臼舍出生命保全赵氏孤儿和太姜有色而贞顺,率导诸子,至于成童,靡有过失。前半句中钟云舫把公孙杵臼舍出生命保全赵氏孤儿这一事典加以改写,他结合了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比作赵氏孤儿,却没有公孙杵臼这类人出来保护自己。后半句用贤母教子的典故,把自己的祖母比作周姜。二者结合在一起,从字面上看,意思是赵氏孤儿没有公孙杵臼来保护,但好在得到了周姜的照顾。最后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意义是:我从小形单影只,孤独无依,幸好有祖母的呵护和教导,才得以长大成才。

合用是钟云舫散文中较有特色的一种用典方式。通过以上的举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合用的典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二者缺一不可,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和意义。

(八)借用

典故的原义与其在新的文本中的意义没有关系[4](49),但二者在字面形式上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故借而用之。这种用法在钟云舫的散文中并不多见,多出现在其游戏之作中,如《感蚊记》:

俄飞卒又报,四郊烽烟大起。王曰:“天之将丧斯文也。”纷然各散。

“天之将丧斯文也”,典出《论语·子罕》。匡地的人因为误会而留难孔子,孔子却淡然地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如果上天要消灭中国的文化,那我这个“后死者”就不能接触、明白和接受这样的文化,但既然我现在已经接触了、明白了和接受了这文化,就说明上天不要消灭这文化,既然是这样,匡人能奈何我什么呢?钟云舫用这个典故,则是说明昼鸣国发动战争将要消灭夜鸣国,这就与典故的原义完全不同了。

(九)群用

相当于高崎的“列用”:“广引故事,铺陈整齐”[1](30)。其表现形态就是典故群。这种用法在钟云舫的祝寿体散文中运用的非常明显和广泛。值得注意的是,钟云舫并不是简单地把具有相似点的多个不同典故铺陈叙述,而是和对偶、互文等修辞方式结合而用。钟云舫群用典故时,基本都同时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使他的散文在形式上句式整齐;在语言上音韵和谐,抑扬顿挫;在风格上庄重典雅,高唱入云。如:

①而乃东山丝竹,遂忘苍生;北海杯盘,间开绛帐。(《马翼南六秩寿序》)

②析《棠棣》之枝枝,终令元方有后;悯《柏舟》之泛泛,岂容共伯无儿。(《封四品恭人杨府熊太恭人七旬寿序》)

例①是用典和对偶的结合。东山,指隐居或游憩之地。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北海,即孔融。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曾为北海相,故称。绛帐,用马融典,《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绛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钟云舫巧妙地选用典面,使此句对仗极其工整。

例②是用典和互文的结合。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钟云舫这里使用了《棠棣》、陈元方和《柏舟》这些典故,同时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析《棠棣》之枝枝,悯《柏舟》之泛泛,终令元方有后,岂容共伯无儿。

总之,钟云舫散文中的用典方式姿态横生,不一而足,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以上对钟云舫散文中典故运用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钟氏散文用典的特征:

第一,用典技巧多。

钟云舫散文中用典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典方式多种多样,极尽“弄巧”之能事。常用的用典方式如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群用等都使用较多。除此之外,钟云舫还使用了一些不常见的用法,如合用、比用、代用。在大胆尝试多种用典方式的基础上,钟云舫也很注重运用这些方式时的技巧性。其次体现在把用典和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如用典和对偶的结合使文章句式整齐,语言更有力度;用典和互文的结合使文章简练对称,音节铿锵和谐;用典和借代的结合引人联想,使描述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用典规模大。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钟云舫散文中的典故群上。钟云舫为了说明对象常常一句一典,然后多句连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有时甚至在一句话中使用多个典故,由于典故使用过密,有时难免会产生堆砌拉杂之病,妨碍读者正确理解文章。当然,从钟云舫散文用典的整体来看,这只是白璧微瑕。

第三,多明用和正用。

读者在阅读钟云舫散文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文章中运用了铺天盖地的典故。明用和正用因其直白和直接,使文章含义显得通俗易懂,减少了读者思考的时间。明确的用典标志和一对一的意义关照,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1] 罗积勇.用典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敏.元杂剧用典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鲁迅.古小说钩沉[M].齐鲁书社,1997.

[4] 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M].商务印书馆,1983.

On the Methods of Using Allusion of Zhong Yunfang’s Prose

Jia Wenhe Zhang Qin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0,China)

Zhong Yunfang is a scholar living during the waning days of the Qing Dynasty.The use of allusion in Zhong yunfang’s prose impressed the readers deeply,sinc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llusions and various methods of using allusion.Several of methods of using allusion are a bright spot in Zhong Yunfang’s prose.But at present,the study about Zhong Yunfang’s works has not formed across-theaboard and systematic system,and no one has tried to start the study about the use of allusion in his prose.This thesis attempts to research his methods of using allusion systematically.This thesis generalizes nine methods from two standards:whether the mark of quotative mark is evident or no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llusions’meaning and the new article’s meaning.Then I analyze each method with examples and summarize the features and novel-innovative points of the methods of using allusion.

Zhong Yunfang,prose,the methods of using allusion

I26

A

1673-0429(2011)06-0062-06

2011-08-20

贾文鹤(1972—),男,重庆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琴(1986—),女,重庆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本文研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DJSK11008)、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11XYY013)和2010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10YBRW68)的资助。

猜你喜欢
用典典故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