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冰
医院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检验结果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因此,若采集和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和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我院检验科检测项目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阴道分泌物、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精液及前列腺液检测等,每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但实验室检验前基本过程相同,包括填写检验申请单、患者状态的选择、选择适宜的采样时间、标本采集和标本送检[1],在每个环节中均存在潜在的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各种因素。本文对120例患者在具体规范和原则下进行标本采集,并对采集和处理中存在的潜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11年9月的住院患者,女性52例,男性68例,平均年龄34.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检验标本采集并送实验室检验,其中,17例患者需取痰液做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5例患者取静脉血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23例患者行尿液检查,24例患者行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16例患者行阴道分泌物检测、15例患者需取宫颈刮片行脱落细胞学检查。
1.2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及处理原则包括 (1)遵照医嘱:采集人员必须认真明确医嘱内容和检验目的,并确认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等,选择正确的采集时间,做好采集准备;(2)充分准备:包括检验标本采集人员的准备和患者状态准备。采集人员应明确检测目的、标本性质,准备好采集工具和选择正确的存放容器,并贴好标签,在最合适的时间采集。患者准备包括进行保本采集前,患者应保持稳定的心态,对血糖、血脂等某些项目的检测,患者需空腹,且不宜吸烟、喝酒及剧烈运动。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如尿液检测以清晨首次尿为佳[2]。痰液也应在清晨收集病人起床清水漱口后用力咳出的第一口痰,其阳性率最高。女性患者在尿液、粪便检查及妇科如阴道分泌物等检查时应避开生理期,尤其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前应24h内无性交,无局部用药,无任何阴道检查及阴道灌洗;(3)严格查对:采集人员应严格查对患者化验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检验目的等。(4)正确采集:采集人员应选择恰当的采集部位和正确的采集方法,严格遵守不同标本的采集规范进行操作。如静脉采血时,选择肘正中静脉位置为最佳穿刺部位,且对采血部位进行严格消毒。成人采血5~10ml/次,小儿2~5ml/次,用真空试管或培养瓶接收血液,温和摇晃,与抗凝剂混匀,防止血液凝固。尿液采集由患者或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完成,取约3ml尿液于尿杯中,若行尿细菌检测和培养,则采集前需对尿道口进行消毒,再取中段尿于无菌试管中送检。粪便采集需取明显含有粘液、脓液或柏油样的粪便或者稀水便收集于固定收集杯中,粪便标本应不污染容器外表,一般以无滤漏容器留取5~10g即可。阴道分泌物应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选择不同的采集部位。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在宫颈管口、阴道后穹隆等部位采集并染色固定后存放于清洁干燥容器中,若阴道分泌物采集用于细菌学检查,应无菌操作。总之,正确的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5)及时送检:收集后的检验标本的保存原则是立即送检,不得私自保存。
本组120例患者在具体规范和原则下正确采集到标本,并送实验室检验。
医院标本采集及检验具有协助明确疾病诊断、推测病程进展、制定治疗措施及观察病情的重要意义[3]。但其采集和处理环节存在潜在的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认识及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是提高标本质量和检验准确性的关键。本文对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总结如下:(1)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包括其生理情况、采血时患者体位、情绪、饮食、运动、是否吸烟和饮酒、服用药物及止血带绑扎时间等均可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患者在兴奋、焦虑及紧张情绪下,其HB和WBC升高,且其恐惧情绪可影响医护人员对血液、脑脊液、胸腹水及骨髓等的穿刺操作,更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患者在采集标本前消除其不良情绪,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患者饮酒可使TG、GGT、HDL-Ch等升高和GLU降低,抽烟可影响红细胞压积、儿茶酚胺、生长激素及癌胚抗原等指标的含量,降低其结果的准确性;一些检验项目,如生化中血脂、各种酶及血糖等,由于餐后其血清常呈乳糜状,且血糖、酶和血脂等指标含量变化,故需要在病人空腹时采血,但患者不宜处于饥饿状态,因为饥饿状态下,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血糖降低等[4];患者剧烈运动后可对乳酸、血红蛋白、肌酐、钙、钾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患者采集标本前应避免吸烟、饮酒及剧烈运动;(2)患者采集不同标本时,应当采取合适的体位:如静脉采血时,多取坐位或卧位,骨髓穿刺时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且前后两次采集标本时最好选择同一种体位,以减少误差;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应松紧适宜,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溶血或血液浓缩,且采血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不同的采血管;另外,药物对试验结果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因此,如做细菌培养的血液、痰液等标本采集时应仔细询问其用药史,标本需在用药前采集,提高阳性率和准确性;(3)标本采集后处理:检验标本采集后应根据不同标本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如血液标本采集后根据试管中是否含有抗凝剂进行温和摇晃,忌用力摇晃,以免引起溶血,试管必须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防止标本蒸发和污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同时应避免对光线敏感的分析物暴露在人造光或太阳光的照射下,如测定胆红素时,标本管应该用铝箔或类似物质包裹。采集标本的送检原则是立即送至实验室检验,而不得保存,因为存放时间过长可引起标本质量下降和交叉感染的发生[5]。总之,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原则进行,其关系到检验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特别是采集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检验科人员在工作时也应认真观察发现不合格标本应及时指出,及时处理。只有这样,医院检验标本的质量和检验结果准确性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1]万腊根.现代检验人员基本素质与技能[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01-228.
[2]段周琴,黄卫华.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J].当代医学,2009,15(33):60-61.
[3]瞿良,王惠萱,朱玉琨.临床检验科防范医疗纠纷应采取的举措[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7(4):124-126.
[4]祁宝奎,易虎.医学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及其控制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24-1425.
[5]马黎明,陈敬银.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缺陷分析及改进建议[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9(6):120-122.
[5]王清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及分析后阶段的质量保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