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和,黄 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3)
自2010年4月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蛋鸭或种鸭发生一种以采食量迅速下降,产蛋率急剧下降、甚至停产及出现不同程度死亡为特征的疫病,各品种鸭均有发生。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鸭群发病率高低不一,群内发病率几乎为100%,病死率为0~12%。该病剖检病变主要见于卵巢,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卵泡变性、出血或破裂。国内多家机构的研究均证实为一种新的黄病毒(Flavivirus)——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感染[1-5]。鉴于大多数黄病毒是人畜共患的病原,因此,该病毒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和国内其他学者对该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坦布苏病毒呈小球形,直径约为50nm左右,为有包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囊膜内为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蛋白。其基因组大小约为11kb,编码3 400多个(3 42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polyprotein)前体,依次为5'-C-prM-E-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3'。其前体蛋白在宿主信号肽酶和病毒丝氨酸蛋白酶的催化下切割成为3种结构(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其5'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长度约为90~100个核苷酸,有帽子结构;其3'端非编码区长度约为550~650个核苷酸,无Poly(A)尾[4,6-8]。
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这类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节肢动物(如蚊、蜱、白蛉等),节肢动物不发病,为病毒的储存宿主,但可以通过昆虫叮咬传染从而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包括3个病毒属,即黄病毒属(Flavivirus)、瘟病毒属(Pestivirus)和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共有60多种病毒。由于黄病毒在病毒体形态结构、传播媒介以及所致疾病等方面与披膜病毒科中的甲组病毒相类似,曾经被归入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的黄病毒属。根据黄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及形态发生学等方面的特点,1986年被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独立命名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
大多数黄病毒通常可引起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炎或脑脊髓炎以及全身性感染等。由于节肢动物既是储存宿主又是传播媒介,其分布受地理与气候的影响,故所致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9]。
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推测其主要为水平传播。由于病毒传播期间的温度变化与由蚊子传播的其他黄病毒并不一致,所以该病毒不一定以蚊虫传播为主要途径。另外,鉴于该病在2010年秋冬仍然在大规模流行(2010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天温度为近年较低水平),关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福建和广东地区的报道[4,10]。此外,我国在种鸡、蛋鸡[11-12]、鹅[7]也发现有感染黄病毒的报道,且其基因组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达98%以上(待发表材料),推测该类黄病毒在禽类中有较广的宿主谱。
该病以采食量迅速下降,产蛋率急剧下降、甚至停产及出现不同程度死亡为特征,各品种鸭均有发生。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鸭群发病率高低不一,群内发病率几乎为100%,病死率为0~12%,部分鸭群在30d~50d后产蛋率可逐渐恢复。肉眼病变主要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卵泡变性、萎缩变形,子宫及输卵管黏膜未见异常,少见有卵黄性腹膜炎。公鸭可见睾丸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双侧减重明显,输精管萎缩[1-2]。
病理学变化主要为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内充满大量红细胞,部分病鸭卵泡膜增厚,网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呈典型的出血性卵巢炎;肝脏呈间质性肝炎,表现为肝脏淋巴细胞渗出和增生。还可见大脑血管外膜细胞活化,化脓性脑炎症状,脾脏白髓体积缩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13-14]。
关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产蛋骤降)和病理变化(出血性卵巢炎)为依据,鸭出现体温急剧升高,采食量迅速下降,见有神经症状,部分还可见软脚,即可初步怀疑为坦布苏病毒感染。
由于其他产蛋异常病原主要为禽流感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15-16],通过病毒分离后可通过1%鸡红细胞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区别鉴定,鸭坦布苏病毒在通常条件下不凝集鸡、鸭、鸽和Babl/c小鼠的红细胞[1]。通过采集疑似感染病料的卵巢和脑,应用RT-PCR方法的特异性引物可快速敏感的检测出该病[17]。另外,有报道坦布苏病毒可在鸡胚、番鸭胚、鸭胚成纤维细胞、MDCK细胞等增殖来分离该病毒[1,3-4,11,14]。
目前,还没有治疗坦布苏病毒的有效药物和免疫防控坦布苏病毒的疫苗。关于坦布苏病毒的灭活疫苗还处在实验室研制阶段[18]。从发病情况上看,坦布苏病毒感染造成的养殖损失差异较大,部分感染后产蛋可逐渐恢复到较高水平(达90%),所以,做好鸭场常规疫苗(如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流感)的基础防疫十分关键。
[1]万春和,施少华,程龙飞,等.一种引起种(蛋)鸭产蛋骤降新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6):663-666.
[2]曹贞贞,张 存,黄 瑜,等.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12):3-6.
[3]Cao Z,Zhang C,Liu Y,et al.Tembusu virus in ducks,China[J].Emerg Infect Dis,2011,17(10):101890.
[4]Su J,Li S,Hu X,et al.Duck egg-drop syndrome caused by BYD virus,a new Tembusu-realated Flavivirus[J].PLoS One 2011,6(3):e18106.
[5]滕巧泱,颜丕熙,张 旭,等.一种新的黄病毒导致蛋鸭产蛋下降及死亡[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6):1-4.
[6]尉 雁,秦鄂德.黄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12):1319-1321.
[7]范进江,薄新文,钟发刚.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组结构与蛋白功能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5):68-72.
[8]黄欣梅,李 银,赵冬敏,等.新型鹅黄病毒JS804毒株的分离与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2):354-360.
[9]Gould E,Solomon T.Pathogenic flaviviruses[J].Lancet,2008,371:500-509.
[10]苏敬良.鸭的新型黄病毒BYD引起的产蛋下降综合征[J].兽医导刊,2011,4:27-29.
[11]傅光华,黄 瑜,施少华,等.鸡黄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3):1-2.
[12]陈仕龙,陈少莺,王 劭,等.一起引起蛋鸡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2):170-174.
[13]林 建,韩春华,陈华林,等.鸭出血性卵巢炎实验感染模型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0):2161-2167.
[14]Yan P,Zhao Y,Zhang X,et al.An infectious disease of ducks caused by a newly emerged Tembusu virus strain in mainland China[J].Virology,2011,417(1):1-8.
[15]王晶钰,李占虎,鱼艳荣,等.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动物医学进展,2001,21(1):77-79.
[16]黄 瑜,李文杨,程龙飞,等.种(蛋)鸭产蛋异常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1,23(3):8.
[17]万春和,施少华,程龙飞,等.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1):10-12.
[18]万春和,施少华,傅光华,等.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1(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