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球 陈宁 胡毅 孟祥才 张铁
多层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
彭国球 陈宁 胡毅 孟祥才 张铁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X线平片检查正常的骶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MPR重建及容积再现(VR)三维技术等方法后处理。对各种方法检出骶骨骨折的检出率进行x2检验。结果横断面扫描诊断骶骨骨折16例,矢状位MPR 28例,冠状位MPR 19例,VR 17例,矢状位MPR对骶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与其他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T各向同性扫描MPR成像,尤其是矢状位PMR成像可提高骶骨骨折的检出率,可作为对骶骨骨折检查的首选方法。
骶骨;隐匿性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建
骶骨隐匿性骨折(occult fracture)是指X平片检查阴性而实际存在的骨折。由于骶骨位置相对隐蔽,所造成的神经损伤也不引人注意,常在伤后第一时间漏诊或不被重视,仅在合并伤稳定后,骶尾骨骨折所引起的神经损害症状出现时才被发现[1]。如果对这种患者只拍摄骶骨正侧位X线片,由于骶尾骨形态复杂,加上盆腔内容物的影响,使骶骨骨折线不易显示[2],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本研究利用64层CT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分析29例X线片显示正常的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MPR及VR技术在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1月期间对29例X线平片检查正常的骶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CT扫描,其中男7例,女22例,年龄17~66岁。使用飞利浦64层CT扫描机,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骶骨上缘至尾骨下缘,扫描参数:120kV,200mA,扫描层厚0.625mm,层间隔0.625mm,螺距0.891,管球旋转1圈0.5s。轴位扫描完成后图像数据传输至飞利浦EBW3.5工作站,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MPR重建及三维(VR)重建,并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阅片,评价各重建对骶骨骨折的检出率,意见不一致时,讨论决定。最后对各种结果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9例骶骨隐匿性骨折病例中,轴位图像显示骶骨骨折16例,3例能精确定位,13例不能精确定位;矢状位MPR清晰显示骨折28例,均能精确定位;冠状位MPR显示骨折19例;VR显示骨折17例。经x2检验,矢状位MPR对骶骨骨折的检出率与其他方法对骶骨骨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MPR及VR对骨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三维重建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范围。
骶骨位于腰椎的尾端,下接尾骨,是呈三角形的不规则扁骨,骶管、骶前孔、骶后孔及周围存在丰富的神经组织,骶骨骨折很容易损伤这些神经,早期明确诊断,减少运动以及适当的治疗,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避免延误治疗引起损伤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骶骨位置较深,结构复杂,受邻近脏器重叠影响大,传统X线平片对非移位性骶骨骨折漏诊率极高,文献报道其漏诊发生率高达61%[3]。赵静品等[4]认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提高了影像对比度和分辨率,能清晰显示骶骨整体及周围软组织,与传统X线片比较,能提高骶骨骨折的检出率。
骶骨骨折分为横形、纵形、粉碎形、撕脱形骨折等。隐匿性骨折以横形骨折最常见,由于CT轴位图像仍然是二维图像,其扫描平面与横形骨折平面平行,往往不能显示横形骨折,本组患者中就有13例CT轴位扫描漏诊,漏诊率44.8%。为了避免单纯轴位扫描对骶骨骨折的漏诊,有学者采用骶骨冠状位扫描来降低漏诊率,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骶骨前后扁、左右宽,其前后有一定弧度,且由于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不能太大,不能实现真正的纯冠状位扫描,这样冠状位显示骨折有一定的限度。本组资料显示,冠状位MPR对骶骨隐性骨折的漏诊率为34.5%。
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64层、256层及更高层数CT机的投入临床使用,实现了容积扫描,层厚达到0.625mm,管球旋转1圈覆盖范围达4cm以上,真正实现了扫描速度快、各向同性数据采集,所得到的矢状位、冠状位及任意斜位MPR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横断位的空间分辨率一致,MPR图像弥补了常规CT及单层螺旋CT横断面成像的不足,能明确、直观、有效地显示细微骨折。本组29例骶骨隐形骨折中,全部通过矢状位、冠状位或斜位图像而明确诊断骨折,其中28例仅通过矢状位MPR显示。
VR三维重建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像素内各种物质的百分比,并显示为不同的灰度,在图像上呈不同的亮度,并根据需要调整组织间的对比度,能较完整地显示浅表骨折形态和骨折线走向,显示的图像立体、直观,在显示骨折的空间位置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对提高隐形骨折的检出率无明显帮助。
综上所述,对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外伤患者,多层CT各向同性扫描后行多方向MPR成像,尤其是矢状位MPR成像,可提高骶骨骨折的检出率,对显示细微骨折有显著的优势,可作为对骶骨骨折检查的首选方法。
[1]全仁夫,杨迪生,王以进.骶骨骨折的形态学特点及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6):450-451.
[2]Montana MA,Richardson ML,Kilcoyne RF,et al.CT of sacral injury[J]. Radiology,1986,161(3):499-503.
[3]Gibbons KJ,Soloniuk DS,Razack N.Neurological injury and patterns of sacral fracture[J]. Neurosery,1990,72(6):186-187.
[4]赵静品,王泽静,韩春庆,等.DR系统在骶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17):2251-22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42
102401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CT室 (彭国球 陈宁 胡毅 张铁)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骨科 (孟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