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学说的根本性变革
——基于实践观点与实证主义的比较分析

2011-04-01 12:20朱聪明
关键词:斯宾塞实证主义学说

朱聪明,陈 凡

(1.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2.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159)

马克思实践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并没有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社会有机体本质。孔德、斯宾塞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虽然指出了社会的有机性、协调性、自组织性和结构功能性等特点,但由于他们不懂得实践这一社会有机体的生成机制,只是把社会看成是纯自然的生物机体,结果导致其学说走向还原化、简单化、庸俗化。而马克思在确立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本质,从而使社会有机体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

一、 现代实证主义哲学的兴起

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主要是指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由法国的孔德、英国的斯宾塞根据实证原则和生物学原理创立的,把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等同于生物机体发展的社会学说,是实证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巨大推动力,而且还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形而上学包括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思辨的唯心主义虽然在其确立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理论困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哲学须要寻找新的出路,实证主义哲学便应运而生。实证主义哲学家们试图诉诸感觉经验,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试图诉诸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哲学,以期摆脱哲学的理论困境和为现实的社会危机开辟道路。实证主义哲学的产生无疑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哲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以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哲学把社会看做有机体,将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搬用到社会现象的各个领域,用生物学规律解释社会生活。无论他们从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方法,得出什么结论,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寻求和平、自由、幸福是实证哲学的共同旨归,也是它区别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的标志。黑格尔确立的那种通过理性的逻辑推演、理性的外化展开的思辨哲学体系,在孔德看来,是远离现实的形而上学的虚幻思辨,是神学的变种,而他所创立的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实证哲学则是对把人们导向抽象王国的思辨哲学的颠覆。总之,尽管实证主义理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它的产生的确改变了以往人们对社会的抽象理解,马克思也充分吸收了实证哲学中的合理因素,认为实证哲学强调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确定性、有用性和现实性来克服社会科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无用性和空想性,这些都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动,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因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合理性。此外,实证主义所开辟的经验和实证的研究路向和方法都对后世哲学、社会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社会

作为实证哲学的创始人,孔德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复杂,但二者都是可以观察、实验、对比的经验事实,而且生物学与社会学在强调事物是有机的整体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他第一次将“社会有机体概念”运用于社会学领域,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根据生物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认为社会有机体也是由家庭(细胞)、阶级或种族(组织)、城市和社区(器官)构成的。孔德看到,社会学和生物学这两者间的类似就在于都具有生物的解剖性和生理性:这启发他将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在他看来,社会静力学是研究社会秩序稳定的学说;社会动力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进化的学说。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在其《社会学原理》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著名论断。他认为,社会有机体会成长发育,结构会日益变得复杂和有所差别;一旦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变得不同,它们就相互依赖;社会越进化,各部分就越依赖,就越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和协调各部分行动的“管理系统”。斯宾塞指出:“我们通常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我们谈到‘政治体’,谈到它的各部分的功能、它的成长、它的疾病,似乎它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和一个个别的人一样,是完全按相同的体系组织起来的,以致我们可以感到它们之间有着类似的某种东西。”[1]257“国家也是一种生命,并和一个生物一样,遵从相同的成长和组织规律。”[1]262在斯宾塞看来,社会的维持、延续以及发展也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需要“系统”的支持。他依照生物有机体的支持系统、分配系统和调节系统,把社会有机体划分为生产物质资料的支持系统,加强各个部分联系的分配系统,以国家为首保证各个部门服从于整体的调节系统。这三个系统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结合成可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与之相适应,社会中的人也分为三大不同的功能阶层,分别由工人阶级、商业阶级和资本家阶级来担任。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以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秩序和功能平衡。

三、 马克思实践观社会有机体理论

几乎在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兴起的同时,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分析,创立了实践观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确立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之上。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6所以,他从社会生活、生产的运动变化中观察、理解、分析社会,进而揭示出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用以说明社会诸要素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和运动发展的总体性范畴。社会有机体绝不同于简单的生物机体,也不是精神的构造物,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马克思认为,由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实践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高度浓缩了社会有机体的全部“基因”,是社会有机体得以形成、发展的根基。比较而言,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则只是用生物学概念范式来理解社会,将社会完全生物化。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深刻之处在于:他用实践的观点考察社会,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把实践看成是一切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由此生成的内在机制、内涵的本质和逻辑出发点。简而言之,马克思从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出发来揭示社会,把社会当做一个既充满矛盾又有规律性的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最终发现了社会是主体人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等作用有机联系起来的,并逐步发育进化的、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样,马克思在实践观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本质。

四、实践观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之比较

马克思和孔德、斯宾塞都是社会有机体论者,但由于他们阐释社会有机体的理路不同,理论得以确立的基础不同,他们所持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又各异,所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就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一,阐释理路不同。孔德、斯宾塞等人是运用经验实证的方法,特别是生物学的原理来解释社会的。孔德通过对人类心智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研究,建立起自己的实证哲学体系。在其哲学体系中贯穿一个核心思想,认为人类及其个人的心智发展遵循着一条普遍的具有不可逆转的规律,即必然要经历神学(童年)(假象的)、形而上学(青年)(抽象的)、科学(成年)(实证的)三个阶段。神学阶段是人类心智发展的起点和准备阶段,而科学阶段是人类心智发展的决定性的终点,形而上学阶段纯属过渡性的阶段。与此相适应,人类社会发展也必然经历军事、法权、工业三个阶段[3]。孔德的人类心智发展三阶段说旨在表明他的实证哲学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同时也表明用他的实证主义观点改造过的社会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善的社会。孔德在哲学方面之所以反对黑格尔派的思辨理性,主张真实可靠、精确有用的实证知识,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实证的知识才能成功地运用到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历史领域)。所以,科学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感觉经验、实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描述经验现象或事实之间的恒常的类似关系或先后顺序(即规律),而并不要求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社会历史理论也应该只研究精确、有用、肯定的、完全可由经验加以实证的社会现象的知识。可见,实证主义所要建立的社会历史理论乃是一种与自然科学一样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科学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这样,就必然导致其学说的简单化、庸俗化和还原化倾向,而不能深刻地揭示出更为复杂的社会有机体规律。特别是实证主义一概“拒斥形而上学”,绝对诉诸“实证”、“经验”的方法去研究社会,也是极其片面的。其实,任何科学研究既离不开实证的科学精神,也离不开形而上学的追问。对于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马克思并没有予以全盘抛弃,而是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而且,马克思也并没有像孔德、斯宾塞那样,只是简单地“拒斥形而上学”和片面地诉诸“实证”、“经验”的方法去考察人类社会,而是从实践出发,实践决定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深刻之处。社会历史规律的实现一刻也离不开主体人的活动。他把社会看做有机体绝不仅仅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而是一个表达“社会生命”的真实概念,是为了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出发来理解人类社会,并把社会看成是自然历史发展过程。这样他就既超出思辨概念的范畴体系之外,又把社会有机体理论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强调从人的实践活动中去对人类社会进行认识和改造,而不仅仅从抽象的先验观念或实证主义的方法上去解释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言:“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4]而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57。这就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所有其他学派相比的独到之处。

其二,理论基础不同。无论是孔德的实证社会学社会有机体学说,还是斯宾塞的实证生物学社会有机体学说,都坚持认为社会在本质上如同生物一样是个有机体,既然生物机体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社会机体也是由家庭(细胞)、阶级或种族(组织)和城市与社区(器官)构成;既然生物机体包括营养、循环、调节三个生理系统,相应地社会也有生产、分配(如商业、交通、银行)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政府)三个系统;既然生物界有自然选择、生存竞争、进化规律,社会和生物界一样也服从这些规律。显而易见,他们是将物理、生物学原理、原则简单机械地搬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混淆了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形式的本质区别。而人类社会机体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的高级的运动规律,由于孔德、斯宾塞还不懂得社会机体自身的演变规律和生成机制,所以,他们只好借助自然科学的已有成果,用生物学原理拼凑起本不属于社会机体自身的特殊性质、结构和功能的社会学说,自然也就不能确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一方面坚决反对孔德、斯宾塞等人将社会有机体简单比附为生物机体的做法,坚决反对他们将社会有机体理解为一种静态的、预成的社会结构和功能分化,进而将资本主义社会完美化、永恒化。另一方面,他又坚持认为,社会有机体作为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和生命存在方式,同生物有机体一样,必然具有自己的内在生成机制,否则,它就不是有机体了。不过,马克思更深刻地揭示到,社会有机体作为最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有其独特的生成机制,它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所以,“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之所以把实践确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因为社会是在人类劳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在根本性质、演进方式和运动规律等方面都与自然界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科学地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发展规律和客观基础,马克思正是从劳动实践中找到了理解社会有机体的钥匙,才最终确立科学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总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有着坚实的理论根基,与实证主义的社会有机体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首要的、最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能超越其他有机体学说的关键所在。

其三,阶级立场、价值取向不同。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是拥护资产阶级社会秩序的学说,他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秩序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资产阶级继续对封建残余作最后的斗争;另一方面,又要对新兴的无产阶级的反抗进行坚决的镇压,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孔德的社会有机体学说显然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建立的,他的社会发展三阶段说就是要论证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合理、最完善的社会。而到了斯宾塞生活的时代,资产阶级的发展已经充分暴露其自身的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因此,资产阶级学者就不得不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制造出新理论,以在精神上麻痹大众,斯宾塞依据生物机体原理比附社会机体,把社会阶级分化看做有机体内的机能之分化,进而证明社会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合理性。总之,这些有机体社会学说,用生物学原理说明社会,从表面上看是唯物的,因为实证主义在其本来的意义上是经验主义的,但是,“它蔑视经验是由意识以外的存在所引起的前提,即是形而上学或唯心论。孔德应用实证主义所建立的社会学,不能看到社会之经济的基础,只是用主观的思想,用精神的宗教的原理去完成他自己的体系而已”[6]。所以,他们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实质是纯粹的唯心论虚构,他们根本看不到社会的物质生产基础,他们的社会有机体学说与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研究完全无关,其根本目的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状况的合理性作辩护。而与之相反,确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有着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他把社会现象看做实践过程,公开申明自己学说的阶级性,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看成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基础,用唯物史观公开地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实和阶级对立,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机体存在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社会有机体到来的历史必然性规律,为人类的彻底自由解放指明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7]“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8]马克思本人也对自己理论的辩证法实质作了科学概括,他指出:“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9]。这段话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又是对他的科学理论,特别是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品格的最好诠释。

五、 结 语

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考察和研究,从孔德、斯宾塞到马克思,由于他们的立场、观点和阐释理路不同,所以,他们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孔德、斯宾塞确立了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但是他们将社会有机体简单等同于生物有机体,而未能从社会自身的生成、发展的角度来阐释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规律,因而还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而马克思则在批判吸收人类丰富的有机体思想资源基础上,以实践观考察社会有机体,最终确立了以实践观为基础的科学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总之,从实证主义到实践观,马克思完成了对孔德、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根本性变革,实现了对孔德、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历史性超越。

参考文献:

[1] 赫伯特·斯宾塞. 社会静力学[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6.

[2]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 黄颂杰. 西方哲学名著提要[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311.

[4]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5.

[5] 马克思. 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32.

[6] 李达. 社会学大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259.

[7] 毛泽东. 实践论[M]∥毛泽东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84.

[8]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M]∥毛泽东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11.

[9]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1872年第2版跋[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12.

猜你喜欢
斯宾塞实证主义学说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改变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美国逃奴案审判中的法律实证主义——以首席大法官莱缪尔·萧的判决为例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斯宾塞的自我安慰
耶!70岁啦!
《自杀论》研究方法分析——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