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平,甘德春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644000)
双向转诊的实践与研究
杜一平,甘德春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644000)
医疗改革的最大目的是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其中双向转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通过双向转诊使患者分流,小病在县、乡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治疗,大病到大医院治疗,使“小病不大看,大病不漏看”,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节约和人民群众就医方便[1-4]。从2009年开始,本院对双向转诊进行实践与研究,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以1所社区卫生中心医院和3所县级医院为对象。对3种转诊模式进行调查。第1种模式:院-院转诊,即三甲医院与县级医院或社区医院间转诊;第 2种模式:院-社区转诊,即三甲医院康复期患者转回社区,社区医院医生利用网络健康平台进行跟踪随访管理;第3种模式:项目转诊,即县级医院、社区医院不能开展的项目,在县级医院或社区医院以单病种收费后转入三甲医院经单项目诊疗结束后转回县级医院或社区医院继续治疗至医疗过程结束。本文把三甲医院患者转入县级医院或社区医院称为“上转下”,把县级医院或社区医院患者转入三甲医院称为“下转上”。
基层医院凡遇疑难危重患者转入上级医院已成惯性,但在上级医院治疗进入康复期患者仅38%愿意转回县级医院或社区医院,62%的患者在“上转下”的转诊过程中转失。本研究对全部转失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原因:(1)办理转院手续较为复杂;(2)“下转上”后对基层医院产生不信任;(3)三甲医院医生宣传动员力度不够,患者对双向转诊内涵不理解,大多数患者要求在医院完成全部医疗后出院,或要求出院并在三甲医院门诊随访。因此,院-院转诊模式较难推广应用。
患者从三甲医院出院,社区医生从网络平台获悉信息,即上门跟踪随访,纳入社区医院管理,成功率可达100%,使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及时受到社区医院关怀,提高了社区医院的信任度,加强了疾病指导,使社区医院与患者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提示这一模式正是符合医改方向、可行性强的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基层医院短缺项目转上级医院诊疗,无须办理转院、结账手续,直接由医院间转账。目前检查项目的双向转诊进行良好,但治疗项目尚未能开展,其原因为:(1)各级医院医疗价格标准不统一,难以计费;(2)各级医院间网络平台未充分连接;(3)治疗项目的风险评估及转诊流程尚需进一步细化。
双向转诊实践与研究表明,最有效的双向转诊模式是在网络平台支持下的院-社区转诊模式,项目转诊在克服流程问题后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院-院转诊难度较大,尚需政策与机制调整。
[1]王斌.新医改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J].社区卫生保健,2010(1):1-3.
[2]俞晓利.双向转诊“梗阻”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2010(3):52-53.
[3]臧宏,张庆弘,张达明,等.广陵区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9-31.
[4]王健松,贾晓莉,东黎光,等.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建制与实施[J].中国医院,2009(12):61-63.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5.045
B
1671-8348(2011)05-0510-01
2010-07-09
2010-11-22)
·综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