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单兆伟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单老师承有源,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潜心研究脾胃病数十年,临床尤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擅长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随单老抄方3年,获益匪浅。现将单教授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肿瘤,属中医学的“噎嗝”“反胃”“胃脘痛”“积聚”等范畴[1-2]。单教授认为,该病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邪毒;或因久病失养,脾胃虚弱,胃失腐熟;脾虚水停为湿,胃虚谷停为滞,病久则气滞、血瘀、湿阻、痰结、浊聚、毒热诸证四起,其中以气滞血瘀、湿浊毒热内蕴为主。正如《伤寒论》所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所谓实指阳明,虚指太阴。胃病多实、多热。若痰热、瘀血、浊毒、癌毒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胃,则导致早期气滞血瘀、浊毒内蕴之邪实为主;病久气阴日渐耗伤,以正虚为主,虚实夹杂,导致该病的病机的复杂性。一般初期浊毒内蕴,气滞络阻,胃失和降,以标实为主;中期邪毒较甚,正虚已伤;后期瘀结不去,阴血津液耗伤,阳气不足,胃失濡养温煦,以正虚为主。主要涉及胃、脾、肝、肾。
单教授强调治疗胃癌时应以中医辨证为主,结合现代医学理化检查,坚持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的原则,首先辨清病变部位、病理性质,掌握疾病演变过程,阐述病机转化规律,据此选择药物做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中,若患者饮食不下,恶心呕吐,舌黄苔腻等为湿热内蕴之象;若胃脘痞满胀隐痛,或见有呕血,黑便,舌质暗或紫等为瘀血阻络之证;若面色无华,形瘦神疲,短气乏力,头晕目眩等为脾胃气虚之候。就胃黏膜的微观辨证而言,若胃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斑、糜烂,黏膜层增厚,表面粗糙不平,颗粒结节状凸起或溃疡,当属胃络湿热血瘀的表现;若胃黏膜苍灰色、颜色不均匀,胃黏膜变薄等,当为脾胃气虚、胃络失养之象。此乃微观辨证的“标实”和“本虚”之征。
单教授重视辨证和辨病,还擅长舌脉诊。古人云:“舌乃胃之镜。”舌脉能准确反映机体邪实正虚的情况。若舌红或红绛,为火毒炽盛之证;若舌暗或紫,上有瘀点、瘀斑,或见舌下静脉增粗、迂曲、紫暗者,为夹有瘀血之证;若舌苔白水滑为脾胃虚寒之证;若苔黄厚黏腻为脾胃湿热之证;若苔灰黑水滑属阳虚之证;若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印,多为气血不足之证;若苔花剥甚或舌光红无苔者为阴液不足之证。若脉象滑、数、弦、大者,多以邪实为主;反之若脉弱、细、缓、沉者,多以正虚为主;若虚弱之人见有实脉,此乃为肿瘤后期,预后不良。
单教授认为,胃癌的治疗早期宜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以痊愈;而进展期则一般以综合治疗为主。现代医学认为,胃癌术后,肿瘤负荷减小,残存转移的肿瘤机率增大,但对抗癌药物比较敏感,因此,胃癌切除后的早期应行化疗。但部分患者术后全身情况较差,加上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脏器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并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此即所谓祛邪亦伤正。病人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低、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往往不能完成化疗。因此,配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放、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减少放、化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增强临床疗效。
3.1 邪实偏盛,祛邪为先 早期胃癌患者湿停、血瘀、痰热、浊毒等相互交结而致浊毒内蕴,而此时患者正虚不显,治当以祛邪治标为主。单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祛邪重在清热解毒。热毒解则气畅血行,郁除积解,痰火消散,恢复脾胃升降之生理功能。脾气上升,则胃之津液得以下行,胃气调和,胃得津液阴血濡养滋润。大量的临床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很多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半边莲、半枝莲、石见穿、白花蛇舌草、黄芩、山豆根、土茯苓、山慈菇等。若胃黏膜充血、水肿夹有瘀血之征象可酌加莪术、紫丹参、参三七、赤芍、莪术、三棱、炮穿山甲等活血祛瘀;若有出血者,加乌贼骨、白及、三七、仙鹤草、茜草炭、煅花蕊石等敛肌止血;若痰浊较盛,伴Hp感染可加苍术、厚朴花、藿香、佩兰、石菖蒲、黄芩、蒲公英等芳香化浊。
单教授认为,在活血通络时,应兼顾养血之品,慎用破气逐瘀之药。盖因形成瘀血的病理过程较长,攻之不可急,力在缓图,而且破气逐瘀之品过猛,易耗伤正气,损伤脾胃,甚则可能诱发胃络出血,加重病情;清热时谨防苦寒药败胃,化湿时慎用温燥助热之品。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宜寒热并用,用温制凉,用凉佐温,此阴阳相须之道也。同时也可顾护胃气,即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3.2 邪实正虚,攻补兼施 虽然手术在胃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手术虽可直接祛除肿瘤的实体,但易损伤人体的正气;而放、化疗则对肿瘤细胞缺乏理想的靶向作用,因而产生一些毒副作用,使多数病人无法耐受。单教授认为,胃癌术后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故治疗当扶正与祛邪并施。扶正祛邪不仅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修复手术或放、化疗对机体的损伤,而且能够抑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甚至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若单纯扶正则有恋邪之虞,单存祛邪则使正气愈伤,邪更难除,因此扶正和祛邪应贯穿治疗的始终,不可偏废。
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单教授依据不同的治疗目的而选择用药。若以恢复体质及防止复发和转移为目的,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药物补气健脾、理气化湿;若以控制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为目的,予橘皮竹茹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若以治疗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低为目的,可选用左归丸、右归丸等补肾生髓;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四物汤加味等养血生血。现代药理证实六君子汤治疗晚期胃癌可改善生活质量,稳定肿瘤病灶,延长生存期[3]。
在扶正固本的同时,单教授根据患者兼夹的邪实,随症适当配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理气消结之品,并结合辨病用药酌加抗癌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山慈菇等以祛邪。
3.3 扶正补虚,凸显优势 一般来说,在早期胃癌或胃癌发展迅速阶段,往往以标实为主。到了晚期,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一方面,快速生长的肿瘤耗伤人体大量的气、血、津、液;另一方面,日渐衰弱的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正气亏虚,甚则阴伤及阳,胃气衰败,脾肾阳虚,表现为气虚阳微的危重之候。而邪实却留着难消,现代医学对此多无特效疗法。
单教授认为,扶正即用补益之法使正气恢复,正盛邪退,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但补益之法各有不同。胃癌多见脾虚之证,脾贵在运而不在补,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气血才能生化无穷。单教授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常选用太子参、白术、山药、薏苡仁、扁豆、仙鹤草等甘平微温之品以健运中气。“脾旺而不受邪”,气血充盛则诸疾难生。现代实验研究[4-5]表明,健运脾气能增强荷瘤动物的免疫功能,抑制癌肿的发展。
此外,单教授还认为在晚期肿瘤形成邪盛正衰或邪衰正更衰之势,治疗必须明确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倡以扶正为主,当以扶正为先,但并不是忽视祛邪,在扶正的同时视其体质状况佐以祛邪,或可先扶正,待机体情况好转后,根据其病情,在能耐受的前提下而确定相应的攻补法则。临证遣药单师擅用芪竹汤加减之。药用:黄芪、玉竹、法半夏、麦冬、仙鹤草、薏苡仁、莪术、白花蛇舌草、灵芝、贝母、远志、莱菔子、炒谷芽、炒麦芽等。
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压力很大,如不正确引导,可加重病情。单教授认为这种焦虑过度会导致心脾气结,气滞血瘀,加速肿瘤扩散。因此,在临床上很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胃癌的发生发展规律,使病人主动消除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负担,积极接受治疗;同时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引导其顺应四时,饮食有节,力求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精神内守的状态,这对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和转移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单教授还认为食疗是癌症康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单教授提倡运用食物养生配合药物治疗,以消除残余的邪毒,达到“食养尽之”的目的。如胃阴不足的病人常饮梨汁、生藕汁,并以沙参、麦冬炖老母鸡汤,食物中尽量不用辛香燥热之品,以防伤阴动血。痰浊较盛者,常食山药萝卜粥,陈皮蛋羹等,同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以防寒凉滋腻碍胃。临床上单教授还鼓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尤以猕猴桃有清热滋补抗癌之功,最为推崇。由于晚期胃癌患者多数只能进食半流汁饮食的特点,单教授常推荐患者以玉米、红枣煮粥,另可酌加薏苡仁、南瓜等防癌之品,坚持长期服食,对消化道癌瘤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郑国静,魏品康.消痰散结法治疗胃癌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4,2(5):4-15.
[2]李相勇,魏品康.金龙蛇口服液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3-5.
[3]周留勇,单珍珠.六君子汤配伍藤梨根治疗晚期胃癌107例[J].四川中医,2005,23(11):41-42.
[4]陈建华,王琪雁.扶正抗癌冲剂对中晚期胃癌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11):8-10.
[5]李祥元.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J].河南中医,2008(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