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

2011-03-31 14:04张荣良
关键词:基督教历程教会

张荣良

(辽宁大学研究生院,辽宁沈阳110036)

近20年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

张荣良

(辽宁大学研究生院,辽宁沈阳110036)

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在经历外部时代转轨和内部社会变革合流双重冲击下,逐步自觉踏入中国化轨道,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并且自身也经历了中国化。但是由于其根本性落后本质,其传播嬗变过程处于不断转变中,其结果是在外部因素和自身作用双重推动下导致西方背景教会退出中国,本土化教会掀起本色化运动。

近代;东北;基督教;嬗变

近代东北地区基督教研究通史类专著、论文计有徐炳三《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以政教关系为研究视角(1867—1945)》、邱广军《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东北社会(1866—1931)》、田超《晚清东北教案研究》。此三篇学术专著和论文最为典型,着力最深。由上述专著和论文著作单位和学者着眼,可以看出: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聊城大学组织学者和研究生对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嬗变历程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其中邱广军及徐炳三两位学者对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较为深入,成果较为丰富。上述三篇论文具有通史性质,在史料收集方面着力颇深,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专题性研究

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嬗变历程专题研究涉及缘起、教会、教士、教育、医疗、教堂、区域传播以及利用宗教执行侵略意志等问题,一系列专题性论文有邱广军、张秋江《基督教传入中国东北历史原因考述》,徐炳三《近代天主教在吉林省的传播和发展》,高乐才、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评析》等。专题研究涉及内容更加细致具体,其中不可忽略也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即为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嬗变历程中国化问题,中国化的命题中又涉及本色化问题。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嬗变历程中国化问题,是指以西方为背景的教会和教士为主体,在传教内容、教会礼仪、传教语言、教会组织、教职人员以及社会事业诸如教育、医疗、慈善、救济等方面,逐步经历从无意识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中国化进程。其中国化进程是基督教东北传播的题中之义,历史性归宿。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嬗变历程本色化是指以具备中国背景的教会和教士及基督教友好人士为主体,在经历教会和西方近代化观念启蒙后自觉地承担起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的历史使命,其诉求和目标更多的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而并非关注教会以及教义,其中包括社会治理掌控、道德话语权争夺、社会事业主导权争执等问题。总而言之,由教会培养或者逐步崛起的新兴社会阶层出现对西方教会势力的反动。他们更多地追求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逐步走到了西方近代中国基督教的对立面,并且顺势接橥近代东北基督教中国化大旗。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嬗变历程中国化包括本色化,中国化孕育本色化,本色化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新的诉求。

二、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特征和个性

上述专著和论文,史料搜集已经面面俱到,深入研究仍显不足,今后学术研究方向除在继续发掘搜集史料方面下功夫外,仍需在史料综合、认知深化方面再接再厉。这明显反应出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在近代中国基督教研究领域内的特点和个性。第一,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侧重史料积累,在继续深入、综合方面差强人意,明显反映出近代东北基督教研究在近代中国基督教研究领域中所处位置,即起步晚,成果尚少,大有作为。第二,东北地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作为落后地区迅速崛起,一直处于内外势力交织争夺的风口浪尖上。在外部近代化浪潮中,东北地区一直处于日俄争夺胶着中,到后来殖民瓜分,殖民化同时寓涵近代化,内部经历清朝封禁、大移民、张氏父子统治以及伪满洲时期,社会变革剧烈,阶层反动汹涌澎湃,这在根本上决定了东北区域的近代化进程。在内部社会变革和外部时代转轨形式冲击下,基督教作为集先进和落后于一身的外来宗教,在东北地区传播和发展波澜起伏,同样经受了时代转轨和社会变革的强烈冲击。

在全球范围近代化趋势下,基督教体现出绝对落后性,经历了从社会控制和意识形态领域逐步失却地盘,最后退缩至即使在精神领域也备受怀疑的狭小空间的过程。基督教在近代东北地区体现出相对先进性,并非针对其教义,恰恰其教义是最值得怀疑的,以致极端到鄙弃。其相对先进性体现在教会组织和传播手段以及不断中国化等方面。就近代东北地区而言,基督教以爱尔兰、苏格兰长老会及丹麦路德会为三大宗。近代东北经历了与全国范围内同样相似的基督教传播由社会下层到社会上层的转移,并且逐步部分地参与社会控制以及培育社会精英的转变,最后在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根本反动的形式下,退出中国。

三、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嬗变与历史性归宿

在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萌蘖期,单纯传播教义受到几乎是近代东北社会和思想领域的一致抵制。在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发展期,吸收教徒,建立教堂,购置教产又与近代东北社会产生根本冲突,干讼涉诉又严重伤害国民情感,最终导致以义和团运动为终极极端的解决方式。此冲突所体现出的是传统士绅阶层与西方教会势力在社会控制和道德制高点的争夺,以及下层民众与西方教会势力间的经济冲突。以传统士绅阶层和下层民众的失利告终,西方教会势力开始部分地参与社会控制,同时客观上传播反动传统秩序的西方近代化理念,包括社会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更为关键的是,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进入嬗变阶段即步入中国化历程。教义传播自始至终是失败的,因此转变传播手段势所必然,即从单纯教义传播转向社会事业领域,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包括教育、医疗、慈善、救济等社会事业培育亲基督教人士来扩展社会认知度,以此控制社会治理和掌握道德制高点。由于近代东北地区在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发展严重滞后于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近代化进程,西方教会便凭借已有的先进科技文化来扩展和推动教会势力在近代东北地区的蔓延。通过传播西方具备近代化性质的科技文化知识,教会为近代中国培育了一批当时急需的新兴知识分子,从而通过培育新兴知识分子达到了传播基督教,控制社会治理以及掌握社会道德制高点的目的。

总体而言,近代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以及东北地区传播中所代表的形象和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然而,教会关怀更多的是教会本身及其母国利益,而对教会培育的新型社会阶层的民族和国民利益追求不闻不问甚至抑制。教会在嬗变阶段以来所经历的中国化已经被具有本土背景教会以及非基督人士所发起的本色化运动逐步取代。其实本色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播嬗变历程基督教中国化发展的新阶段。本色化缘于中国化,超越中国化,是新的基督教中国化运动。由于在中国自古以来所存在的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唯物主义倾向,引入西方科学文化和制度建构更优于对基督教的需求。因此,当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到新的阶段时,唯物主义坚持同样达到极端时期,社会治理和道德制高点已经不可能散布在各种势力尤其是具备西方背景教会之手的时候,教会势必将退出中国。当近代中国走向现代时,教会的社会治理控制和社会舆论道德制高点完全失却,而教会对于其培育的新型社会阶层自身、国家和民族利益诉求的漠视,以及本土教会势力的崛起,还有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播手段的不可独占性和被剥夺,最终葬送了近代西方背景基督教的中国传播。

[1]邱广军,张秋江.基督教传入中国东北历史原因考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高乐才,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评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B977.2

A

1673-1395(2011)06-0158-02

2011-03-11

张荣良(1987—),男,山东新泰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基督教历程教会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