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日语系,广东 广州 510225)
日语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
曾志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日语系,广东 广州 510225)
社会的发展给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日语专业必须科学合理地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比较高校日语专业2005年和2009年的人才培养方案,阐述了方案修订原则,主张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必须强化专业特色、突出实践教学和适应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日语人才;应用型人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度人才培养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日语专业学生是从高考招收来的,所有学生均是“零起点”,入学前所学外语是英语,日语学习是进入大学之后从零开始。作为零起点学生的培养,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相当重要。为此日语专业注重基础课段的通识教育,强化日语听说和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高年级阶段的实践教学。
为形成独有的专业特色,学院2009年方案把整个8个学期分成3个阶段,即为“2.5+1+0.5”。其中“2.5阶段”表示从第1到第5学期的5个学期,“1阶段”指第6和第7学期的2个学期,“0.5阶段”为第8学期。这样的“三个阶段”安排,可以让学生在“2.5阶段”更加专注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期间开设语言文学专业最核心课程。而到了“1阶段”则通过选修各种课程来掌握商务方向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而到了最后的“0.5阶段”,则可以让学生专注于论文写作和毕业实习,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检验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通过实践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专长,完善特长领域的能力。
除公共课外,“2.5阶段”主要课程包括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日语阅读、日语语法、日语写作等课程,总共1404节课时,占所有总课时的56.7%。日语视听说从第1学期开始开设,一直到第6学期,其中到第5学期为止总共324节课时,所占比重极高,体现2009年方案对日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日语会话则开设在第2到4学期,总共108节课时。另外,还开设了读写等相关课程,在“2.5阶段”注重打下扎实的日语知识基础。
“1阶段”除了日语语言文学方面的课程外,更多的是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选修课上,提供了15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包括办公室日语、日本商务礼仪、财务日语、物流日语等。在选修课程方面,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兼顾语言文学专业和国际商务方向的需要。
“0.5阶段”没有开设任何课程,主要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实习周为6周,毕业论文写作周为10周。剩下2周时间各为“戏剧汇演周”和“论文答辩周”。
按照“2.5+1+0.5”三个阶段设计,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集中精力分阶段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009年方案不仅仅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增加课时数,同时也突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日语语言交流规则和沟通技巧,熟练运用“听说读写”4项技能。语言文学专业,除了综合日语以外,诸如听、说、读、写、译都属于实践教学的一部分。2009年方案摆脱听力和会话分离的传统做法,把听和说两项技能分解为“视听说”和“会话”,并大幅增加视听说和会话方面的课时数。其中“视听说”包括利用图像和视频资料,以及无视频的听力,同时把所听所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进行“输出”有效训练。传统的听力课,更多使用无图像和无视频资料,由于学生在国内学习日语,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很多情况下学生就算听懂了内容意思,也很难和实际场景进行匹配。“视、听、说”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更加直观的条件下学习日语,有效解决了学生“瞎子摸象”的无奈,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快掌握所学知识。“视听说”方面,2009年方案比2005年方案增加了一倍多的课时数。另外,在“读写译”方面,虽然没有增加更多的课时数,但开设更有系统和目的性。例如在“读”方面,2005年方案只有第4学期开设了泛读课,而在09年方案中,则在第3和第4学期开设了阅读课,通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大知识面,还在第6学期开设了“日语报刊选读”的选修课。在“写”方面,日语写作课程分布在第4和第5学期,同时也在第7学期开设了论文写作课程,基本上使写作课程有延续性,让学生写作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在“译”方面,更着重让学生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并进行持续系统的训练。
除了课程设置的完善和课时数的调整以外, 2009年方案还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校内教学实习、综合技能、日语戏剧汇演、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实践等。
全面了解和分析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是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对有关行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对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深入分析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这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毕业生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依据。
2009年方案在课程优化方面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招聘中的实际变化趋势;二是地区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广东地区企业对日语人才需求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发现作为日语学习者,不是作为简单的“传话器”型的翻译者而存在,而应该具备良好的“听说”和“交际”能力。因此2009年方案把日语视听说进行系统设置,在增加了大量的课时数的基础上,力求通过6个学期的教学有步骤地提高学生“听说”水平和加强其“交际”能力。另外,根据去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称《珠三角规划纲要》),广东要将珠三角在未来的10年内建成世界先进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2009年方案根据《珠三角规划纲要》,逐步增加与我省现代服务业有关的日语课程,包括物流、商务、财务等。另外,也逐步增多区域经济相关课程,包括最重要的日本经济课程。对于社会实际紧缺的懂日语的“会计”和“物流”人才,更是在第6和第7两个学期开设,让学生更加系统学习和掌握该方面业务技能。而且选修课程多安排在“3个阶段”中的“1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已经通过“2.5阶段”的日语专业学习,掌握了日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语言交际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后,2009年方案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日趋合理和科学,朝着培养“应用型高级日语人才”的目标迈出了踏实和坚定的一步,其要求学生在专业上系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日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规则和技巧;了解国际商务等业务知识和相关操作规范。
[1]秦明吾.关于世纪大学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3).
[2]谢为集.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4).
[3]宛金章.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体现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
[4]曾志灵.论企业对日语人才要求之根本[J].世界教育信息,2010 (4).
G642.0
A
1673-1395(2011)06-0140-02
2011-04-11
曾志灵(1974—),男,广东广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日语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