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雪,薛忠义(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
闵 雪,薛忠义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指出当今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的时代,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趋势的时代以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世界现代化;机遇/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选择并出于当代中国时代需要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洋溢着时代精神。邓小平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随着当代世界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趋势等时代主题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前行,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论断,最初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1984年5月在会见南美贵宾时,邓小平首次提出世界上一个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另一个是南北问题。同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朋友时,再次提出和平问题和南北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的观点。1987年,中共“十三大”进一步把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代世界的主题,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和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则称之为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199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际形势再次强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2001年“9·11事件”后,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继续重申,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仍在发展,国际环境对中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面对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倡导什么样的世界秩序观?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鲜明而深刻的回答:“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一,这一时代特征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增强社会活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应该整体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发展的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相统一。发展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保证资源永续利用,保证人类永续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应该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要保持发展的速度,还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要改变发展的模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发展要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更要顾及后代人的延续;不仅要满足个人需求,更要注重群体利益。
第二,这一时代特征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只有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特征的前提下,才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全民道德法律素质。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诚信友爱是要构建平等互信、团结互助、诚信和睦的社会。充满活力是要创造一个充分迸发活力、充分涌流社会财富创造源泉的社会。安定有序是要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活有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这一时代特征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由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所决定的,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下,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随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结构推行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实现现代化建设而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时代特征是世界多极化。当前世界多极化的主要特点是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第一,政治多极化。旧的世界格局即美苏“两极”对峙的旧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建立起来,但多极化趋势已确定无疑。未来世界将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目前正处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的历史时期。现在笼统地讲世界是几极格局不太确切,只能分开来讲。从经济角度看,目前是美欧日三极世界,或三足鼎立;军事上,是美俄两极;从政治上说,是五大力量,即美、欧、日、俄、中。西方一种流行说法称“一超四强”,即一超是美国,四强包括德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多极化主要表现为这些力量中心实力的增长,地位与作用的提高。随着欧洲统一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欧元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欧洲作为整体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肯定地说,欧洲将作为一个整体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成为重要的一极。俄罗斯已渡过最困难的时期,经过几年的社会转轨,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起来,运行机制已开始发挥作用,政治制度确立后,政局日趋稳定,国际地位也有很大改善,影响正在扩大。由于俄罗斯自身发展潜力巨大,又拥有基础较好、资源丰富、人口素质高等有利条件,其经济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从目前的实力看,俄罗斯仍是世界的一个大国,如果再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完全有实力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日本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将实现其政治大国目标,但时间将是较长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实力在迅速增长,地位与影响在日益提高。改革开放大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其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中国的崛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新面貌。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必将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当然想竭力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不希望出现真正的多极世界。但这种愿望看来很难实现,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阻挡。美国只能适应这种形势,继续确保自己在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的地位。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是应当看到,美国目前的实力仍是最强的,在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其作用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相比的。从美国目前的实力和发展势头来看,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美国仍将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发挥主导性作用,成为多极中最强大的一极。
第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前身是经济国际化,在15世纪以地理大发现肇始,在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大大加速。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分工体系。“二战”后,传统国际分工开始向全球化分工过渡。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就地区来说,将逐步形成几个大的经济圈,如西欧、亚太、北美等。经济全球化虽然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也有巨大的机遇,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在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0年3月,邓小平指出:“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3]这个分析正确并具有指导意义。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抓住了机遇,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内作出改革的决策,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下形成发展的。世界各国逐一走向现代化。西欧和北美等国家是第一批走向现代化的;随着第二次现代化浪潮的发展,中欧、东欧和日本等国家也走进了现代化;现代化扩散到太平洋两岸,特别是东亚是在第三次浪潮中出现的,经济奇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发生在东亚。首先,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从战争的废墟中迅速恢复,实现经济长达20年的高速度增长,到了80年代已成为世界头号金融大国。其次,亚洲“四小龙”在50年代还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地区,60年代开始发展,仅仅经过十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就成为中等发达国家,1978年经合组织称它们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最后,70年代中期以后东盟和中国也先后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队伍中。可见,现代化的实现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自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多个领域带动了世界的变化发展。在经济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界的生产能力的提升;在政治方面,改良、突变、革命以及战争,都与现代化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关联;在文化方面,现代化是思想变化的起因或结果。现代化在各个领域中促进各方面的相互碰撞而逐步向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依靠武力扩张、殖民掠夺的手段迈向现代化之路,这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类社会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武力扩张与殖民掠夺实现现代化是行不通的,必须遵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下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新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现代化新的历史性难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在总结前人探索现代化道路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新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这条道路拓展到21世纪。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解决了一系列历史性难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加科学化。这条道路摒弃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破除了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克服了旧工业化的格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条道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把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世界经济接轨,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思想理论上,党中央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发展战略;在社会发展模式上,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体系的总体概括。新时期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国情,不断探索发展道路。当前,中国最大国情依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来优化资源配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利用等价交换和互利共赢等特点来解决利益冲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所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主体也是广大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以法治官、以法治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应注重先进文化的建设。先进文化是具有影响力、渗透力和扩张力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不可忽视民族素质的提高。应抵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拜金等腐朽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力量,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集体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的发展要求和方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新时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共产党应把握新时代特征,认清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要性,走科学发展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奋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还需要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努力。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的成功实践,这证明,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中国现实国情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意义,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道路还很长,还要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全国人民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奋力开拓!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44.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3-354.
Discussiononthetimesfeatureoftheories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MIN Xue, XUE Zhong-yi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Dalian Maritime Univ., Dalian 116026, China)
The paper formulated the times feature of the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present era is the times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e times of the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the times with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world modernization, and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imes feature; peace and development;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world modernization;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D616
A*
1671-7041(2011)01-0088-04
2010-08-29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9JD07)
闵 雪(1984-),女,沈阳人,博士研究生;E-mailminxue3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