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的比较

2011-03-31 12:16马鹤丹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关键词:班加罗尔新竹工业园

马鹤丹,孙 洁(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的比较

马鹤丹,孙 洁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选取国内外不同发展模式的区域创新网络,如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以及中国的中关村,考量区域中企业与其他网络结点的关系,对其创新网络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比较,并对中国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发展提出建议。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联结

区域创新网络作为一个适应市场变化和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和企业所面临的创新环境,既集中了技术创新要素,也集中了技术创新事件,[1]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自由选择机会。在区域创新网络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创新网络其他结点之间有着广泛的关系,不仅有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等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有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政府等结点之间的多维度、多角度的联结。本文将选取国内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考察其创新网络联结的“质”和“量”,以期对我国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美国硅谷创新网络模式

以斯坦福研究园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硅谷是美国的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掌握着世界电子产业、半导体产业及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是美国现代高技术工业的摇篮,成为世界各地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的标杆。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经济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拷贝硅谷模式,在短期内打造一个高技术中心。

1.企业间大规模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

(1)硅谷的分蘖机制扩大了网络规模。硅谷企业不断裂变而衍生出新的企业,新的企业再次裂变又衍生出新企业,随之继续。这种“分蘖”机制促进了新企业的不断产生,如硅谷著名的惠普公司在其80余年的历史上曾经多次实施“裂变”,诞生了20多家充满活力的新公司。

(2)硅谷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集群间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通过集群内每个企业的专业化生产,通过联合采购、联合营销,通过与集群内同行企业的竞争,各个单体企业不断发展。而且这种合作关系不仅体现在集群内部,也体现在集群之间。

(3)“鼓励冒险、鼓励成功、鼓励合作”的创业文化促进了企业间频繁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硅谷是一个移民聚集区,没有较长的产业历史,造就了极富冒险精神、个人主义与合作观念、容忍失败的硅谷人。这种文化渗透到硅谷的每一个角落,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成为一种风气。

2.企业与风险投资、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频繁、持久联结

(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硅谷模式的成功因素之一源于不同层次知识的无障碍交流与扩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智力资本的价值。在硅谷,列入“中国教育部认可的美国大学”名单中的高校就有90多所。硅谷内的高等院校通过制定联盟计划,以科技咨询、技术使用许可和成果转让、联合开发、各层次人才培养等手段来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的优势互补。

(2)企业与风险投资之间。纳斯达克(NASDAQ)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硅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社会融资搭建了一个自由施展的舞台,硅谷也因此成为风险投资的天堂。硅谷风险投资多年来一直高于全美的平均水平,而且比例逐年增加,其中,2000年占21%,2006年占29%,2007年第三季度占27%,2008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硅谷的风险投资总量仍占全美的29%。[2]

3.企业与其他网络结点间多样化的合作

(1)企业与政府之间低频度、低持久度联系。硅谷的成功更多的是一种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作用的产物,而不是政府有计划、直接干预的结果。政府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完善的金融、货币和法律环境,继而保护了创业者、风险投资的积极性,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加速了人才的流动与信息的共享。

(2)企业与其他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萨克森宁在将硅谷同128公路的比较中发现,硅谷之所以有如此的竞争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营造了一个打破高技术公司之间以及高技术公司与金融、教育、法律服务公司等各类机构之间界限的社群网络。硅谷的中介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业服务,弥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些不足。

二、中国台湾地区新竹创新网络模式

始建于1980年的新竹科学工业园,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个科学园区。经过30年的发展历程,新竹科学工业园已经形成以半导体产业和光电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新竹工业园区充分学习、借鉴了硅谷模式,无论是在园区的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引入了硅谷发展的成功因素。

1.依托OEM企业之间正式交流频繁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企业的发展,不是从产业链的上游开始,而是通过密切跟进硅谷的产业发展趋势,依托OEM为硅谷企业提供代工、制造服务开始的。从产业链的低端——最简单的原始设备制造逐渐发展到产业链的高端——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产业的垂直一体化分工使得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企业的分工合作在产业链上得以实现,避免了在园区内展开激烈的竞争,极大地缩短了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周期。新竹科学工业园企业之间的交流往往是正式的,缺乏硅谷中随处可见的非正式交流。

2.政府对企业全面的扶持

尽管新竹科学工业园效仿硅谷模式,但与硅谷最大的不同在于硅谷主要是市场经济作用的产物,而新竹科学工业园则是政府主导的结晶,“政府”这个结点在新竹创新网络中至关重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的注入。与硅谷更多地依靠风险投资注入不同,新竹科学工业园则更多地依赖于官方资本,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台湾当局一方面采取直接注资或给予长期优惠贷款的方式大力扶持某些重要产业,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项科技自主资金激励园区企业技术与产品创新。

(2)法规的保障。依法治园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制度保证。早在1977年,科学工业园尚未确定园址时,就确立了以优惠、便利来增加岛内外人士来园区投资吸引力的立法原则,[3]重视程度可见一斑。1979年颁布的《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和1991年颁布的《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使得园区内的企业从创建到产房租赁、设备引进、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都享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

(3)人才的重视。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台湾当局规定,科技人员可以以专利或技术入股。此举极大吸引了海外人员回台创业,不少人来自于硅谷。他们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管理、创业理念应用到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中来,并在新的文化中进行再创造。在人才培养方面,为了培养当地的科技人员,台湾当局强制规定,园区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人数必须占企业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

(4)校企的合作。在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台湾当局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台湾当局效仿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学府与硅谷企业之间的亲密合作,强化新竹工业园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良性互动。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和商业化等活动中,官产学密切合作,促进了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

3.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多样化的联结

新竹科学工业园内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管理咨询公司、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公会、会计师与律师事务所等,它们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了各方面的创新资源。此外,新竹科学工业园作为一个孵化器组织,也为园区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无论是新竹工业园区管理局还是园区内的各个机构,它们都是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重要的结点。

4.新竹科学工业园与硅谷工业园两大创新网络之间的联系

安纳利·萨克森宁认为[4]新竹与硅谷之所以能产生密切的产业互动是因为两地产业结构的协调。新竹科学工业园与美国硅谷之间建立了多元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技术、人才、文化等方面。跨国性技术团体——美西玉山科技协会、“太空人”特殊群体以及大量海外留学人员不仅促进了两地在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使得硅谷内的最新技术与信息会在第一时间内传入新竹。

三、印度班加罗尔创新网络模式

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南部,是卡纳塔克邦的首府。1990年,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成为首批获准建设的三个科技园之一,现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软件外包中心和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典范。班加罗尔的软件出口占了整个印度的半壁江山。[5]我国目前科技园区发展多以班加罗尔为目标。如大连、重庆、成都、武汉、济南、苏州、贵阳、杭州等城市纷纷提出要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

1.基于合作与知识共享的企业间密切联结

(1)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密切了企业之间的联结。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选择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融入全球价值链,即以劳务输出融入跨国产业体系,而后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中间环节。这是印度软件业成功的关键。随着企业的技术创新、集群的升级,班加罗尔软件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不断向高端上移,并在该价值链中的主导者的支持下实现了产业升级。

(2)印度崇尚知识共享的集体文化促进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印度文化是以集体主义和精神追求为核心的,因此知识的共享成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一种默契,无论是在合作企业之间,还是在竞争对手之间。“导师制”学习模式的出现解决了隐性知识难以转移传递的问题。组织内部通过初学者向高手学习,高手向初学者传授来实现知识的共享。组织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参观、座谈会、进修等来促进先进技术与经验的传播。

(3)“联盟合作”促进了园区企业知识的升级。班加罗尔软件园积极倡导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尤其是与知名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与软件强企、软件强国的联盟合作,班加罗尔软件企业在知识更新和技术升级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拉近了与知名企业的距离,拓展了合作的空间。

2.企业与政府之间全方位的联结

(1)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信息产业的扶持,从甘地到瓦杰帕伊,三届总理对印度软件业的发展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由电子部倡导出台的软件科技园计划(STP)确保了印度出口的基础设施和行政管理支持。[6]

(2)大力扶持风险投资业。印度现代风险投资业的起步要归功于1986年印度政府出台的《科技开发税条例》。该条例规定,通过向所有科技引进项目征收研发税成立科技发展基金,用于在财政上支持高新科技项目。此类优惠政策极大地吸引了海外风险投资资本的涉入,有效弥补了国内民间资本的短缺,推动了印度本土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

(3)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曾经和我国一样,饱受盗版屡禁不止、知识产权屡遭侵犯等问题的困扰。印度政府通过加强信息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明确规定软件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加大对盗版活动的打击力度,使得印度软件顺利出口。

3.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

班加罗尔之所以能被称为“印度硅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该地区较高的教育水平和高科技人才聚集。班加罗尔作为印度航天、航空、电子、坦克和精密仪器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为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班加罗尔拥有10所综合性大学,其中包括历史悠久的印度理学院、以计算机专业教育为主的班加罗尔大学等,77所工程学院和292所高等专科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为软件企业输送人才。

4.班加罗尔软件园与硅谷之间的联结

班加罗尔软件园与硅谷之间在订单和人才上的联结主要归功于在美国留学、工作或移民的印度人。柯利(Kohli)和库玛(C. N. Kumar)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成为美印两国产业和市场之间联结的桥梁。尽管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与硅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频繁,但与新竹相比,紧密程度会略逊一些。

四、中国中关村技术创新网络模式

始建于1988年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的“一区十园”的发展格局,产品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产业链条上区域内企业之间、区域内外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结

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区起步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最初企业的规模非常小,创新资源短缺。因此,多数IT企业从做国外知名计算机品牌的代理销售起步。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关村“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网络化生产模式,即研发和销售集中在中关村内,而生产制造则在中关村外。但是对中关村本身而言,链条却是断开的,因此,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区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围绕着特色产业及核心技术和标准研发、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组建了众多的企业技术联盟。截至2008年底,中关村已有22个产业联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与联合创新。

2.官产学之间的密切联结

和许多后发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普遍模式一样,中国政府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立与发展中也扮演着规划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对企业进行了较为广泛和直接的干预。作为我国制度创新产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中关村创新网络形成的一个直接原因。中关村地区是我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国家各类科研院所14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已将它们的研发中心设在中关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中心,以双方资源的互补为基础,通过签订协议达成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3.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松散联结

中关村科技园区风险投融资体系的建立仍然是政府主导的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北京风险投资企业相继成立。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或担保公司因主要出资者的政府背景,都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初政府为了扶持其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政府的作用下,风险投资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多。风险投资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还为其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如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提供社会化网络资源的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上述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高新区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鉴于此,我国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建设应该从产学研的合作、人才的培养、园区孵化功能的提高、资本市场的完善等方面着手。

(1)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在技术使用许可和成果转让、联合开发、科技咨询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及科研机构可以自主培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本。

(2)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网络的主体,是各结点联结作用的集中着力点。企业家的聪明才智与创新精神决定着企业创新动力的大小。因此提高企业家的创新胆识、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鼓励企业家参加TRIZ培训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3)应建立和完善高新区孵化网络,通过孵化信息网与行业组织进行沟通,实现资源、服务共享,优势互补。在层次上,应从单一项目孵化向二次孵化、国际孵化、虚拟孵化等多层次方向发展。

(4)基于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政府一方面要规范创业板和主板市场,积极发展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尽快实现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畅通;另一方面要通过信号效应吸引风险投资注入风险企业,如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创业孵化基金、担保基金等,促使二者融合,同时逐步实现政府资金的退出。

[1]关士续.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关于硅谷创新的一种诠释[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51-54.

[2]吕克斐.2009美国硅谷指数——经济发展篇[J].杭州科技,2009(2):61-64.

[3]林世渊.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建设与管理[J].亚太经济,2001(6):41-45.

[4]钱颖一,肖 梦.走出误区:经济学家论说硅谷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55-157.

[5]王德禄.新竹和班加罗尔的比较研究[EB/OL].(2006-09-26)[2010-08-12].http://www.gei.com.cn/report/618530 322957670455.

[6]安娜李·萨克森尼安,牟 冲,张 帏,等.班加罗尔:亚洲的硅谷?[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2):78-88.

Comparisonofregionalinnovationnetworkmodels

MA He-dan, SUN Jie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Dalian Maritime Univ., Dalian 116026, China)

Selec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ls, such as American Silicon Valley, Hsinchu in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Indian Bangalore and Zhong Guan Cun in China, the paper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other network nodes in the region, and compared the factor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innovation networks,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networks’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zones in China.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model; linkage

F061.5

A*

1671-7041(2011)01-0044-04

2010-10-11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9CJL034);大连海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2009QN082)

马鹤丹(1977-),女,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E-mailmahedan2009@163.com

猜你喜欢
班加罗尔新竹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卖口罩
长不大的调皮蛋
长不大的调皮蛋
“印度硅谷”水荒,地下450米无水
找原因
这是谁的车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投资建设海外工业园的前期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