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瑛
(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0)
社区为本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石 瑛
(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0)
我国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借鉴西方理论和方法,存在着水土不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与社区工作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整合利用社区实践资源,进入社区开展课堂实验和专业实践的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对发展我国社会工作意义重大。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
社区为本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它是适应工业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文科专业相比,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取向,因此,有效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是社会工作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合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社会工作及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不像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时间,社会工作及教育都比较成熟。我们的社会工作教育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52年在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社会学一度被取消,社会工作专业也随之叫停,一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陆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进程加速,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失业人口增加,贫富差距的拉大,人口老龄化,社会失范与社会竞争造成的心理失衡与人际疏离,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等,与此同时,我国启用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图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强调责任共担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企业单位也改变了过去“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再加上民政工作希望找到理论与学科的支持,这些都对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客观上促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建和发展[1]。
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教育先行”,“后生快发”[2],即社会工作教育先于社会工作职业岗位出现。我们仅用了20年就走完了美国社会工作教育100多年才走完的道路,迄今已有250所左右的院校办有社会工作专业。二是“政府主导”。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以社会政策的方式来推动的,政府掌握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三是模仿性强。由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还来不及将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体系加以本土化吸收和改造,高校基本上照抄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的经验,拿来即用。这使得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专业实习资源匮乏。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资源的匮乏突出表现在人和机构两个方面。人的匮乏是指缺少实习督导教师。这是因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申报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时是依托政治、历史等专业力量,各高校普遍存在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师比例低的情况,高校缺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人才。实习指导教师实务技能的欠缺,使得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很难得到有效的指导。机构的匮乏是指我国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社会机构缺乏,高校寻找理想的实习社会工作机构困难,学生实习多是在一些政府机构和社团中进行,实习内容一般都是参与机构管理方面的活动,充当文员,跑跑腿,很少能够运用到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学生缺少实习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是专业实习案主资源稀缺。案主资源稀缺,从校内实习资源看,首先是案源不足,且多局限于学生,而且在校内毕竟是角色模拟,与现实个案有差距。从校外实习资源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残障康复、社区建设、青少年事务等社会工作由一些社会工作机构所承担。这些机构虽然有社会工作服务的案源,但由于机构的行政属性,并未发展出专业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案源隐性化。案主资源的稀缺以及案主资源的隐性化,造成了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习服务对象的缺失,成为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中的一大障碍。
三是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社会工作在西方走的是在实践中发展的道路,是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社会、机构和个人的认同,而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开办时间不长,社会对这个新专业普遍不太了解,社会工作长期以来又被一些政府部门和准政府组织包办,社会不认同其专业价值,这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对该专业认同度低和学生自身对该专业认同度低。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的影响是造成案主资源缺乏,学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困难。学生自身对专业认同度低体现在第一志愿填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不多,相当一部分是误报了或被调剂过来的,社会工作专业部分学生入学时甚至还不了解社会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更谈不上怀着诚恳助人的动机了。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抵触或不满情绪,学校对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是实习督导教师理论或实务薄弱。实习督导教师在整个实习期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督导不仅要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还要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成熟的人格和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有热情,能启发和促进学生在训练中提升能力。社会工作教育中督导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学院督导,另一种是机构督导。学院督导主要是由高校教师担任,机构督导则主要是由机构的人员担任。学院督导教师相当一部分是既没有社会工作的教育背景,也没有从事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所以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实务督导;机构督导的问题是在机构督导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机构督导虽然经验丰富,但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理论知识欠缺,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欠缺指导技巧。
五是实习机构没有与高校合作的意向。机构还没有与大学专业教育合作的意向,缺少对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共同进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探讨与研究的思考,还没有意识到双方合作更有利于服务对象。实习机构在与高校共同学习摸索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机构督导水平,有利于机构从中选聘合适的人才,以满足机构发展对社工人才的需求,实现机构上规模上档次。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社会工作实习效果欠佳。因此,探索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本土化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在一些社会工作机构里进行。有学者认为,中国境内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机构有五类:一是属于社会工作行政性质的机构,如民政局、妇联、残联等;二是院舍照顾机构,如养老院、儿童救助机构等;三是社区服务中心,如居民委员会;四是发展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亲子服务中心、附属于政府的热线和帮教服务;五是医疗等服务机构,如医务社工等。此外,可供社会工作实习的领域还有,社会工作介入戒毒中心,艾滋病的社会服务等。
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主要有:以机构为单元的学徒式取向的实习模式,以学院为单位的实习模式,机构与学院的伙伴关系模式,参与整合实习教学模式。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学者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做了探讨,但以社区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还鲜见。
社区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社工机构与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社区为基础,由社区提供场所和案源,学校进入社区开展课堂实验和专业实践的一种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在坚持助人自助的工作原则下,运用社区工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三大基本工作方法,结合居民遇到的具体困难,帮助群众解决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它是高校与政府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合作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教育和行动取向的研究。在合作中双方互惠互利,共成长,推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我校与广州市萝岗区民政局共建永和街社区服务中心,由我校具有丰富理论与实务工作经验的教授为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广州萝岗区永和街社区服务中心建有观摩室、个案室、小组工作室、情绪宣泄室、家庭治疗室、儿童青少年辅导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中心建成后,我校教师将带领学生,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实验和实习教学。
我国内地的社会工作教育实习环境是校内资源有限,校外资源、机构资源主动介入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还比较困难,因此选择高校主动介入校外资源,和政府机构合作,帮助政府机构建设服务中心,既可以为高校节省场地和经费,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案例,锻炼学生的实务能力。
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利用了各方的资源优势,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校与社区的桥梁,学习与就业的桥梁,其优势具体体现在:
其一,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进入社区,服务于社区,本身体现了教学面向社会的需求。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从社区这个窗口能及时了解社会需要,能对我国借用西方的理论方法进行及时的梳理改造,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适合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和方法体系,丰富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内容,并把它们用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
其二,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高校闭门办学的传统模式,促使高校主动融入到社区服务中去,与机构建立起投入式、伙伴式的关系。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为学校节省了资源,将在校大学生、高校专业教师吸引到社区建设中来,促使高校与社区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正规的实习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一定的实务工作经验,也缩短了进入社会的磨合期,有利于学生就业。老师也可以通过深入实际的机会,提高专业素质,成为“双师型”教师。
其三,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非专业化问题。当前社会工作者是具备实务工作经验的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大妈”级人物,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缺少实务经验者且进入民政部门和机构工作的比例不大,这些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短期内难以形成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快速提升机构督导水平,提升现有的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真正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其四,社区为本实践教学模式,面向社区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社工素质的窗口。每一个在社区里得到良好专业服务的人都是一个宣传员,这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构建和大胆创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实务性、操作性,对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马震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若干问题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
[2]向德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 2008(5).
G64
A
1673-1395(2011)04-0115-03
2011-02-18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度资助项目(10SKL Y27)
石瑛(1969—),女,辽宁大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实验教学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