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果平, 赵红梅, 王卫星
(常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教材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重要参考书。但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本科财务会计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和探讨适合我国实际的财务管理教材结构与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知网查阅有关文献,1979-2011年关于财务管理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共有733篇,其中大部分为讨论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关于财务管理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仅31篇,只占整个研究文献的4%左右。由此可见,学术界对财务管理教材的研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文献的发表时间、出处、内容和观点四个各方面对所前期有关财务管理教材的研究进行初步分析。
我国在1986年之前对财务管理教材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尽管自1986年开始有少量学者开始关注财务管理教材研究,且最近几年数量稍有增加,但至今只有31篇相关研究.其中1986-1995年、1996-2005年、2006-2011年研究文献数分别为9篇、12篇和9篇。
根据查阅资料分析,财务管理教材研究文章发表在财会类专业和高等教育期刊上并不多,31篇文献中,《会计研究》和《财务与会计》上各一篇,《财政研究》和《财会月刊》上各两篇,其它则大部分发表于职业教育期刊和专科学报上。
从31篇文献所研究的内容看,涉及本科和高职高教材专改革文献分别有7篇,资格考试教材有关内容的有5篇,其他内容12篇。关于本专科教材改革,除了王化成(1996年)提出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教材体系”外,[1]在如何基于我国实践构建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体系和改革更新财务管理教材研究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对于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较多的观点表述是:注重创新,构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但也未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内容。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材基本上是借鉴西方国家的教材体系和内容,立足于西方国家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大部分教材将时间价值和风险观念贯穿始终。
从教材的基本内容来看,概括起来主要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或营运资本管理和分配活动4大活动,此外还有一些特殊项目的管理(如公司并购与重组等)。大部分教材除了内容的深度和专业名词的提法有所的区别外,其内容没有实质性区别。从运用的背景上看,大部分财务管理教材所授知识的运用基本是都是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背景,如反映风险价值的计算公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现金最佳持有量的确定公式、存货模型和证券估价等内容。从服务的主体上看,大部分财务管理教材内容都是为上市公司的理财服务的。内容包括: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股票和债券估价、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并购与重组等。从更新内容情况上看,比较最近5年常用教材的不同版本,更新的内容多属于对结构和章节的微调,根据新的法律和法规以及相关会计准则进行的修改、增加和删除,教材的框架体系、基本内容和编写思路都没有大多的变化与更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教材充分吸收了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通行的财务管理学主要内容。也结合了一些我国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内容,并能随其变化而相对及时地修订教材内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财务管理教材也存在着不容回避地问题。
如前所述,目前使用的财务管理教材是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背景。但是,截止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只有1718家,占总企业数的很小部分,而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以上。[2]如江苏常州市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60466家,占总数的99.58%,其工业总产值占到78.84%。[3]而且,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也不够完善。一方面,大量就业于非上市公司的毕业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融资、投资和经营管理知识,在现实中很难得到运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理财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学生又没有掌握。
在目前的财务管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或公式的运用都需要大量的约束前提条件,过于理论化。而企业现实的财务管理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这些约束条件无法准确确定。这些公式与理论看似很科学,实际上却很难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如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随机模式、最佳资本结构决策方法等等。部分理论理解难度大,可操作性差,并不适合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本科阶段学习,如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的运用等。
1.以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改革为基础。首先要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调查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特点和所处的内部外部环境,以便掌握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教材知识才能满足这种条件,才能引导企业改进自身的管理水平。其次,教材的编著者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财专家参与,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再次,要注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教材编写要有灵活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是知识的简单堆积。如教材可以利用旁注和脚注的方式列出前沿知识和相关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调查研究和大量收集资料,提高他们创新创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应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要实现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应满足社会需求对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并针对社会的不同需求形成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教材。根据现实需要分别编写《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等;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分别编写《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和《理论研究财务管理》等等。
财务管理教材不应是西方国家财务管理教材的翻译本或整理借鉴本,以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知识结构应与时代同步,既要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既要保证知识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又保证知识的传授与知识应用的有机结合。一本通用的财务管理教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本的观念、概念与方法的介绍。如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资本营运和利润分配等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的介绍。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根据我国国情以及我国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阐述其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分配活动能及资本营运活动等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决策方法。
3.国内外财务管理前沿问题。此部分内容应以专题的形式编写,主要阐述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发展以及最前沿的问题,包括每一个前沿问题不同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未来有待进一步解决的课题与展望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4]
4.企业财务管理需探讨的问题。 此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反应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实践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运用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财务管理知识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5.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在我国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此部分内容主要是把有关学科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财务管理当中。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甚至是运筹学的很多数学方法都可较好的运用于财务管理当中,以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把国内外成功运用数学方法或者模型来分析财务管理问题的案例列举出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科培养目标一般是应用型人才。因此财务管理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不断更新,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更新财务管理内容,如跨国投资和经营、高风险业务管理等,以更新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分析和思考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其次,要及时更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应及时纳入财务管理教材中,增加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教材改革的几个问题 [J].会计研究,1996(4):39-42.
[2]国家统计局.编写组. 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507.
[3]常州市统计局.编写组. 常州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38.
[4]李冬姝.国外教材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 财会月刊,2011(6):109-110.
[5]卢 强.财务管理教材编写的构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1):57.